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說在世傳的張三丰祖師太極拳論歌決中,有行功十要,十忌,十八傷,都是讓人保養元氣的方法,摘抄如下:。凡人身血液運行之處無不有氣運行,而無血液處亦有真氣營養,人體的元氣又名真元之氣,醫者葛洪說“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也。

中華武學流傳到了現在,由於諸多原因,致使真正的內家拳已經少爲人知,流傳世間的多爲散流,以致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矣。

在古代,真正的武功是與醫學同源,武以內斂而氣化循經,醫以外治而濟世救人。醫家之按摩,鍼灸,藥物諸法皆以經絡論,氣化論爲基礎;武者之修爲也是如此。這是因爲不管是醫者還是武道都是以人爲本,只是內煉外爲不同而已。

昔日之聖賢直言“善行氣者,內以養生,外以卻惡”,道出人身之根本也。善行氣者是指真氣行於經絡之間,臟腑之處,內經裏說經絡是“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此是經絡論之根基。凡人身血液運行之處無不有氣運行,而無血液處亦有真氣營養,人體的元氣又名真元之氣,醫者葛洪說“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也。”此爲氣化論之源頭。

善於運行真氣的人,他就能做到不使外邪侵入,從而身體健康,這是醫家的養生之道。而武道則是在這元氣充足的基礎之上,使人身進化,內以執丹道,使人身心得以昇華;外則演化爲武技,以保家衛國。這是昔日武當張三丰祖師所言的“內執丹道,外顯金鋒”。丹道是人體精氣神三者達到一定數量,質量後昇華而成,非常人可爲。金鋒則是在拳腳功夫之外,以器械持之,更顯威力。

我們形容一個人很強壯有力,會說他力氣大,可見氣與力合之說,已經深入人心。可是現在的武術家,或者說練武的人,多已經把氣與力分開了。雖然一說練武,必言“內煉一口氣,外煉筋骨皮”,可是真到練習武功的時候,卻要麼只在那鬆鬆垮垮的擺弄拳腳,要麼怒目橫眉的操練力氣,而少有練習內外齊修之功。

中國內家武學,是以元氣爲根本。元氣充沛之後,氣化爲力,則內有“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之功,外有“運勁如百鍊鋼,無堅不摧”之力,這纔是真正的內家功夫。而要想達到這種境界,並不是單單習武即可,要有一定的醫學基礎,這樣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好好的保養元氣。比如說在世傳的張三丰祖師太極拳論歌決中,有行功十要,十忌,十八傷,都是讓人保養元氣的方法,摘抄如下:

行功十要

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耳要常彈,齒要常叩,背要常暖,胸要常護,腹要常摩,足要常搓,津要常咽,腰要常揉。

行功十忌

忌早起磕頭,忌陰室納涼,忌溼地久坐,忌冷着汗衣,忌熱着曬衣,忌汗出扇風,忌燈燭照睡,忌子時房事,忌涼水着肌,忌熱火灼膚。

行功十八傷

久視傷精,久聽傷神,久臥傷氣,久坐傷脈,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暴怒傷肝,思慮傷脾,極憂傷心,過悲傷肺,至飽傷胃,多恐傷腎,多笑傷腰,多言傷液,多睡傷津,多汗傷陽,多淚傷血,多交傷髓。

現代社會,因爲科技的發展,武器的進化,武技作用已經遠不如古代了。那麼我們習練武功更多的是爲了強身健體,這就需要好好的選擇功夫。這功夫能不能練出內力,能不能保養元氣,能不能循經導脈,這些都是要考慮的。真正的內家武學是醫武同源,先求養生培元,身強力壯之後,再求之武技,此纔是現代習武之要。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收藏,點贊,評論!

武當太乙鐵松派代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代19代傳人 凌霄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