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新學說Blair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認爲,童年經驗在人格形成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心理學理論中,一個人的兒童階段得到充足的愛和適當的滿足會促進人格的順利發展。學前教育是培養兒童心智成熟,擁有獨立人格的最重要的階段。

學期教育行業現狀

學前教育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國的學前教育則起步於20世紀初。1840年,現代學前教育鼻祖,德國教育家弗里德里希·福祿貝爾創辦了第一家稱爲“幼兒園”的學前教發展模式。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發展和變革,中國的學前教育在教育行業中得到了充分重視,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根據教育部2018年10月18日發佈的《中國教育概況——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來看,2017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5萬所,比上年增加1.5萬所。民辦幼兒園16.0萬所,比上年增加6169所;入園兒童999.3萬人,比上年增加34.2萬人,增長3.6%;在園兒童2572.3萬人,比上年增加134.7萬人,增長5.5%,佔全國學前教育在園幼兒總數的比例達55.9%,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儘管這個數字如此龐大,但目前對於中國民辦幼兒園整體來說仍是供不應求。

伴隨着《民促法》的實施,民辦幼兒園也與公辦園以及資本投資的高端園形成了強力競爭。同時,新《民促法》規定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可選擇營利性辦學,學前教育將成爲資本進入民辦學校領域的首選,民辦幼教行業也將成爲資本爆發的集中地。

從2017年紅黃藍教育機構成功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開始,幼教領域的頻頻大動作預示着中國民辦幼教市場有着良好的發展前景。但同時,通過學前教育機構問題事件頻發也讓我們窺知,學前教育仍是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教育資源匱乏、教師資源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都給學前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影響和羈絆。由此,行業發展及規範問題也得到廣泛重視。

那麼目前在國際教育行業,學前教育都存在哪幾種主流理念?國際學校都在使用哪些學前教育課程?

世界上主流的學前教育課程體系及理念

蒙特梭利課程體系

蒙特梭利教育由意大利首位醫學女博士瑪利亞·蒙特梭利創立於20世紀初。蒙臺梭利(Montessori)教學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傾其畢生經歷所創造的。其教學法的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裏,有豐富多彩的教具,它們都是根據兒童成長髮展敏感期所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玩具"。蒙臺梭利教學內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等內容。孩子通過自我重複操作蒙氏教具創新建構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訓練。

蒙特梭利認爲兒童的感官練習對兒童對事物的認識極爲重要,她強調教育者必須信任兒童內在的、潛在的力量,爲兒童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兒童自由活動。蒙特梭利教育方法主要分爲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強調“教具”教學。

蒙特梭利教育從在世界上推廣開來後,得到了世界各國學前教育的推崇和認同,目前已經遍佈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也有多所國際幼兒園及國際學校學前階段使用蒙特梭利課程。

樂吉歐幼教體系

樂吉歐·艾米利亞是意大利東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洛利斯·馬拉古齊(Loris Malaguzzi)和當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興辦並發展了該地的學前教育基地,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集哲學體系、課程假設、學校組織架構方法以及環境設計原則的綜合體,人們稱這個綜合體爲“樂吉歐·艾米里亞教育體系”。該體系基於“100種語言”的教學理論,鼓勵學生積極地提問、反思、解決問題、推論、試驗和展示研究成果。

圖片來自樂吉歐官網

樂吉歐主要的教學理論是建構主義,教師們沒有提前編寫好的課程大綱和教案,課程編寫是依據兒童的興趣和經驗。其注重關係,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身邊事物的關係,鼓勵教育者創造機會讓孩子去構建自己的語言與身邊的人或事物進行交流。所追求的目的是兒童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長,其中,主動性、創造性被視爲愉快、幸福、健康的前提與核心。它擁有富有特色的、具有創新意義的哲學觀念和教育主張,有其自身的組織方式和環境創設的原則。它通過符號表徵系統促進兒童的成長,鼓勵兒童運用各種可用作“表達的、交流的和認知的語言”去探索環境和表現自我。

華德福教育

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於1919年創立在德國的斯圖加特(Stuttgart)。當時,一位德國企業家依米爾默特(Emil Molt)邀請魯道夫·施泰納根據人智學的研究成果,爲他的香菸廠工人的子弟辦一所學校,並以工廠的名字Waldorf Astoria命名爲Freie Waldorf Schule(德語)。這所學校辦得很成功,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當時人們都認爲這是代表未來教育的典範。後來,凡是實踐這一教育理念的學校都被稱爲華德福學校(Waldorf School),也被稱爲魯道夫·施泰納學校(Rudolf Steiner School)。

華德福教育努力把學生的體驗由單一的智力發展轉化爲“全人”的教育,其教學大綱建立在對人生早期的3個重要發展階段的理解和認識上。而對於0-7歲的兒童來說,華德福教育則主張兒童通過模仿來學習,認爲過早的單一的智力開發會透支幼兒用於建設身體和進行模仿的生命力,不利於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甚至會影響成年後的身體狀況。因此,在華德福學校,通常採用的活動是過家家、角色扮演、園藝勞動和做遊戲等,在活動中讓孩子們學習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高瞻學前教育課程(HighScope)

