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次新加入的銀行達到了9家使得過去的傳統9家銀行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可以說這次加入的城商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和民營銀行使得貸款市場的報價利率更加合理化,畢竟這些銀行的服務羣體和實力與傳統銀行不同,爲了更多的獲取用戶貸款無疑這些銀行會在貸款利率上進行下調,這樣無疑也會拉低貸款市場的報價利率。對於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新機制中,這次將微衆銀行和網商銀行納入其中,可以說讓很多朋友感到意外,但是仔細想想這次央行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目的是什麼,或許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微衆和網商銀行能夠入選了。

對於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新機制中,這次將微衆銀行和網商銀行納入其中,可以說讓很多朋友感到意外,但是仔細想想這次央行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目的是什麼,或許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微衆和網商銀行能夠入選了。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什麼是新LPR?其實就是進一步的貸款利率市場化,使得貨幣市場利率與貸款市場利率關聯度提升

大家要知道我國央行雖然說早在2015年就徹底放開了貸款利率上、下限,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幾乎所有的銀行都會實現基準利率上下浮動的方式來發放貸款。包括如今我們熟悉的住房貸款爲例,多數利率浮動都是在5年以上基準利率4.9%的基礎上進行浮動,這就是業內很多人士所說的貸款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並存的‘利率雙軌’問題。可以說這次新的LPR是利率市場化的又一次進步,不過這次多數針對的只是貸款利率(1年期和5年以上的期限),那麼微衆和網商銀行爲何成爲其中報價行的原因也就自明瞭。幾點愚見:

銀行貸款利率與貨幣市場利率不一致是大問題

第一、銀行的資金來源除去存款和央行放款外,還有同業拆借而來,相比於同業拆借利率是市場利率來說,貸款利率如今多數還是以基準利率爲參考。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將貨幣市場利率認爲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這個是市場利率),一般來說銀行之間互相借錢也是要給予利息的,這個利息我們假設是3.1%左右,但是銀行貸款給我們的貸款利率則是按照4.75%來進行的(上浮的多,下調的少)。但是要注意的是銀行之間的拆借利率是根據市場貨幣情況進行浮動的,而這種浮動並不會體現在我們貸款人(企業)身上。也就是說哪怕就是央行的一些貨幣寬鬆政策給了銀行也不一定會到企業或者實體身上。

深圳微衆銀行

第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新機制就是爲了使得貸款利率市場化,拉低貸款利率。這次新加入的銀行達到了9家使得過去的傳統9家銀行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可以說這次加入的城商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和民營銀行使得貸款市場的報價利率更加合理化,畢竟這些銀行的服務羣體和實力與傳統銀行不同,爲了更多的獲取用戶貸款無疑這些銀行會在貸款利率上進行下調,這樣無疑也會拉低貸款市場的報價利率。銀行漲房貸利率只是爲了不虧本?應該說是“一箭三雕”微衆和網商銀行成爲其中報價行,個人覺得起到的“鯰魚效應”會比較大

第一、在全球降息潮的情況下,我國因爲已經相對很低的基準利率和害怕資金再次流入房地產業所以對於降息慎之又慎,這次調整有點讓逼迫傳統銀行放血支持實體的意思。在銀行進行過企業貸款的朋友應該很清楚,如今的銀行對企業貸款多數還是按照基準利率進行浮動的形式,比如:我國目前1-3年的貸款基準利率爲4.75%,多數銀行會根據客戶情況在此基礎上設定上下限,基準利率9折等,這樣無疑會影響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速度。銀行爲什麼這樣做?因爲銀行都是靠放貸掙錢的,如果說放出去的貸款利率越高自然獲得的利息就越多。所以說,傳統銀行是沒有主動降低貸款利率的動力的。但是如果說加入微衆和網商銀行後,就會體現鯰魚效應,爲了爭奪優質客戶和其他實體企業的,自然會降低自己的報價貸款利率,貸款利率因爲是加權平均計算的原因無異也是給實體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浙江網商銀行

第二、這次新加入的報價行除去傳統的9家銀行後,這次新加入銀行都是以服務中小微企業爲主,無疑是變相加大了對於中小微企業貸款的扶持力度(i降低了融資成本)。我國銀行業爲什麼很多改革進行的慢,包括爲什麼傳統銀行不願意將資金貸款給中小微企業,其實說白了就是害怕風險,這也是爲什麼傳統銀行喜歡把資金流入房地產業的主因(因爲保險啊)。但是因爲傳統銀行佔據了多數的貸款資源,在定價和話語權上強硬的多,自然很多過去的民營銀行和外資銀行很難抗衡。這次加入的銀行分別有城商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和民營銀行各2家,可以說很具有代表性,無疑增加了這些銀行的話語權。這些企業的主營業務並不是房貸爲主,而是中小微企業貸款爲主。僅僅一網商銀行爲例,截至2018年末,網商銀行累計服務小微企業和小微經營者客戶1227萬戶;可以說這些銀行基本服務了我國超過90%的小微企業。相信這樣的改革應該有利於貨幣寬鬆背景下的資金流入實體企業。

綜上,我國銀行改革自始至終都是需要外力來推動的,可以說用民營銀行和外資銀行來逼迫國內傳統銀行將資金流入實體企業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可以說如今的高房價與傳統銀行“不思進取”有很大關係。或許這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新機制的效果不會立馬顯現,但是起碼是一個好的兆頭,說明央行在內正在積極想辦法在貨幣寬鬆背景下防止資金流入樓市的辦法。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房產和經濟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