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布

合肥常住人口突破800万

重金吸纳人才、正式放宽落户门槛

官方正式发布

安徽省常住人口突破6300万

重磅!安徽省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数据显示,去年安徽常住人口突破6300万,常住人口规模继续扩大,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

看点

01

安徽全省常住人口突破6300万

据全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显示,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323.6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增长1.1%。

同2010年安徽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950.1万人相比,共增加373.5万人,年均增加46.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

看点

02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54.69%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458.4万人,占总人口的54.6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865.2万人,占总人口的45.31%。

同2017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

阜阳、合肥常住人口突破800万

合肥城镇化率高至75%

全省16市中,阜阳常住人口最多,达820.7万人,其次是合肥,常住人口808.7万人。这也是安徽仅有的2个常住人口超过800万的城市。

宿州和亳州两市人口超过500万,分别是568.1万人和523.7万人。常住人口最少的三市是铜陵、池州、黄山,分别是162.9万人、147.4万人、140.7万人。

1合肥城镇化率最高,达到75%

从变化上看,合肥人口增长最多,同比去年增加12.2万人。另外,阜阳常住人口同比增加11.4万人。

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看,全省有8市城镇化率高于全省水平。其中,合肥城镇化率最高,为75%,是唯一超过70%的市。亳州全省最低,为41%。

2蜀山、瑶海常住人口破100万

另外,《2018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公布了合肥四区的人口情况,其中,瑶海区100万人,庐阳区68.3万人,蜀山区128.7万人,包河区95.2万人。

从数量上看,蜀山常住人口最多,瑶海和包河相当,庐阳最少。另外,瑶海和蜀山也是常住人口突破100万的城区。

众所周知,人口的流动就是财富的流动,人口流入越多的地方越值钱,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展开的人才争夺战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有人口流入的城市才有未来,人口流入,也是一个城市发展实力的最好证明。近年来,无论是从落户政策,还是人才引进方面,合肥都有大动作。

合肥正式放宽落户限制

计划每年落户10万人以上

2018年4月,合肥正式出台《关于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以及各类人才落户政策。

这次《方案》中都发布了哪些亮点内容?又是如何放宽合肥落户限制的?一起来看。

看点

01

计划每年落户10万人以上

根据实施方案,“十三五”期间,合肥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将加速破除,全市户籍人口年均落户城镇1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5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

看点

02

全面放宽人口落户条件

我市将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稳定就业2年符合条件可落户

凡在城区合法稳定就业2年以上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1年以上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办理本人落户及父母、配偶、未婚子女随迁或投靠。

这8类人才可以先行落户

凡自愿来肥工作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应届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年龄在40周岁以下本科学历人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高技能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暂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以先行落户。

有房、租房的皆可办理落户

有自有产权住宅房的,在常住地直接登记为家庭户;租赁房屋的,可以在就业地人才交流中心、居住地公共(社区)集体户登记户口,也可凭同意挂户和说明亲属关系的承诺书等材料,将户口挂靠在亲戚(指三代以内直系或旁系血亲)户上。

农村籍高校学生落户来去自由

据介绍,我市将实行农村籍高校学生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高校录取的农村籍学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至高校所在地;毕业后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从高校所在地迁回原籍或迁入就(创)业地;毕业后两年之内可在入学前户口迁出地、现工作地、实际居住地自由选择落户地,且不受迁移次数限制。

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不作为落户限制条件

此外,我市调整完善城镇落户及随迁、投靠人员户口迁移政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不作为落户限制条件。符合我市城镇落户条件的,父母、配偶、未婚子女可以随迁;已落户城镇的人员,父母、配偶、未婚子女可以投靠迁移。

看点

05

进城落户农民可享住房保障

今后,进城落户农民将纳入合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市财政在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时,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地区给予适当支持,确保进城落户农民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享有政府提供基本住房保障权利。

住房保障实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通过市场提供房源、政府发放租赁补贴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承租市场住房。推进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支持将有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等自由职业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让更多人享有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等相关权益。

再砸100亿资金抢人才

霸都全力冲刺1千万人口

除了放宽落户限制之外,合肥去年也出台了人才新政。明确表示未来七年内,合肥将拿出超百亿元资金,从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创业扶持等多个方面推出多重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在肥创新创业。

其中,在人才买房、租房方面都给予了很多优惠,可以说“真金白银”抢人才。具体内容如下:

01
放开人才落户,40年以下本科生落户即可买房。

放宽人才落户政策,凡自愿来肥工作的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研究生以上学历、年龄在40周岁以下本科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可先行落户。这些人才在合肥创新创业,落户后即可购买首套房。

02
博士租房补贴2万、硕士补贴1.5万,本科补贴0.6万。

对新落户在肥工作暂无自有住房的博士、35岁以下的硕士、毕业3年内的全日制本科和大专、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我市在3年内按每人每年2万元、1.5万元和0.6万元的标准发放租房补贴(不含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

