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特別的老房改造案例,爲什麼特別呢?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90歲的王奶奶從1952年搬到成都暑襪北一街79號,已經有65個年頭了。

這座清末百年老宅,見證了他們一家四世同堂的歲月,也是王奶奶一輩子的記憶存放處。

王奶奶家建於清末民初,是典型的川西穿鬥式民居。老宅的基本組合單位是“院”,由一正兩廂一下房組成的“四合頭”房,院內有通風天井,並用柱廊來聯繫各個房間。

隨着周圍的高樓大廈一棟棟蓋起,老宅顯得格格不入。不僅如此,年久失修的老宅也面臨着許多居住不便,嚴重影響着四世同堂的溫馨的家庭氛圍。

裝修改造前:

居住問題一、老房結構受損

我們都知道,四川地震頻發,在經歷過汶川地震後,老宅東側的空間受到影響,現在已經不能住人,只能以儲物爲主。

加上木結構承重差,老房岌岌可危。

居住問題二、屋內沒通水

全家只靠着門口一條細細的管道供水,每次用水,都要折騰不少功夫。

居住問題三、生活條件惡劣

廚房是樓梯下的走道改成的,動線十分不合理。

沒有天然氣,家裏來客只能用蜂窩煤。

家裏沒有排污系統,只能用痰盂上廁所。

一到下雨天或潮溼天,屋頂和牆面就開始滲水脫落。

百年老宅的種種難題,一家14口的生活空間,王奶奶渴望的天倫之樂能實現嗎?設計師孫華鋒面臨“從業以來最嚴峻的考驗”,能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嗎?

設計師孫華鋒

裝修改造亮點:

一、重起新牆

黃色爲新牆模型

考慮到老房改造的困難,設計師決定犧牲10公分,重新砌築一面牆,這樣老房的結構得以穩固,也不會影響到鄰居的房子安全性。

二、榫卯結構

受到中國古代“榫卯”的啓發,設計師以手工方式搭建木屋頂。

榫卯模型圖

設計師真的膽大而心細!

三、隔層

爲了讓空間發揮極致,設計師在東西側分別新增了2個隔層,改善可利用率。

裝修改造後

裝修後一層平面圖

中廳

設計師把修復好的老木柱作爲房屋的中心點,這是王奶奶在這生活了67年的記憶。還在牆上手繪了枝葉,象徵着開枝散葉。

中廳是爲一家人團聚預留的空間。

一層客廳

現代化的客廳和老物件毫無違和感,反而給整個家增添了一種厚重感。

知道奶奶喜歡打麻將,設計師特地在房間擺了一張多功能麻將桌。

客廳旁邊是一個盥洗臺,用於日常洗漱。

王奶奶臥室

家裏採光最好的房間給了王奶奶,古樸傢俱搭配,整個空間素雅大氣。

設計師在地面安裝了觸碰地燈,只要踩上去就會感應,方便奶奶起夜。

兒子女兒房

這是大女兒的房間

小小的梳妝檯滿足日常化妝需求。

現在的廚房,天然氣和供水系統都配備上了,一家人做飯也省了很多麻煩。

二層空間:二層空間設立四個房間,分別給孫子一家、孫女一家、大兒子以及二兒子

裝修後二層平面圖

大兒子房

二兒子房

二層新增的迴廊空間被改造成公共書房。

孫子、孫女房間在二樓西側空間,榻榻米設計迎合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同時也在下方預留大量儲物空間。

孫女房

孫子房

三層閣樓:外孫房+露臺

閣樓是留給外孫使用的,設計師還特地留了個小陽臺。

外孫臥室,採用年輕人所喜愛的榻榻米設計,還有大大的收納空間!

三層露臺

設計師將家的情感與設計聯繫起來,給了這座老宅以新生。而王奶奶一家14口四世同堂天倫之樂旅程也就此開始,讓我們祝福他們吧!

是不是超讚呢?

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的設計,點擊“瞭解更多”,0元獲取設計師免費設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