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超過《復聯4》升入中國電影歷史票房榜前三,成爲這兩天中國影迷熱議話題。

雖然早就知道這這一刻會到來,但當它真的出現,作爲影迷還是非常激動。

因爲中國電影的票房榜,本來就該是咱們自己的電影占據主要位置。

但是很多人可能並不太清楚,其實中國電影史上,曾經的票房冠軍都是被好萊塢大片牢牢把持。如今國產片能夠在票房方面把好萊塢大片牢牢壓制住,實在是個不小的成就呢。

今天就讓咱們回顧一下中國電影史上,曾經的票房榜冠軍爭奪戰吧。

當然,說到票房,咱們有一個前提,就是以1994年有全面的票房統計數據爲分界線。對於1994年之前的電影票房,咱們就不說了。

否則的話,很多觀衆都會說什麼80年代《少林寺》票房多少多少,早就破億了。

除了《少林寺》,還有劉曉慶主演的《神祕的大佛》,以及後來《周恩來》,這幾部電影據說票房都破億了,然而票房到底多少,卻沒有人說得清。

對於這些中國電影的早期歷史,很多電影票房沒有準確統計,很難有權威的數據,所以這段時期咱們就不多做討論了。

咱們可以肯定的是,1994年引進好萊塢大片之後,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冠軍就長期被好萊塢電影占據。1995年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實的謊言》,是國內第一部被認證的票房破億電影,自然也是當時的票房榜冠軍。

而當年國產片一直都在爲破億努力,但直到2000年主旋律電影《生死抉擇》纔算第一個實現。

然而,就在國產片還在苦苦追尋票房破億的時候,在1998年那個中國電影的洪荒時代,《泰坦尼克號》單片就拿下3.6億票房,這個票房佔當年全年票房近三分之一份額,絕對是空前絕後,再也不可能有電影做到。

《泰坦尼克號》在中國觀衆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以至於2012年其轉制3D重映版,依然在國內取得了9億票房,實在是讓人瞠目結舌。

所以這部電影長期霸佔影史票房榜冠軍也就不足爲奇了。《泰坦尼克號》在中國電影票房榜冠軍寶座上足足待了11年。

期間,雖然國產片終於出現了《英雄》這樣的中國式大片,但無論張藝謀、陳凱歌們如何努力,卻始終距離《泰坦尼克號》的票房神話有很大一段距離。

直到2009年的暑假《變形金剛2》票房突破4億,纔算終結了《泰坦尼克號》的冠軍寶座。當然,票房榜冠軍寶座還是屬於好萊塢大片。

而且2010年卡梅隆再次出手的《阿凡達》,直接把票房榜冠軍拉昇到10億量級,再次壟斷冠軍寶座4年。

此後國產片雖然有《泰囧》等首次突破10億,但始終都是在好萊塢大片後面苦苦追趕。

2014年《變4》差點突破20億,再一次拉高了票房榜冠軍的水平線。

而當時國產片票房最高的還是《泰囧》,看起來一點追趕的希望都沒有。

然後2015年4月份《速激7》正式突破20億,讓國產片的票房追趕之路看起來更加顯得遙遙無期。

誰也沒想到,接下來的暑期檔《捉妖記》卻以超級黑馬姿態殺出,成爲國產片首部突破20億的電影。也第一次燃起了國產片登頂票房榜冠軍的希望。

只不過當時《捉妖記》爲了能夠拿下影史票房榜冠軍,在上映最後幾天疑似“買票房”,多少有點不夠體面。所以後來很多人都不承認《捉妖記》的票房冠軍頭銜。

國產電影第一次衝擊影史票房榜冠軍,就這樣差之毫釐。

但是轉年春節檔,《美人魚》以毫無爭議的33億票房,宣佈國產電影在22年之後,終於首次拿下了影史票房榜冠軍。

這是中國電影史上值得銘記的時刻。在好萊塢電影壟斷中國票房榜冠軍長達20年之久以後,終於咱們的國產片翻身了。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國產片逐步鞏固了影史票房榜冠軍,以及前三甲的優勢,把好萊塢大片的票房拉得越來越遠。

