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代女性服饰。(三)宋代女性服饰的色彩淡雅。

南宋《歌乐图》中的红长褙子

服饰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早被人们习以为常的服饰中,包含着人们最为真实的文化思想,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各种因素对服饰的影响。中国古代服饰就是在当时代的经济、文化等因素下融合而成的文化产物。不同朝代的社会思想和文化现状,都对当时代服饰的流行风尚有着不小的影响。各个朝代的社会意识和经济水平都在女性服饰的艺术特征中有所体现。同时,服饰也承载着当时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宋代的社会文化极为繁荣,尤其是在艺术方面宋代历史具有流芳溢彩的魅力。艳丽多彩的女性服饰在整个中国古代服饰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重要地位。仪态万千的女性形象正是通过这一件件五彩斑斓的女性服饰向世人展现出女性身上独有的柔媚之美。

一、宋代女性的服饰特征

宋代女性服饰继承了唐代女性服饰的富丽奢华,逐渐将服饰的审美需求演变成符合自身简约精美的要求。窄、瘦、长、奇便是宋代女性服饰的主要特征。从北宋到南宋,女性服饰在顺应男权社会整体规范要求下,不时地冲破礼制束缚从而彰显着自我本真,在继承了晚唐五代女性服饰遗制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或精巧、或柔顺、或素雅、或新奇的变化。在宋代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作用下,宋代女性服饰显得格外清秀和雅致。

《宋钱选招凉仕女图》中的女性服饰

(一)宋代女性服饰的等级差异

我国各朝各代服饰都有严格的服制等级,宋代也不例外。例如:宋初对女性服饰的颜色有着一定的要求,还规定平民百姓不得穿着华丽的衣裳。虽然宋朝有一些相关规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产生了不小的变化,其所穿着的服饰不再严格遵循社会等级划分的规则。不论是显赫的贵族,还是贫穷的百姓,都可以用自己所喜爱的服饰来打扮自身。两宋时期,处于社会上层阶级的女性也穿着流行于社会底层女性所穿戴的服饰,同样下层百姓也会不时地突破等级观念的束缚。这也说明了,宋代女性拥有一定的具有开明特点的社会阶层意识。宋代女性不仅继承了唐代女性服饰的种种形制,而且也继承了唐代女性开放豁然的生活风尚。

(二)宋代女性服饰的款式儒雅

宋代女性服饰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儒雅化成为宋代女性服饰的一大特点。宋代女性服饰讲究服饰的修身,这是宋代女性表达自身思想情感的主要方式。宋朝时期,女子的体型以纤瘦为美,其服饰趋于含蓄、拘谨,式样变化不多,款式亦不如唐代开放,儒雅是为其主流风格。在宋代诗词中,“墨绿衫儿窄窄裁”,“窄罗衫子薄罗裙”的描写,都勾出宋代女性衣衫可体的形象。宋代女性修长的裙装,也是在向世人展现宋代女性楚楚动人的婀娜身段。

《宋王诜绣栊晓镜图》中的女性服饰

(三)宋代女性服饰的色彩淡雅

宋代女性服饰在继承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的同时,也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宋代女性的服饰主体色彩不再像唐代时期流行艳丽的色彩,而是形成具有自身时代特点的恬静之色。以襦裙为例,宋代的襦裙虽不像唐朝那么盛行,但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此时的襦裙多以大襟半臂的上襦配搭千褶下裙。襦裙的整体色泽搭配中,下裙的颜色大多比上襦的颜色鲜亮,给人一种端庄之美。宋代女性服饰的整体色彩具有清淡柔和、典雅庄重之美。不再像唐代使用朱红这类颜色明度高的色彩,而是采用亮度较低的颜色,类似于浅蓝、粉红、杏黄等颜色,给人一种素雅、宁静之美。

二、 宋代女性服饰的文化蕴涵

文化是一个特定社会中人人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这其中包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生存信仰以及日常规范等。身处于社会中的人们,都在默默接受或习惯文化规则的训诫。服饰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也是人们文化行为的体现。

宋代 金粉印花的女夹衫

(一)男尊女卑的纲常观念

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一直处在男权社会的卑下地位。古代女性之所以费劲心思地打扮自身,这是因为女性要取悦具有社会话语权的男性,即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宋代的文化发展繁荣,“程朱理学”占据着宋代思想文化的核心。理学目的是以礼制规范社会,进而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理学中的“三从四德”把“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推崇到了顶峰。宋代女性服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拘谨守旧、精致博雅的理学思想,使宋代女性服饰具有含蓄而又合乎礼仪的儒雅化特点。因而,具有纲常观念的女性服饰,成为宋代理学思想束缚女性遵循三从四德的礼仪规范的工具。

在宋代社会中,女子盛行将自己打扮成衣衫紧窄柔婉、纤纤小足步态婀娜的形象,已然没有了唐代女性所具有的张扬开放的女性形象。从这种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宋代女性在男性心中的地位。正是因为宋代女性社会地位卑微,他们才不得不取悦于宋代男性,由此服饰中也带有愉悦男子的审美风尚。在程朱理学的广泛影响下,宋代女性含胸垂肩,柔弱婀娜,身着可体衣衫,脚穿精美小鞋,成为宋代审美观念中清瘦小巧之风的重要标志。

