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中國新能源發展需要解決以煤爲主的能源結構與日益嚴峻的環境壓力,以及支持經濟發展需要等錯綜複雜的矛盾。2018年起,政府的新能源發展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加快了去補貼進程,在目前產能大幅過剩的情況下,中國新能源大規模平價上網或提前實現。

原標題:十年躍居世界第一,中國新能源下一步要怎麼走?

中國新能源,與航空母艦、高鐵等成爲新時代中國閃亮的名片。中國是世界新能源發展最快的國家,短短十年內,完成了從新能源起步到世界第一的過程。2011年中國風電裝機46GW,光伏裝機僅2GW;與當時世界可再生能源的領頭羊德國相比,同年的德國已經有風電裝機29GW,光伏裝機24GW。截至2018年,中國風電裝機達到221GW,光伏裝機約爲176.1GW,而德國風電約爲59.3GW和光伏45.4GW,截至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中的風電及光伏發電量約佔總髮電量的16.2%。2018年起,政府的新能源發展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加快了去補貼進程,在目前產能大幅過剩的情況下,中國新能源大規模平價上網或提前實現。

中國特色的新能源發展之路

中國新能源發展依據中國實際國情,走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新能源發展面臨幾個特點與困難:第一,中國能源需求總量巨大,急需新能源發展與能源轉型,也需要發揮創新開拓與自力更生精神。第二,中國新能源發展需要解決以煤爲主的能源結構與日益嚴峻的環境壓力,以及支持經濟發展需要等錯綜複雜的矛盾。對於西方發達國家而言,其經濟發展相對穩定,環境早已得到改善,新能源與傳統能源是簡單的替代關係。而中國經濟體量龐大和發展具有慣性,新能源既要替代傳統能源,爲緩解環境壓力做出貢獻,又要與傳統能源一起滿足不斷擴張的能源需求。第三,中國新能源資源稟賦與總體能源需求存在區域倒置現象,這導致在發達國家可以順利運用的(如分佈式光伏)新能源發展路線在中國難以複製。

以上種種既是困難,也是發展機遇。因此新能源發展路線非常重要,我國需要目光長遠、效率優先,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充分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本國實際制定政策,確保發展方向正確。

中國新能源發展始終堅持以政府爲主導,集中力量優化資源配置,充分調動了產業積極性,高效地解決一些新能源發展的集中性問題。

中國新能源發展中遇到過三大難題:一是發展初期的成本問題。中國政府的解決方式是堅持產業規劃發展,在政府政策支持下規模化發展基礎製造業,通過規模經濟實現大幅度成本降低。二是2012年左右的光伏遭遇國外市場萎縮與限制,政府及時啓動了龐大的國內裝機計劃,避免了光伏製造業的崩潰,有力支持了國內光伏產業鏈的發展與整合,爲今天光伏產業的世界主導地位奠定了基礎。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期國外光伏巨頭的接連隕落。三是解決近兩年來凸顯的棄風棄光。棄風棄光是全世界新能源發展的共同難題,2015年開始中國棄風棄光現象引起重視後,政府通過高效的調控手段,合理統籌了新能源發電行業、傳統發電行業、電網以及用電側企業調配、消納電力資源,至2018年這一現象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中國新能源發展充分發揮了中國賴以立國的製造業優勢。中國新能源發展,特別是國內市場發展晚於發達國家,起步時技術並不先進,補貼也相比不算高,發展模式不明晰。但是,中國新能源產業沒有囿於這一短期困難,以規模化生產成本優勢爲切入點,從整體培育與適度競爭的角度解決這一根本難題。以光伏爲例,中國製造使得光伏組件成本十年間下降了90%,突破了40餘年來發達國家的學習成本曲線。從規模優勢、成本優勢起手,爾後積累人才優勢、技術優勢,最終實現市場優勢,中國新能源的發展離不開對中國製造的信心,驚人的發展速度也更加堅定了政府與產業的信心。

政府新能源補貼重點需要改變

中國的新能源發展爲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一條可以參照學習的發展路徑。中國新能源的成功說明了只要政策得當,如中國一樣環境壓力大的發展中國家地可以發展好新能源,甚至可以利用後發優勢。發達國家特別是一些歐洲國家前幾年的新能源發展一定程度上傳遞了一個信息:新能源是富人的遊戲,社會需要負擔起高昂補貼來換取新能源的發展空間。以德國爲例,發展新能源以來,其平均居民電價基本上翻倍,電價構成中僅可再生附加這一項就超過了中國的平均電力價格,這樣的發展路徑是發展中國家難以承受和難以選擇的。中國相對低成本路線的成功,爲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印度等同樣面臨資源約束與環境困擾的大國提供了樣本。

隨着新能源成本的快速下降,目前的政府支持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新能源補貼的重點需要改變,今後發展的矛盾焦點是電網修改等基礎設施建設。應該將補貼的重點轉向儲能、微網、分佈式和電網穩定性,以應對新能源裝機大幅增加對電網的技術和成本的影響。由於將來併網成本將是新能源平價上網的主要障礙,倘若平價上網和低價上網項目建設未能與配套的電網銜接好,將不能很好地大規模開展。

另外,實現分佈式發電市場化交易以及就近直接交易需要智能微電網的支持。而且,新能源發電的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特點,將使併網難度隨着新能源的規模擴大而強化。因此,爲了平價上網和低價上網項目建成之後能夠順利併網運行,政府新能源補貼的重點應該轉向儲能、微網分佈式和電網穩定性上。而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多能互補、能源微電網等還可以整體提高能源效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