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腦洞假想一下:諸葛亮穿越去南宋,跟岳飛搭檔,史書會如何記載?

若覺得閱讀不便,可以拉下去,直接讀地圖後面附的翻譯。

高宗皇帝,諱構,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大觀元年五月乙巳生東京之大內,赤光照室。

宣和三年十二月,進封康王。

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

宣和四年,始冠。

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師,軍於城西北,遣使入城,邀親王、宰臣議和軍中。朝廷方議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遣宰臣授地,親王送大軍過河。

琅琊陽都人諸葛亮,字孔明,拜書門下,謁帝,諫曰:“若割三鎮,河北無屏。金人旦夕南下,國不堪擾。王固當爭之。”

帝固請於欽宗,欽宗不許,召帝諭指。

帝憂形於色。諸葛亮復諫曰:“金人方以西北爲事,未敢擅動,可行。”

帝遂入金軍中,諸葛亮與帝俱,意氣閒暇。金人不敢迫。

夏,宋割三鎮,金兵退。八月,金帥粘罕復引兵深入,陷太原。斡離不破真定。十一月,詔帝使河北,奉袞冕、玉輅,尊金主爲伯,上尊號十八字。帝至磁州,諸葛亮與磁州守臣宗澤請曰:“金人反覆無常,且金兵已迫,復去何益?”乃奉帝還相州。

粘罕、斡離不已率兵渡河,相繼圍京師。欽宗遣閣門祗候秦仔持蠟詔至相,拜帝爲河北兵馬大元帥。

十二月壬戌朔,帝開大元帥府,有兵萬人。諸葛亮與宗澤副之。諸葛亮議渡河襲金,宗澤請直趨澶淵爲壁,以解京城之圍。帝躊躇未決,而汴梁已破。

建炎元年三月,徽欽北遷。諸葛亮固請,謂宜早正天位,興復社稷,若帝不自立,恐有不當立而立者。會宗澤來言,南京乃藝祖興王之地,取四方中,漕運尤易。遂決意趨應天。

五月庚寅朔,帝登壇受命,禮畢慟哭,遙謝二帝,即位於府治。改元建炎。

八月,帝遣諸葛亮撫諭閩、浙、湖、廣、江、淮、京東西諸路,及體訪官吏貪廉、軍民利病。

九月,金人犯河陽、泗水,詔擇日巡幸揚州。宗澤力陳不可,帝不聽。

十月,帝奔揚州。王彥渡河擊金人,裨將岳飛引其部曲自爲一軍。

十一月,諸葛亮歸揚州面君。帝曰:“朕欲走浙西,安於江左,何如?”諸葛亮切諫曰:“陛下料南人車駕,孰與金人駿足乎?”帝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亮曰:“然陛下忍棄中原,金人得志,東出海,破淮泗,中破潁汝,西至荊襄浮江而下,陛下將安歸乎?”

時有禮部尚書秦檜在側,曰:“孔明大言炎炎,欲欺陛下;臣精通人情,料其所言者莫須有。”

諸葛亮熟視之,曰:“此奸賊也!檢校少保何在?”時檢校少保韓世忠在殿前,應聲而起,手牽秦檜出殿,親斬於階下。帝大驚,曰:“孔明之說是也!”乃寢南奔之議。

初,岳飛一軍出沒河北,又渡河擊擊汜水,平張用、曹成、王善,收其軍;帝南奔,岳飛乃南奔,常出沒淮潁之間,由是知名。宗澤老病,上表薦岳飛以自代,表曰:“武德大夫岳飛,雖好野戰,未諳陣法,然智勇古之名將不可過也。”諸葛亮奇之,召岳飛入都。時諸將劉光世、韓世忠、張俊皆行伍之人,唯岳飛知書禮,言行俊雅。諸葛亮見之,大悅,以爲武功大夫。岳飛素不習陣法,曰:“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諸葛亮亦頷之,授其八陣之法。