随着人才新政、落户新政的出台,合肥的城市吸引力进一步增加,未来将有大量的人口涌入合肥,这无疑将助力合肥冲刺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

激发城市发展潜力

一座宜居宜业之城正在崛起

人口的涌入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合肥这座城市又会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1、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安居才能乐业,人口的涌入,第一要解决的就是居住问题,因此,随着越来越多人来到合肥,市场上的购房需求也会增加,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合肥的房地产市场会持续繁荣。

2、城市宜居价值更高。不同的人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不同,随着人口的流入,一大批知名房企的进驻,他们也带来了更多楼市产品,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服务。

3、城市知名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合肥,在这里安家、就业,成为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合肥建设得越来越好,配套越来越完善,城市的知名度自然也会越来越高。

为什么一定要来合肥?

5年后的它会给你答案

除了政策放宽之外,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合肥近年来自身发展速度加快,知名度越来越高,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安家置业。

很多人一定会问:为什么要来合肥?我只想说,5年后的它会给你答案。

未来5年合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未来5年合肥有哪些大建设项目?未来5年合肥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一起来看!

经济要突破万亿

综合实力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未来5年,合肥发展质量将稳步提高,创新动能显著增强,开放高地引领内陆,城乡融合更加协调,生态质量明显改善,文化建设繁荣兴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按照目标,未来5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另外,在创新、产业、城市、对外开放、乡村建设、环保、文化、民生等方面都有最新消息,我们一起来看。

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高标准规划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

1、高标准规划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滨湖科学城,全面提升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能力。

2、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科学装置集群,高水平建成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人工智能等交叉前沿研究平台,推动中科大先研院等创新平台形成示范效应。

3、在量子信息、核聚变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生命科学等领域形成一批引领性、颠覆性技术。以全球视野招才引智,引进培养集聚一大批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4、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构建最优创新生态圈。

5、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国家级产业创新核心区、全国重要教育科研区。

建设中国制造强市

高定位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1、加快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推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促进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升级成为全球制造研发基地,抢占量子信息、大数据、机器人、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2、瞄准国际标准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三次产业跨界和融合发展,高定位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把旅游业打造成重要支柱产业。

3、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入推进国资国企、商事制度、金融体制等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一批“独角兽”和“隐形冠军”。扎实推进军民融合示范城市建设,加速壮大军民融合产业规模。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完善“米”字型高铁网

1、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现代交通体系,提升国际国内通达能力。完善“米”字型高铁网,衔接南京、福州、武汉、西安等9个方向,加快形成商合杭、合福、合宁、合武等13条线路引入的大型放射状枢纽。加密提标高速公路网,建成全国公路枢纽。

2、深入推进智慧城市、信用城市建设,构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持续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构建轨道交通骨干网,建成快速路网体系和“公交都市”。

3、全域优化功能布局,全面实施“多规合一”,开展城市设计试点,推进城市“双修”和“微更新”,高品质打造城市地标、特色街区和人文景观。

打造教育强市

支持“双一流”大学建设

1、坚持民生至上,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生活圈,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打造教育强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网络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职教高地,支持“双一流”大学建设,创建合肥大学。

3、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养老待遇水平,保障中低收入市民基本住房需求,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新市民享有同城待遇的实现方式。

争创中国(安徽)自贸区

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

1、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优势,积极融入全球开放体系,着力提升竞争合作水平。

2、系统提升八大开放平台功能,加快建成全国性综合航空枢纽港、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国一流的跨境贸易电商集聚区和产业示范区,全力打造江淮航运中心。

3、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积极争创以合肥为主片区的中国(安徽)自贸区。

4、全面提升区域合作水平,拓展对德、对美、对俄等交流合作领域,深度融入长三角,联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5、扎实推进与皖北、皖西结对合作。增强核心作用,引领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

建设一流文化强市

建成全国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素养,建设一座有底蕴、有气质、有灵魂的城市。

把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全市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中,汇聚成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推动文创企业、文创园区等发展壮大,不断提升合肥文化对外影响力。

打造全国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建成全国乃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绿色生态美丽合肥

巢湖治理成生态文明安徽样板

1、全面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实施生态环境监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低碳城市。

3、大力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构建数字巢湖、全域监管、系统保护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引江济淮工程,流域水质明显好转,巢湖综合治理成为生态文明安徽样板。

4、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保护耕地。

5、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强化大气污染源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

6、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高品质建成森林生态网络,让绿化景观绘就城市最美生态画卷。

结语

合肥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也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创新实力、区位优势明显,随着人才涌入,合肥城市价值暴涨,未来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楼盘丨地铁丨学区丨房价丨房贷丨咨询丨限购

365淘房服务产品戳对应图标查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