摘要:7、第七次北伐攻合肥,败孙权第七次北伐是在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即曹魏派出曹真、司马懿进攻蜀汉那一年,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征东将军满宠表召兗、豫诸军皆集,吴寻退还,诏罢其兵”,孙权以为可以虚晃一枪骗过曹魏,结果满宠不上当,做好准备。其实孙权北伐合肥损失也不大,主要是被满宠张辽忽悠的太厉害,陆逊石亭一战都斩获万馀不比张辽差。

孙权一共进行了十次北伐中原,其中打了六次合肥,虽然都没有成功,但也没什么丢人的,曹魏国力比吴蜀加起来都强,几次南下也是被孙权打的丢盔弃甲。其实孙权北伐合肥损失也不大,主要是被满宠张辽忽悠的太厉害,陆逊石亭一战都斩获万馀不比张辽差。孙权从诸葛亮死后也不想北伐了,一门心思的整理内政搞宫斗,又发现了台湾,抢人口。

1、第一次北伐进攻合肥,败孙权第一次北伐是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即赤壁之战第二年,孙权“围合肥,久不下”,差点要象白起那样亲自带着“敢死队”冲锋,(“率轻骑欲身往突敌”),幸亏被被长史张纮劝住了,“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做“敢死队队长”本来就是甘宁等人的职责,孙权好好待在后方“选贤任能”就行了,谁见过曹操冲锋陷阵的?扬州别驾楚国蒋济制造了假情报说援军到了,还让孙权得到该情报,结果孙权信以为真撤走了。孙权如果有曹操在乌巢“贼在背后,乃白”的煞气,合肥早就到手了。这也说明孙权没有曹操那样敢于拼命。

2、第二次北伐攻皖城,胜

孙权第二次北伐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即刘备进攻雒城那一年,“魏公操遣庐江太守硃光屯皖,大开稻田”,吕蒙一看曹操在皖城屯田,立即鼓动孙权进攻,“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宜早除之”。孙权亲自带着吕蒙等人进攻皖城,吕蒙推荐东吴头号猛将甘宁为“敢死队队长”,结果“侵晨进攻,食时破之,获硃光及男女数万口”。徐晃援军到了半路听说皖城已经被孙权攻占,也就撤军了。

3、第三次北伐攻合肥,败孙权第三次北伐是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即刘备攻占成都那一年,“孙权率众十万围合肥。时张辽、李典、乐进将七千馀人屯合肥”。这一仗孙权十万大军被张辽、李典、乐进的七千兵马击败,“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彻军还”。逍遥津伏击战孙权差点被张辽等人截杀,真不知孙权如何排兵布阵,也不知孙权遇险时东吴头号猛将甘宁与孙权首席保镖周泰何在。

4、第四次北伐攻合肥,退

孙权第四次北伐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即刘备夺取汉中、关羽威震华夏那一年,“孙权攻合肥。时诸州兵戍淮南”。本来曹操大军新败于汉中,又被关羽逼迫,孙权被可以趁机夺取合肥,可惜孙权被曹操的使臣蛊惑袭击关羽,虽然夺取了荆州却严重削弱了反抗曹操的力量。

5、第五次北伐攻襄阳,败孙权第五次北伐是黄初六年(公元227年)即曹丕病逝那年,孙权听说曹魏国丧,派“吴左将军诸葛瑾等寇襄阳”,孙权亲自领军“攻江夏郡”。这次北伐曹魏出动了司马懿、文聘、曹真这些“全明星阵容”,孙权大败。这也说明曹魏的军事力量不是东吴可比。

6、第六次北伐攻石亭,胜

孙权第六次北伐是在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那年,孙权派鄱阳太守周鲂引诱曹魏扬州牧曹休南下,然后派大都督陆逊等人反击,石亭之战“逊自为中部,令硃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馀,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这一仗陆逊出尽了风头,直接导致曹休不久病死,孙权第二年也有勇气称帝。

7、第七次北伐攻合肥,败孙权第七次北伐是在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即曹魏派出曹真、司马懿进攻蜀汉那一年,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征东将军满宠表召兗、豫诸军皆集,吴寻退还,诏罢其兵”,孙权以为可以虚晃一枪骗过曹魏,结果满宠不上当,做好准备。“后十馀日,吴果更来。到合肥城,不克而还”,合肥似乎是孙权的克星之地。

8、第八次北伐攻庐江,撤

孙权第八次北伐是在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即公孙渊与孙权勾结,“吴陆逊引兵向庐江”,满宠率军直接进攻陆逊大军的登陆渡口,“吴人闻之,夜遁”。满宠的战术与张郃的战术一致,直奔敌军后方咽喉要地,从而迫使敌军后撤。陆逊遇上满宠,也占不到任何便宜。

​10、第十次北伐攻合肥新城,败孙权第十次北伐是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即诸葛亮与刘协病逝那一年,“吴主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众号十万;又遣陆逊、诸葛瑾将万馀人入江夏、沔口,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入淮,向广陵、淮阴”。孙权亲征合肥新城,陆逊、诸葛瑾进攻江夏等地,孙韶等人进攻广陵等地,曹睿率领大军亲征救援,孙权只好撤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