時張俊在浙西路,自以爲宿將功高,思諸將並受節度。諸葛亮不懌,與李綱、張浚、岳飛、韓世忠等夙夜用心,爲恢復之計。

建炎二年三月,宗澤病卒於汴梁,杜充暗通金國,完顏宗弼南下,河南諸軍不敵南走。岳飛進曰:“金人仗騎兵之力,素喜秋日進軍;今春日南下,勢不可久;又金人多疑,當以奇兵捫其背,乃可。”諸葛亮頷之,進於帝。初,帝聞金人南下,已謀奔海上;聞諸葛亮之議,喜曰:“有將軍如是,社稷不墮矣!”

五月,諸葛亮令岳飛出歸德府當宗弼,韓世忠出海州向東平,劉錡駐潁州。

十月,宗弼罷兵。

十一月,諸葛亮諫,以岳飛年齒方壯,治軍嚴肅,能立奇功,近來之所少得,爲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併爲大將。

建炎三年春,諸葛亮與岳飛、韓世忠、李綱議,上奏本曰:

“臣諸葛亮、李綱、韓世忠、岳飛敢言:

自靖康以來,二帝北狩。中原喪亂,糜爛流離。赤心忠膽者所不忍聞。今天子都於揚州,北寇頓於塞北。中間河淮流離。不撫則必生禍亂焉,河南非國之有,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大宋之厚德,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祖宗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趙鼎、張浚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靖康以來,忠心可鑑,愚以爲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親賢臣,遠小人,此仁宗皇帝所以服敵國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宣和靖康所以傾頹也。如趙張等輩,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大宋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使無陛下之用,當老於琅琊林泉之下。苟全性命,不求聞達。受大宋之厚恩,粗通爲臣之禮義。身隨陛下,南北驅馳。受命以來,恐付託不效,以傷陛下之明;故夙夜用心。

今者,當先治平南方,以足兵甲;西溯荊襄,以分敵勢;吳玠兄弟在川,可使向秦。待士民豐飽,則西出秦川,中出荊襄,東向淮泗,連接河朔。韓世忠出身關中,可使令西北;岳飛慣歷河南,可就令出荊襄;三路並進,常山蛇勢,北寇東西千里難顧,則天下必定。”

帝制曰:“欽哉!諸葛公之言是也!北伐之事,悉以諸葛公便宜行事,寡人其爲齊桓公哉!”

建炎三年夏,岳飛擊襄陽府,破李成。諸葛亮就令岳飛爲襄陽安撫使,經畫荊襄。

八月,金完顏宗輔入寇淮西。劉光世避戰南走。張俊進曰:“當聚天下兵守平江”。諸葛亮庭斥之。令韓世忠出廬州當宗輔,岳飛出蔡州以議其後。

九月,淮泗水漲,金人不習,韓世忠以輕舟運兵,掩壽州,世忠妻梁紅玉親擊鼓,一戰破壽州,宗輔奔走。

建炎四年春,岳飛平洞庭寇楊幺。

夏,諸葛亮立制,爲殿前三衙軍、五行營護軍。張俊、韓世忠、岳飛、劉光世、吳玠併爲五護軍。冬,張浚奏曰:“劉光世驕惰不戰,不可爲大將,請罷之。”

建炎五年春,劉光世自請還兵。夏,分其軍爲二,分令岳飛、韓世忠領之。秋,苗博與右諫議大夫万俟卨,謀欲以殿前司軍諸劉光世舊將欲反,諸葛亮覺之,詔岳飛入京。岳飛親統董先、張憲、牛皋三統制,三日行八百里,疾到揚州,苗博驚,猝然欲反,而諸葛亮馳入殿前司,諸軍不敢動。飛斬苗博,牛皋斬万俟卨。帝方寢,起乃覺,執亮與飛手,泣不成聲。

建炎八年春,金完顏宗望、完顏宗翰爭權,宗望憂死。諸葛亮聞之,曰:“可矣!”乃令韓世忠出大散關,向鳳翔府;岳飛出鄧州、蔡州,向潁昌;諸葛亮自出揚州,揚聲向海州,而徑出淮泗。

