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針對此前自媒體指控有關馬蜂窩數據造假的行爲,馬蜂窩發佈聲明做出回應,否認相關指控,稱“文中歪曲事實的言論,和已被查證的有組織攻擊行爲,馬蜂窩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

馬蜂窩捅了“螞蜂窩”?關於數據造假最新回應來了!

馬蜂窩稱,公司表示對全站數據進行了檢查,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量中僅佔比2.91%,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數量在整體用戶中的佔比更是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這部分帳號進行清理。自媒體文章所述的馬蜂窩用戶數量,與事實和第三方機構數據都嚴重不符。

馬蜂窩表示,餐飲點評不是馬蜂窩的內容核心,且部分點評來自於遊記,問答等內容的提取,上述自媒體將馬蜂窩用戶內容生產的活躍週期,與餐飲等本地生活服務類APP相對比,並解讀爲馬蜂窩員工有組織地抄襲,存在明顯的誤導傾向。

馬蜂窩最後表示,不容許任何個人或機構將每位熱情且真誠的馬蜂窩用戶稱爲“殭屍”和“水軍”,將千萬用戶共同構建的社區描述爲一座“鬼城”,並企圖摧毀它。針對該文中歪曲事實的言論,和已被查證的有組織攻擊行爲,馬蜂窩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上週末,一篇名爲《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在社交網絡廣爲流傳,該篇文章作者乎睿數據團隊直指在線旅遊網站馬蜂窩存在點評大量造假的情況,包括從其他網站如大衆點評、攜程等抓取相關點評,及自建團隊撰寫虛擬點評。

馬蜂窩捅了“螞蜂窩”?關於數據造假最新回應來了!

馬蜂窩成立於2006年1月,目前處於D輪融資階段,完成於2017年12月份,成立至今有10位投資人,總融資額約11.9億人民幣。相比於攜程、去哪兒、同程等公司,馬蜂窩以個人旅遊攻略社區起家,用戶在社區裏分享旅遊貼士,併購買定製的旅遊產品,註冊用戶已超過1.3億,提供覆蓋全球6萬多個目的地的旅遊攻略及產品預訂服務。

馬蜂窩最近一次捲入風口浪尖,是在今年夏天的俄羅斯世界盃。“旅遊之前先上馬蜂窩,爲什麼要上馬蜂窩?爲什麼要上馬蜂窩?爲什麼要上馬蜂窩?”馬蜂窩的這一簡單粗暴的廣告口號在世界盃期間刷屏電視和網絡,引來不少爭議。

馬蜂窩捅了“螞蜂窩”?關於數據造假最新回應來了!

有業內人士透露,其實, 類似的案例在互聯網企業之間並不罕見。平臺之間互相抄襲內容屬於行業問題,並不是什麼祕密。

“像這種互聯網平臺爲了積累用戶口碑數據、從0到1的過程中採取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這種現象在互聯網的這種內容口碑平臺行業裏面其實是比較普遍的。”互聯網行業專家王越表示:“像類似馬蜂窩去抓取其他網絡預訂同行的內容數據這種情況,應該也相對來講在業內是司空見慣的,大家都也是知道的,只不過就是抓取或者是抄襲的程度、方法手段各有不同。”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分析,這些用戶點評信息的權益到底屬於誰,目前法律上並沒有明確的規定:“目前只是對於個人信息做了一些相關的規定,但實際上很多情況下,用戶在網上所發佈的一些信息,比如說發一個帖子、發的一個評價,不屬於法律所規定的個人信息的範圍。當然這個信息對於企業來講、對於平臺來講確實是很有價值的。對於這種信息到底權利屬性是怎樣的,權利應該歸屬於哪一方、怎麼樣去利用,在這方面實際上是需要現有的法律做些修改,或者說通過新的立法來進行解決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