我們可以看看最近3年票房榜前三乃至前五名的具體情況。

2016年票房榜除了冠軍是《美人魚》,2-4名都被好萊塢大片佔據,可以說除了《美人魚》一枝獨秀,國產片並沒有什麼讓人滿意的作品。

但2017年就不一樣了。《戰狼2》是年度票房冠軍,《羞羞的鐵拳》是票房季軍,好萊塢大片只有《速激8》佔據了前三甲一席之地。前5名中也是國產片有4部。

當然在電影質量方面,這些高票房國產片並不能說有多好。

到了2018年,國產片已經在票房榜上形成了碾壓態勢。前4名被國產片包圓了,而且在質量和口碑方面,《紅海行動》和《我不是藥神》都是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代表作。

所以說,從2016年到2018年,國產片在票房方面逐漸對好萊塢大片形成了全面壓制。這種勢頭也延續到了今年。

2019年目前已經快走完三分之二,現在的票房榜上前五名依然是國產片佔據4席,前三甲也有2部。說到質量和口碑,《流浪地球》和《哪吒》比起去年更進一步。

總的來說,自從2016年國產片完成對票房榜冠軍逆襲之後,國產片也逐步實現了對票房榜前三甲的全面壟斷。在質量方面,這些高票房的國產片口碑也整體好於大多數好萊塢大片,無論是豆瓣評分,還是貓眼評分,都是如此。

一直到今年《復聯4》之前,好萊塢大片沒有一部票房突破30億,而在此期間,國產片陸續有2017年的《戰狼2》,2018年的《紅海行動》和《我不是藥神》,以及今年春節檔《流浪地球》這4部電影突破30億線,加上這次哪吒,國產片已經有3部40億+電影。觀影人次都超過了1億。

而《復聯4》本身拿下超過40億票房,其實都是靠着平均票價超過50元的歷史最高票房,要論人次,《復聯4》別說不如《紅海行動》,連《唐探2》都比不上。

我們可以具體看看上圖中這幾部電影的平均票價和人次。

《復聯4》最終觀影人次是8640萬,低於《紅海行動》的9290萬,也低於《唐探2》的8760萬。也只比《復聯3》的6250萬人次高出2000萬人次而已。

去年《復聯3》的平均票價是38元,如果《復聯4》保持這個票價不變,最終票房僅僅只有33億而已。

所以《復聯4》殺入影史票房榜前三名,本就難以讓人服氣。它更多是一個意外。在票房方面全面壓制好萊塢大片的表象之外,我們更要看到,國產片在題材方面一直在進行全新的嘗試,國產片一直在推陳出新,爲觀衆奉獻更多類型片的體驗。反觀好萊塢大片,則一直是各種續集、續集、續集.....

咱們看,國產片這些30億+作品,在題材方面完全是百花齊放,而總體質量非常高,除了《美人魚》有一些情懷,其它5部都具有開創性意義,《戰狼2》在動作片方面的開創性意義,《紅海行動》在軍事題材方面的開創性意義,《我不是藥神》作爲現實題材取得高票房的意義,《流浪地球》作爲中國科幻片的鼻祖的意義,《哪吒》對中國動畫電影的開創性啓示,真的是給中國電影格局帶來了面目一新的改變。

它們取得高票房也是實至名歸。

我們的國產片,一直在朝着不同的方向進行挑戰,希望可以找到更好的故事,更好的拍攝技法,給觀衆帶來更多元化的觀影感受。

但是好萊塢大片呢?超過20億票房的電影不是速激7,就是速激8;不是復聯3,就是復聯4,都是續集電影,說句不好聽的,都是在喫老本而已。

曾經的好萊塢電影,並不是這樣。曾經的《泰坦尼克號》,曾經的《阿凡達》,都給全球觀衆,包括中國觀衆帶來了震撼性的視聽體驗,在那個年代,好萊塢電影無愧於全球最優秀的商業大片。

而且在那個時候,好萊塢大片的類型非常豐富,有施瓦辛格這樣的動作片,也有《魔戒》這樣的魔化大片。

曾經,《泰坦尼克號》和《魔戒3》這樣的娛樂大片,也能拿下奧斯卡最高獎項,是當之無愧的商業和藝術結合的經典電影,讓全球觀衆如癡如醉。

可是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如今的好萊塢電影,只剩下了各種漫改電影,只剩下了各種續集,好萊塢大片已經越來越套路化。好萊塢電影已經越來越沒有創新性。

這樣的好萊塢電影,總有一天會被中國觀衆拋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