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者是也。"

心臟,乃五臟之主,是全身血脈的總樞紐!

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對於維持生命的健康狀態至關重要!

每年"心臟猝死"因突發性強、治癒率低,成爲奪取生命的"主要殺手"。

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可能會成爲猝死的直接"導火索"。

所以,想要保護心臟健康,就要知道心臟"害怕"什麼,然後,儘量的去避免,纔會更好的保護心臟健康!

爲何"心臟猝死"越來越多?醫生:多數逃不過這6種原因!

一:勞累

有句話是"凌晨4點左右,是黎明前的召喚",很多人在凌晨4點左右,突發心臟病而離世。

勞累、長期熬夜等都會傷害心臟,而長期熬夜、休息不足是現代很多人的"通病"。

若人長期處於應激狀態,會使腎上腺素分泌過多,導致全身小血管,微血管痙攣收縮,使局部血液供應量減少,血管內血液流動減慢,易形成血管栓塞、心肌梗死,也可導致心臟衰竭。

二:高壓

俗語說,壓力能產生動力,但對於心臟病友來說,壓力的累積給自己埋下了一顆"炸彈"。

相關研究稱,精神壓力大的冠心病患者,比精神壓力小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要大3倍。

所以,在工作之餘,千萬要讓自己儘量放鬆,緩解壓力,做到一張一弛。

三:悲傷

悲傷是心臟病人的天敵,在美國心身醫學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悲觀的心臟病患者死亡率是樂觀患者的2倍。

許多心臟病病發都是在情緒大受刺激之下,如大喜、大悲、大怒時發生,這些劇烈的情緒反應會使交感神經興奮,體內兒茶酚胺等血管活動物質增加,令心跳加劇、血壓升高,冠狀動脈出現痙攣。

另一方面,心肌耗氧增加,也會使冠狀動脈閉塞,造成心室纖顫,引起心臟驟停。在中醫看來,悲和肺相對應,肺朝百脈,配合心氣來推動血脈運行,營養五臟六腑,而過於悲傷,容易傷肺氣,從而產生淤血,促發心臟病、心絞痛發作。

四:用力

用力排便,也會導致致命心臟病的發生?

沒錯!這種情況確實會發生。

因爲用力可以增加胸壓,減慢了血液流回心臟的速度。

所以,謹記平時多喫纖維,防止體內缺水,防止過度用力排便。

如果有便祕的情況,排便的時候切記太用力,否則對心臟健康十分不利!

五:吞雲吐霧

吸菸不只危害肺部,還對心臟有害。

香菸中的有毒物質有四千多種,像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吸菸的時候,尼古丁到達血液中,引起的必然反應就是血壓升高,血管收縮,脈搏加快。而一氧化碳吸入體內則會導致血液缺氧。

所以,想要保護心臟健康,不要"吞雲吐霧",儘早戒菸!

六:焦慮

在澳大利亞一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急性焦慮發作與兩小時後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9.5倍之間存在着相關性。

急性焦慮,之所以會導致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可能是由於,心率和血壓上升、血管緊縮和血栓增加,它們都是心臟病的引發因素。

因此,心臟病高危患者,應主動避免引發焦慮的活動,尋求解壓訓練,以控制焦慮反應。

養心,抓住"黃金時間",事半功倍!

中午11-13點是心最強的時間,也是養心的"黃金時間"。

有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神志不寧、煩躁,甚至心前區劇烈疼痛人,可以利用好中午這個時間養心、護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睡午覺,養心、減壓力

睡15-20分鐘的午覺可以補足睡眠,能夠改善冠脈血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還可以大大減少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的發病機會。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發現,中午打盹可緩解壓力、提高記憶力,,即使只有十幾分鍾,效果也立竿見影。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專家指出,可以利用午飯後的這段時間伸伸腰、踮踮腳尖、做做深呼吸,都能提神醒腦。

保護心臟健康,補充對心臟有益物質

1、鉀

與鈉恰恰相反,鉀可以促使腎臟排出更多的鈉,從而緩衝鈉鹽升高血壓的副作用。

並且,研究也發現,適當多喫含鉀的食物對腦血管有保護作用。

飲食建議:偏黃色、橙色的蔬果中的鉀含量很高,香蕉、橙子、芒果、黃彩椒等,都是補鉀好手。

很多新鮮蔬菜的鉀含量可以和香蕉媲美,如菠菜、空心菜、莧菜、芥藍、油菜、紫背天葵等。

每天攝入一斤的新鮮綠葉菜,就可以滿足鉀需要量的一半。

2、補充抗氧化物質——槲皮素、SOD預防心血管疾病

爲什麼要強調抗氧化物質這個問題?因爲自由基真是一個萬惡之源,能損傷細胞DNA。

隨着年齡增長,人體修復自由基的能力也隨之下降。清除不掉的自由基能與血脂發生反應,成爲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源頭,還可使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所以推薦大家平常補點含有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水果蔬菜,真心對身體有好處。

含有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水果有山楂、石榴、山月莓等,其中山月莓這種水果中含槲皮素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物是最多的,經常食用,可以很好的保護血管、消除自由基等,輔助維持血管彈性,幫助患者減少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而對於補充槲皮素的人,用山月莓在溫水中泡3-5顆即可滿足當天的需求。

3、膳食纖維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增加膳食纖維,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纖維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膽固醇從人體內排出,降低冠心病發生風險。

另有研究表明,不可溶性膳食纖維與心血管病風險降低相關,並可延緩高危人羣向心血管病患者轉化的速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