宋代侍女褙子复原

(二)阳刚阴柔的伦理教化

服饰在中国古代伦理制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别尊卑,严内外,辨亲疏”的重要作用。服饰中映射着社会伦理,它反映出人们在每个时代中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心理趋向。宋代女性注重衣服配饰的装饰感,这是由宋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宋代女性必须恪守的礼数。宋代女性虽沦为男性的附庸,但是这并不代表宋代女性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宋代女性将生活中最为平常的服饰精心装饰,来施展自身的女性美。这是宋代女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遵循伦理教化的前提下来显示女性意识。在宋代当时的社会氛围下,女性的价值存在只有通过赢得男性认可才会被认可。因而,绝大多数宋代女性在衣裳、佩饰、妆容等方面进行精心修饰,这也体现了宋代女性顺从于宋代的伦理教化。

(三)天造地设的性别心理

宋代理学从开始之初到完全盛行,其思想一直是在遏制人性自由发展的桎梏枷锁。人性的自由包含着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存在和发展。宋代理学所提出的“三从四德”的思想观念,就是对女性赤裸裸得压制和束缚。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化下,宋代女性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和摧残。宋代理学的主要思想便是男尊女卑,宋代女子不能同男子共享世界、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是要完全作为男子的附庸来生存。理学这种灭绝人性的桎梏,严重地摧残着宋代女性的身心。

宋代素罗单衣

宋代贵族阶层的男性,不像唐朝男性崇尚武力,身形体态也就不如唐代男子健壮,自然不喜欢唐代体态丰满的女性。与肥硕丰满的唐代女子相比,宋代男性倾心于柔弱、纤巧的女子。宋代女性也就不得不改变自身,来迎合宋代男性的女性审美观。因此,宋代女性的审美标准是娇小瘦弱且具有温婉文静之气,宋代女性所穿着的服饰也具有了宋代男性所钟爱的阴柔之美。“男女有别”的性别思想为宋代男性驯化宋代女性提供了借口,使宋代女性的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了巨大的打击和沉重的负担。

(四)崇雅从俗的价值诉求

宋代女性服饰所具有的孱弱纤细的阴柔之美和清秀之美,正好衬托了宋代士大夫那种潇洒从容、落拓不羁的文人气质,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观念正好通过女性服饰体现出来。女性总是以“为悦己者容”为目的,来迎合男权社会的审美趋势。在程朱理学崇尚自然、平静的理性之美的影响下,宋代女性服饰不再倾向明亮艳丽的华贵之风,而是转向了淡雅恬静的高雅之风,整体的服饰风格趋于清淡柔和、典雅庄重,给人一种素雅宁静之美。宋代女性服饰崇尚典雅,无论是从衣裳上,还是在妆容上,都能看出其雅致的特点。而这种素雅的风尚,也造成整个社会的流行形成风俗。从民间服饰来看,宋代女子即使穷困,但在朴素之中也注重简约整洁,体现出整个社会雅素相宜的清淡风貌。

《水浒传》孙二娘服饰(剧照)

(1)淡雅清新的宋代女性衣裳

在宋代时期,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毅然达到了极致的高峰。宋代人喜欢白墙黑瓦的建筑,也喜爱单种颜色变化的瓷器,还钟爱讲究写意风的水墨山水,就连那些被寓意高洁品质的梅、兰、竹、菊等,也是为宋代人所推重的。在这种美学精髓的影响下,宋代女性的衣裳形制与汉唐的相对开放的类型不同。宋代的文人注重对理性思考的追求,这种思想意识在宋代女性服饰上有明显的体现。宋代女性的衣裳多为清新自然之风,不再采用明亮艳丽的颜色来装饰自身。宋代女性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褙子,在穿着风格上是紧窄袖口,合体而穿,不再坦露身体,体现着宋代保守的思想观念;在衣衫色彩选择是偏爱较为清淡的色彩,多采用如淡绿、粉紫等色;其衣裳的织绣风格多为质朴、清秀,强调衣裳的本色。

在衣裳的造型上,宋代女性倾向于体现自身端庄大方的衣裳类型。褙子简约的样式、素雅的风格,是宋代美学思想的真正杰作。简洁大方的褙子既没有刻意追求新颖的造型,却成为与众不同的宋代女性服饰的典范。以在宋代女性服饰中所流行的褙子为例,褙子的整体形制风格着重显示宋代女性不张扬自身、收敛、规矩的思想意识,这与宋代理学的思想主旨相吻合。褙子这种服饰既蕴含了宋代女性对理学思想的解读和对美学精神的把握,也将宋代简约至极的物象美包含其中。

宋代女性服饰

(2)质朴端秀的宋代女性妆容

宋代统治者推崇理学,深刻地影响宋代的社会思想。这种“注重事物内在”的社会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宋代社会的审美态势。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在宋代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一,体现在宋代女性身体上的显著变化就是自身体态从丰满转向清瘦,这就使得宋代女性服饰具有纤长窄细的时代特点;其二,体现在宋代女性服饰追求宋代文人士大夫所钟爱的淡雅之色,这种色彩上的审美转变将宋代女性服饰的主流颜色从恢弘华丽向朴素淡雅;其三,体现在宋代理学在宋代女性思想上的影响,宋代女性的妆容不再繁复艳丽,而是一种带有质朴之风的淡雅妆容。宋代女性的整体审美观念上始终是在追求带有质朴无华、含蓄自然的审美韵味。以宋代女性的头部妆饰为例,宋代女性在发式力求端庄、淑雅,并在发饰搭配上来映衬女性的独特气质。例如:花信年华的少女佩戴新鲜的簪花来妆点自身的娇俏之美;贵族妇女典雅则以大方插梳为妆饰来显示自身的华贵之风。判断宋代女性的美,以清新淡雅和娇弱瘦小为标准。宋代女性服饰在各个层面上,都力求体现女子的内敛、柔婉的气质美。

参考文献:《宋史》、《中国通史》、《中国古代服饰大观》、《全宋词》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