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查閱年報發現,梅雁吉祥曾變更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政策,將發電類相關固定資產折舊由年限平均法改爲工作量法。正是通過工作量法的折舊政策,自2017年開始梅雁吉祥折舊與發電量緊密相關,而發電收入同樣由發電量決定,進而使得成本與收入高度關聯,業績也疑似得到“平滑”。

新浪財經訊 8月12日,梅雁吉祥披露2019年半年報,因 2019 年上半年公司電站所在區域降雨量明顯增加,公司水力發電主營業務的發電收入較上年同期實現大幅上漲。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 1.5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61.46%,其中電力生產營業收入同比上漲 150.0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784萬元,同比大幅上漲 311.47%。

近年業績波動大  呈現逐年下滑趨勢

根據近幾年半年報,梅雁吉祥的上半年的營業收入並不穩定,且整體明顯呈下降趨勢。

2013年至2019年半年報營業收入分別爲2.09億元、2.09億元、1.27億元、1.81億元、1.16億元、0.94億元、1.52億元,2014年至2019年對應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爲-0.22%、-38.97%、42.21%、-36.00%、-18.67%、61.46%;可見2019年半年報業績的大幅增長,與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形成較大反差。如此異常的波動原因究竟是什麼?

通過查閱梅雁吉祥歷年的財報發現,近幾年營業收入的波動與天氣的變化有着高度關聯。2019 年半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 1.5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61.46%;其中電力生產營業收入同比上漲 150.05%,公司稱上半年度公司電站所在區域降雨量明顯增加。2018年半年報披露公司電站所在區域降雨較上年同期減少 46.99 %,公司主營業務電力生產受到較大影響,營業總收入較上期下降 18.67%。2017年半年報披露由於今年上半年降雨量較去年同期減少,從而影響了發電收入,導致水電收入同比減少 39.72%。2016 年上半年降雨量較去年同期顯著增加,公司上半年實現發電收入 1.5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39.22%。不難看出,梅雁吉祥的營業收入與降雨量高度關聯,天氣與公司業績有着緊密聯繫。

當然,梅雁吉祥是以水力發電爲主營,發電量與降雨量確實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性,但不可忽視的是一家業績極易受到天氣的影響的上市公司,天氣會放大其業績的波動性及隨機性,同時也會掩蓋住梅雁吉祥水電裝機容量增長緩慢,公司業績存在“天花板”的問題。

除2018年下半年控股子公司豐順縣梅豐水電發展有限公司裝機容量同比增加1.2萬千瓦外,近幾年,都未有新的裝機容量增加。而且2019年新增的裝機容量爲2x6000KW的梅豐公司B 廠,公告顯示2003年2月就已動工,後因資金緊張等原因一直處於在建狀態,於2013年5月22日召開第八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投資建設豐順縣梅豐水電發展有限公司 B廠後續項目”的決議,直至2018年6月,B 廠完成了機電設備調試等投產發電運營的各項準備工作。2018年7月起B廠才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實際發電量大幅超過年設計發電量  最高達1.6倍

2015年至2019年的半年報顯示,梅雁吉祥的裝機容量分別爲13.9萬千瓦、13.9萬千瓦、13.9萬千瓦、13.9萬千瓦、15.1萬千瓦,對應年設計發電量僅分別爲4.3億度、4.3億度、4.3億度、4.3億度、4.7億度。上半年完成發電量1.47億度、3.52億度、2.12億度、1.12億度、2.87億度,實際發電量佔全年設計發電量的比重分別爲34.18%、81.79%、49.30%、26.13%、60.98%。

根據公佈的2015年至2018年的經審計年度財務報告數據,年報顯示2015年至2018年發電量分別爲3.48億度、7.03億度、3.91億度、2.91億度,對應年設計發電量爲4.3億度、4.3億度、4.3億度、4.3億度,實際發電量與年設計發電量之比分別爲80.85%、163.58%、90.85%、67.76%。2016年實際發電量大幅超過年設計發電量,高達1.6倍。

曾變更折舊政策“平滑”業績?

查閱年報發現,梅雁吉祥曾變更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政策,將發電類相關固定資產折舊由年限平均法改爲工作量法。

2017年1月1日起,公司將與發電直接相關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由年限法改爲工作量法,其他延續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下的折舊大小主要取決於實際發電量與預計工作總量,預計工作總量某種程度較爲依賴人爲估計。具體計算公式如下:①折舊額=實際發電量×度電折舊額②度電折舊額=(固定資產淨值-預計淨殘值-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預計工作總量。

《電力上市公司固定資產折舊運用現狀調查與分析》一文中所述,電力行業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是營業成本的主要構成部分,並且對電力企業營業成本的敏感性分析,折舊費用每上升10%營業成本將上升3.2%。所以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將對電力企業的成本產生重要的影響,進而對業績產生重要的影響。

這種變更是否符合行業慣例?改變後對公司業績有何影響呢?

首先,從同行對比看。2018年年報顯示,長江電力、華能水電、桂冠電力、涪陵電力和西昌電力均採用年限平均法。查閱 《電力上市公司固定資產折舊運用現狀調查與分析》瞭解到,電力上市公司採用的折舊政策仍以年限平均法爲主,2016年電力上市公司中10.6%對部分固定資產採取工作量進行覈算,剩餘89.4%的上市公司採用年限平均法。

其次,回到梅雁吉祥本身,對發電類相關固定資產折舊採用工作量法後,出現了固定資產原值增加,當期計提折舊卻減少的變化。2017年和2018年加權平均固定資產賬面原值(加權平均固定資產賬面原值=(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原值+期末賬面原值)/2)分別爲27.39億元、27.98億元,當期計提折舊額分別爲0.81億元、0.64億元。對比發現2018年比2017年加權平均固定資產原值增加5836萬元,折舊額卻減少了1612萬元,相對於之前年限平均法按固定折舊率計提折舊而言,折舊更少利潤更多。而2018年全年經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僅爲1716萬元,如依然沿用年限平均法,業績將受到重大影響。

進一步來看,根據披露的折舊計算公式可知,折舊=實際發電量×度電折舊額,而度電折舊額受到預計工作總量的影響。

查閱2016年度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其中固定資產折舊政策披露如下:

變更後,2017年度報告披露折舊政策如下:

對比發現,除房屋建築物按工作量法折舊年限由50年改爲30-50年之外,發電設備、水力發電設備、電力配套設備、專用設備改爲工作量法後折舊年限都有增加,也就是梅雁吉祥管理層估計的預計工作總量相比之前要更高,度電折舊額也將變得更低。

除度電折舊額這個影響因素之外,實際發電量更是與折舊額緊密相關。2015年至2019年上半年完成發電量1.47億度、3.52億度、2.12億度、1.12億度、2.87億度,截止6月30號計提折舊分別爲0.43億元、0.41億元、0.41億元、0.25億元、0.56億元。2017年與發電相關設備折舊政策變更之後,發電類相關固定資產的折舊與發電量緊密相關,相關折舊由固定成本變爲變動成本。

正是通過工作量法的折舊政策,自2017年開始梅雁吉祥折舊與發電量緊密相關,而發電收入同樣由發電量決定,進而使得成本與收入高度關聯,業績也疑似得到“平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