五月,岳飛部張憲破蔡州;岳雲向汝州,岳飛自擊淮寧府。

六月,岳飛破潁昌,斬韓常;韓世忠克鳳翔府,佯向河中,而身率輕騎直走慶陽;諸葛亮分諸軍西向,徇淮泗之間,西向汝潁,爲岳飛之呼應。初,完顏宗弼以爲韓嶽當會於河南,諸葛亮自出海州;見此,乃大驚,與完顏宗翰議曰:“今韓世忠揚聲東向,而實擊北;岳飛東向,諸葛亮西向,是欲盡復河南矣!”

七月,岳飛軍東向,宗弼以銳師出戰,精甲鮮明,光耀天地。飛敕諸將勿與戰。飛子云年少驍勇,問飛何故。飛曰:“今當酷暑,北人不耐;況我取潁昌、歸德、鄭州、河南,金人已入我彀中。金人利在急戰,我當緩之。”相守十五日,而宗弼奪氣。

八月,亮部諸將張俊、劉錡、李顯忠、楊存中諸軍俱至,岳飛曰:“可矣!”諸軍會於朱仙鎮,宋師乃列諸葛亮八陣出戰。岳飛不避酷暑,親冒矢石,岳雲先登,擊斬完顏昌。宗弼大敗,方欲東向,諸葛亮已可東平,西向擊金,又韓世忠已平慶陽。又河淮之間,豪傑並起,以應宋師。宗弼不敢守河南,北渡黃河而去。

十月,帝自幸歸德府。諸葛亮固請帝還汴梁。帝躊躇,久之,乃可。十二月,帝駕幸汴梁。見故都蒼涼,撫膺而嘆。乃詔令汴梁父老盡免賦役二年。議改元曰紹興。

除夕,帝賜宴,大會諸將。親奉酒爲諸葛亮、岳飛、韓世忠、李綱壽,嘆曰:“朕先時常夢,有奸臣秦檜,左右朝政,朕南走臨安,漂流海上,旦夕驚怕,搖尾乞憐於金國。今得北伐成功,還於舊都,重入汴梁,皆諸君之功也!”盡歡而散。

翻譯:

高宗皇帝叫趙構,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大觀元年五月乙巳生在東京汴梁皇宮裏,滿房間都是紅光。

宣和三年十二月,趙構進封康王。

趙構挺聰明,博學強記,讀書一天能記下千把個字,能挽一石五斗的強弓。

宣和四年,趙構行了加冠禮。

靖康元年春正月,金國進犯京師,在城西北駐紮,派使者進城,邀請親王宰相到軍中議和。

朝廷正討論,要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派宰相們去讓地,親王們送大軍過河。

琅琊陽都人諸葛亮,字孔明,此時來投書拜見趙構,進諫道:“如果割讓三鎮,河北便沒有了屏障。金國人旦夕南下,國家不堪騷擾。大王理當去爭論啊。”

趙構去跟欽宗談這事,欽宗不允許,還派了趙構當使臣。趙構很擔憂。諸葛亮又進諫道:“金國人還忌憚西北呢,不敢做得太過分,可以去。”趙構於是去到金軍中,諸葛亮與趙構一起去,意氣閒暇。金人不敢對他們無禮。

夏天,宋朝割讓了三鎮,金兵退去。八月,金帥粘罕再次引兵深入,攻陷太原。斡離不攻破真定。十一月,欽宗下詔,讓趙構去河北,將袞冕、玉輅奉給金國皇帝,稱他們爲伯伯,上尊號十八字。

