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說起寧夏口味最絕、最獨具特色的美食,當屬連寧夏50%的人都沒喫過的黃渠橋爆炒羊羔肉。可令人奇怪的是離開了黃渠橋的爆炒羊羔肉,無論怎麼努力,哪怕是專車拉來黃渠橋當地的水做出來的羊羔肉,怎麼喫都不再有鮮嫩、美味、誘人的味道了。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祖國的西北部,面積6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六百萬;是中國最小的一個省份自治區了.

地域雖小,但地方風味卻特色鮮明,讓人食而不忘,尤其具有獨具特色的麪食和羊肉的各種做法更不輸於其他省份。

要說起寧夏口味最絕、最獨具特色的美食,當屬連寧夏50%的人都沒喫過的黃渠橋爆炒羊羔肉。

黃渠橋的歷史要追溯到清雍正四年(1726年)至七年(1729年)開鑿惠農渠(又稱黃渠或皇渠)並招戶屯墾,使得黃河西岸、唐徠渠以東的寧夏北部大片荒地得以開發。

黃渠橋修建於雍正十年(1732年),這是一座三孔石拱橋,全部由石條砌成,因引黃河水入渠灌溉,渠水黃色,故稱黃渠。而橋架渠上,又得“黃渠橋”之稱謂。

黃渠橋鎮是寧夏的歷史名鎮,地處銀北交通要道,距離銀川市70公里,109國道穿鎮而過。而黃渠橋則成爲了鄉鎮的行政名稱。

這一鄉鎮名稱又因“爆炒羊羔肉”而聞名於寧夏。

正宗的黃渠橋爆炒羊羔肉做法獨特,選材、用料、烹飪十分講究。在羊羔的選擇上,一般爲成羊下崽後2—3個月左右、體重在7.5—10公斤的羔羊。

羔羊太小,肉嫩無味;羔羊太大,肉老不鮮。

烹製爆炒羊羔肉,關鍵在“爆”的基礎上,兼用“燜”與“燴”手法。

大火爆炒,讓香味進入肉內,使菜餚鮮嫩可口,香味四溢,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味。

具體做法爲:先將羊羔肉切成三釐米左右的方塊,清水浸泡兩小時,炒勺放於火上,倒入適量胡麻油,燒熱後放入肉塊煸炒八分鐘。

待羊羔肉呈棕紅色時,再放入粉條、適量蔥段、大蒜、精鹽、花椒水、醬油、薑片、辣椒片、香醋等。

然後進行翻炒三五分鐘,加入少許高湯,加蓋燜鍋約20分鐘,不鏽鋼托盤盛來,紅油四溢,然而食之不辣不燥,只有鮮嫩的羊肉讓人品出了那份濃濃的厚重感。

佐以寧夏珍珠米,再配上寧夏當地八寶蓋碗茶,那滋味、那個滿足怎麼能用一句簡單的美味來形容呀!

這道菜的特點是:色、香、味、形俱佳,肥而不膩,色澤棕紅,肉嫩味香、不辣不燥、嫩滑爽口。

作爲名動寧夏西北部的一道美食,當仁不讓的在首府銀川也開起了分店。

可令人奇怪的是離開了黃渠橋的爆炒羊羔肉,無論怎麼努力,哪怕是專車拉來黃渠橋當地的水做出來的羊羔肉,怎麼喫都不再有鮮嫩、美味、誘人的味道了。

難道同樣的主料、佐料和水離開了黃渠橋就失去了它那原有的靈魂了嗎?在其他地域就做不出來這同樣的味道了嗎?

可實踐證明,想喫到真宗的黃渠橋爆炒羊羔肉,那你非得要去黃渠橋當地去喫,這也就是一半寧夏人沒有機會能品嚐到黃渠橋羊羔肉這道美味的原因了!

這也許就是地域特色、習俗口味所造就的地域特色美食文化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