學前教育課程被稱爲是充滿着理性智慧的課程,最初由美國高瞻研究所研發而成,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開始影響我國。該課程被認爲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的皮亞傑式早期教育方案。它的宗旨就是促使全世界的嬰兒、學前兒童、青少年獲得發展,並通過培訓教師和父母,幫助孩子們學習。

高瞻的課程以幼兒的主動性學習,即幼兒的興趣和選擇爲核心。成人通過觀察、理解和鼓勵幼兒的行爲來支持其早期發展。建立在幼兒的興趣和對其學習進行延伸的基礎上,成人還爲幼兒提供廣泛的材料和計劃經驗。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幼兒參與到和人、事物、想法和事件相關的直接的、親身實踐的經驗活動。他們通過主動操作材料、與同伴和成人互動等方式實踐他們的意圖。教師圍繞58條關鍵發展性指標(KDIs)進行教案設計,以提高幼兒處於萌芽狀態的智力、體力,以及社交和情感能力。

EYFS教育體系

英國早期教育體系(EYFS)是世界權威的幼兒教育標準之一,是英格蘭政府以“給父母最好的選擇、給幼兒最好的開始”爲宗旨提出建立的學前教育體系,此方案還在2008年9月被正式納入英格蘭《兒童保育法案》中。

EYFS致力於給所有0~5歲的幼兒提供一個連續的發展與學習體系,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未來成爲身心健康、擁有安全感、成功和快樂的人。它的課程主要由愉悅並附有挑戰性的遊戲組成,強調幼兒的活動參與,重視幼兒的興趣與成就,以多元的、相互關聯的模塊全方位地發展幼兒的各項潛能。EYFS會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進行有目的的課程設置,使幼兒能夠準備如何去學習,學會如何交朋友和玩耍,能夠知道自己的需求和表達自己的想法。

圖片來自網絡

福祿貝爾教育理念

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是德國教育家,被公認爲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幾個教育家之一,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

福祿貝爾認爲,遊戲是兒童的內在本能,尤其是活動本能因而對兒童的教育,不應加以束縛、壓制,也不應拔苗助長,而是應當順應其本性,滿足其本能的需要。如此,蘊含在人裏面的神性將得以在人性裏逐步被喚醒而體現出來。

根據上述觀點,福祿貝爾認爲,遊戲和手工作業應是幼兒時期最主要的活動,而知識的傳授只是附加的部分,穿插其中。幼兒園上課只需要用口語,不需要學習文字。而教師最主要的責任,是妥善地加以指導、設計各種遊戲活動。

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對世界各國幼兒教育的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19世紀末,在美國形成了福祿貝爾主義,影響遍及世界各國。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對世界各國幼兒教育的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

DAP教育理念

DAP(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即發展適宜性實踐,1986年由美國幼教協會正式提出,爲美國幼兒教育的國家政策。DAP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適宜性,吸收了其他三大幼教理念——蒙特梭利、華德福和福祿貝爾的精華,同時融入了幼教新的時代需求。

DAP強調幼兒教育的適宜性有三點:考慮年齡適宜性,即教育要與兒童的年齡特點相適應,包括身體、情感、社會性和認知;考慮個體適宜性,即教育要與兒童的特點相適應,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徵來了解個體差異性;考慮社會文化背景適宜性,即每個兒童都是帶着自己的文化背景進入集體的,教師在尊重兒童爲社會文化背景差異化的同時將孩子們所有社會背景、語言、文化都考量到日常課堂設計中去。

多元智能教育理念

兒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着名教育學家加得納提出。這一教育理論將人的智能分爲8個方面,即語言智能、音樂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內省智能、人際關係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其理論更注重兒童智能的全面開發。理論指出0-7歲是幼兒各個智能發育的關鍵期,這一階段幼兒的智能是否全面平衡地發展直接關係到幼兒的一生。每一個人的智能組合是不同的,通過教育可以發現孩子的優勢智能,從而把每一個孩子培養成富有個性的、適合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

多元智能論認爲,如果能夠早期發展孩子智能的長處與不足,就能夠幫助孩子適度地發展或彌補,而幼兒園則可以通過這樣的發現和了解,來設計與安排何時、何地、以什麼樣的內容、方法來幫助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

國內的學前教育從萌芽到現在高速發展,在國際教育行業,雖然學前教育理念與課程體系衆多,紛繁複雜,但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給予孩子完整、成熟的教育,幫助孩子在啓蒙時期身心都得到良好的發育和培養,在日後能夠順利成長爲世界公民。

學前教育階段作爲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心智培養時期,一直是國際教育研究和探討的重點。此次新學說將於2018年11月9日至2018年11月11日舉辦的第四屆“2018國際學校發展大會”則開設了以“學前教育發展模式探究”爲主題的高端論壇,邀請多位國際教育大咖進行經驗分享,爲學前教育行業的發展做出努力,同時也希望每一位對國際教育充滿熱情的工作者參與這場饕餮盛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