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句俗话,叫做“京油子、卫嘴子”,这“卫嘴子”指的就是天津人,也代表了天津人的两个特质,一是能说,二是能吃、会吃。

要问天津人到底多会吃,这里面还真有不少规矩,今儿咱们就说说天津人关于“吃”的那些讲究。

早点摊儿上讲究多

天津人对吃格外讲究,

尤其是对豆腐脑、豆浆、锅巴菜、

面茶、牛肉烧饼等等……

一个月不重样的早点,

规矩可是一个都不少!

天津人对早饭有种执念,

凡是早点摊儿,

就认家门口的最好吃!

煎饼果子,

夹得就得是馃子/馃箅儿,

再抹上几刷子面酱才行。

这点底线,天津人一点也不含糊!

说了煎饼就要提到嘎巴菜。

好的嘎巴不仅要薄,

而且要有嚼劲。

卤汁鲜咸不腻,

与嘎巴融合得恰到好处。

淋上芝麻酱、酱豆腐汁,

再酌情加点香菜、辣子。

一碗美味的嘎巴菜,

就成为了天津必吃项之一。

来源《味道·天津》

+

+

素卷圈的学问也不小。

绿豆芽、粉条、豆干、香菜,

酱豆腐和麻酱,

差一样都不是味儿。

天津人吃卷圈还有“标准”:

一角饼,俩卷圈儿。

什么土豆、海带丝、咸菜、生菜,

千万甭想了!

别看东西小,也得有讲究!

天津素卷圈

来源@i生活

要说天津人吃早点最爱喝的,

还得是现熬的浆子。

要看豆浆浓不浓,

就看能不能起皮儿。

质地浓稠的豆浆,

在锅内咕嘟嘟熬上半天,

趁热乎劲儿再把馃子掰碎,

往里面一泡,奏是一个香!

天津人的早晨,

还少不了一碗老豆腐。

软嫩的豆腐拌着拥有丰富配料的卤儿,

入口即化,再就上一根果子,

立马给早点赋予了灵魂!

对于老天津人来说,

美好的一天,

就从这些普通却吃不腻的早点开始。

“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

津门市井流传着一句话:

“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

这是说以前人们不富裕又想吃海货,

就打点家里稍微值点钱的物件,

狠心当上一票也得吃,

那是绝不能丢的“派儿”。

1985年9月29日,天津市民在国庆中秋市场上选购河螃蟹。(来源@天津日报)

在水产上,

北塘的鱼虾、七里海的螃蟹,

组成了天津鲜嫩美味的特色。

“穷又怎么着?

只要开海了,该吃就得吃!”

一句话透出天津人的潇洒与豪放。

天津人吃面的仪式感

也许很多外地人不能理解,

在天津,

每一碗“面”都是有仪式感的。

炸酱面、油泼面、板面、打卤面、

挂面、黄汤拉面、麻酱面、牛杂面.....

尤其四碟捞面,

更是天津面中一绝。

打卤面也同样不含糊!

各家秘制的新鲜老卤,

才能让一碗面的灵魂得到升华。

再说老天津炸酱面,

讲究菜码齐全和各种佐面小碟。

黄瓜、豆芽菜、萝卜丝、青豆.....

挨个在面条上排码好,

最后浇上刚炒好的热乎炸酱才齐活。

炸酱一定要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

切成匀称的小丁煸炒,

再用甜面酱炸制,

口味一定要是微甜的。

天津的面,承载了太多,

由俭入奢,可以是一桌筵席,

由奢入俭,也可以是沉甸甸、满当当的一大碗,

正如天津人耿直的性格。

这碗面,

是安稳,也是一种情怀。

天津人都是“重口味”

有句老话说得好:

“生活就像五味杂陈”

这五味也就是酸、甜、苦、辣、咸

但天津人最少不了的一种味道

那就是:“咸”!

炒菜要用盐、腌肉要用盐,

哪怕是一小碟下酒菜也少不了盐!

要问哪道菜用不上盐,

那就太少见了!

天津的饭,

还得就“咸菜”吃!

雪里蕻、芥菜、酱萝卜等菜式

都是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味。

但是属于天津人的特色咸菜

还要属它:

冬菜

冬菜色泽金黄,口感脆爽咸鲜,

一直以来受到众多天津人的喜爱。

一个小小的冬菜坛子,

都成了很多老天津人的执着。

其实天津菜还有个讲究——

用酱起锅。

只要是道菜,那就不能少了酱油!

所以天津菜通常都有个特点:

色儿重,让人有食欲

如果问天津人对酱油到底有多痴迷?

这一碗酱油拌米饭,

就能解答你的疑问。

酱油泡饭@掌上天津

一拌就是一大碗

“口儿重”

已经深入天津人的骨子里,

如果有一顿少了“咸”,

总觉得这饭吃着不得劲。

天津人,吃的就是“讲究”

“我请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煮咸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

这段著名的相声贯口《报菜名》,

将传统津菜一气呵成报了个全。

丰富的烹调技术和众多知名菜品,

展现在听众面前,

津菜的诱人香气跃然纸上。

天津人对于吃的“讲究”,

不仅体现在大名鼎鼎的中西餐厅,

也体现在街头巷尾各种野摊儿小吃中。

对于“吃”的每一点执著,

正是天津人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始终保留着原汁原味,

伴随着这个城市一直传承下去。

编|赵双

转载|天津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