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朔州市懷仁縣撤縣設市,這座積澱深厚卻又活力四射的年輕縣域強市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搶抓改革良機,破解改革難題,在爬坡過坎中實現下一輪騰飛是懷仁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這其中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確保矛盾糾紛有效化解,更是保證改革順利進行的關鍵一環。我們始終將‘楓橋經驗’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始終提倡因地制宜,將‘楓橋經驗’的精髓與懷仁的綜治先天優勢有機結合,培育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楓橋經驗’加強版,讓‘楓橋經驗’成爲這片改革熱土的又一塊試驗田。”面對長期積累下來的良好基層治理基礎,現任懷仁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的楊再梁考慮最多的不是怎樣學習“楓橋經驗”,而是如何把“楓橋經驗”演變成社會治理的一次再出發。

懷仁市雲中鎮六小路社區,這兩天正在就社區大黨委機制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進行充分論證和調研。

“我們的想法是除了之前已經加入的九家駐地單位,再把轄區商戶中間的流動黨員也吸納進來。這樣黨建資源既可以輻射公職單位,也可以覆蓋轄區商戶,我們發現問題、解決難題的途徑和手段會更加豐富。”儘管社區大黨委機制探索初見成效,但在雲中鎮黨委書記王秀東看來,黨建基礎再紮實一點,黨建盲點再少一點,基層社會治理的信心會更足點。

目前,六小路社區正在成爲懷仁貫徹落實“楓橋經驗”,着力突出黨建引領的樣本。該社區本着“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社區建設原則,通過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將轄區範圍內的9 家黨建資源整合在一起,構築了以社區黨組織爲核心,以社區單位黨組織爲依託,條塊結合的黨建管理新格局。工作重點是將各單位黨建資源整合到聯繫社區服務羣衆上來,着力解決民生問題、百姓訴求。

六小路社區大黨委成立以來,按照“黨建工作聯做、黨建資源聯享、精神文明聯創、服務難題聯解、公益事業聯辦、生活環境聯建”的目標開展黨建實踐探索,開展爲民利民活動,以黨建促社建,得到了羣衆的認可和好評。大黨委共舉辦大型義診活動2 次,將醫療資源免費帶到居民身邊,受惠羣衆達600 多人;春節前夕慰問老黨員、貧困黨員、孤兒、殘疾人等弱勢羣體20 戶;發動黨員爲轄區內家庭困難學生捐助愛心助學金6500 元;與大黨委成員單位聯合化解一起矛盾糾紛,避免了一起進京非訪事件;組建志願服務隊,今年共開展愛老敬老、環保、服務高考等志願活動8次,服務羣衆約1000多人。

創新還在延續。“新時代‘楓橋經驗’不僅僅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一次再調動,也是科技引領創新的一次有益嘗試。我們不但要把各種積極力量激發出來,還得向科技要戰鬥力,要咬合力,要在大數據中提升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精準定位、精準施策。”談及下力氣搞創新的初衷,王秀東對記者說道。

本報採訪團在六小路社區就“社區大黨委”建設進行專題

採訪。

本報記者

傅國輝攝

當下,雲中鎮正在部分社區推廣由他們自主研發設計的“轄區重點事項、重點人羣分析表”。該表格梳理集中轄區重點辦理事項,按照辦理時間節點進行有效分流,務求“時間契合、部門準確、歸類到位”,避免事項過於集中,解決時間倉促,羣衆產生怨言。同時,該表格將網格員收集回來的重點人員“排列組合”,針對不同人員的利益訴求,安排有關部門適時對接,做到訴求解釋到位,關懷呵護到位,情緒疏解到位。截至目前,該鎮共調處疑難糾紛82 起,防止民間糾紛轉化刑事案件77起,接待羣體性上訪事件15起。

“雲中鎮在新時代‘楓橋經驗’貫徹落實中的一系列舉措,正是平安懷仁、法治懷仁建設的縮影。我們先天基礎良好,但決不能固步自封。要因時而動、順勢而爲,不斷爲‘楓橋經驗’注入好基因、好內涵,讓其經久不衰。”楊再梁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 楊銳 蘭鋒 曹振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