趙構到了磁州,諸葛亮與磁州守臣宗澤建議曰:“金兵已逼近,去了有啥用?”於是奉着趙構回到相州。

粘罕、斡離不已率兵渡河,相繼圍住了京師。欽宗派遣閣門祗候秦仔帶着蠟丸詔書到相州,拜趙構爲河北兵馬大元帥。

十二月壬戌朔,趙構開了大元帥府,有士兵上萬人。諸葛亮與宗澤擔當他的副手。

諸葛亮討論,認爲該渡河襲擾金國後路;宗澤則希望直趨澶淵,來解京城之圍。

趙構躊躇未決,而汴梁已被攻破。

建炎元年三月,徽欽二帝被金國俘虜回了北方。諸葛亮堅持,要求趙構早正帝位,興復社稷;強調如果趙構不自立,就會有其他人乘機稱帝。恰好宗澤也來說,南京應天府有王氣,處於四方之中,漕運很方便。於是趙構決意去應天。

五月庚寅朔,趙構登壇受命,禮畢慟哭,向遠方的二帝痛哭致禮。就此即帝位。改元建炎。

八月,趙構派諸葛亮撫諭閩、浙、湖、廣、江、淮、京等第,體訪官吏的貪廉,軍民的情況。

九月,金人進犯河陽、泗水。趙構想擇日遷都逃去揚州。宗澤陳述理由阻止,趙構不聽。

十月,趙構逃到揚州。王彥渡河攻擊金國,部下裨將岳飛帶領部曲,自己成爲一支軍隊。

十一月,諸葛亮回到揚州面見趙構。趙構說:“朕想走浙西,以後偏安江左,好不好?”諸葛亮誠懇地進諫道:“陛下覺得南方人的車駕,跑得過金國的駿馬嗎?”趙構默然良久,說:“跑不過。”諸葛亮道:“然而陛下放棄中原,金人得志,東面出海,擊破淮泗,在中原擊破潁汝,西到荊襄,再沿江而下,陛下您能逃去哪裏呢?”

當時禮部尚書秦檜在旁,說:“孔明大言炎炎,想欺哄陛下,我精通人情,覺得他說的情況都是莫須有!”

諸葛亮看了秦檜一會兒,說:“這是奸賊!檢校少保何在?”

當時檢校少保韓世忠正在殿前,應聲站起,手牽着秦檜出殿,親手將秦檜斬於階下。

趙構大驚,說:“孔明說得對!”於是罷了南奔的議論。

之前,岳飛的軍隊出沒河北,又渡河攻擊汜水,平了張用、曹成、王善等人,收了他們的軍隊;趙構南逃,岳飛也引軍向南,常在淮潁之間出沒,於是有了名氣。

當時宗澤老病,上表章推薦岳飛取代自己,表章說:

“武德大夫岳飛,雖喜歡野戰,不懂陣法,然他的智勇,古之名將不能過也。”

諸葛亮很好奇,召岳飛入都城。

當時諸將劉光世、韓世忠、張俊都是行伍出身的粗人,只有岳飛知書識禮。諸葛亮見了岳飛,很是開心,封他爲武功大夫。

岳飛向來不練習陣法,說:“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諸葛亮也認可,但還是授了岳飛八陣之法。

當時張俊在浙西路,自以爲是有功勞的老將,希望諸將都受他節度。諸葛亮不太開心,與李綱、張浚、岳飛、韓世忠等夙夜用心,琢磨如何光復宋朝。

建炎二年三月,宗澤病逝於汴梁,杜充暗通金國,完顏宗弼南下,河南的軍隊不敵宗弼,向南逃走。岳飛進諫道:“金人仗着騎兵之力,向來喜歡秋日進軍;如今他們春日南下,勢不可持久;而且金人多疑,用奇兵攻擊他們的側後方就好了。”諸葛亮認可了,將此建議進諫趙構。

之前,趙構聽說金人南下,已圖謀逃去海上了;聽了諸葛亮的說法,喜道:“有這樣的將軍,社稷不會墮落啦!”

五月,諸葛亮令岳飛出歸德府,抵擋宗弼;韓世忠出海州,向東平進軍,劉錡則駐紮潁州。

十月,宗弼退兵。

十一月,諸葛亮進諫,認爲岳飛方當壯年,治軍嚴整,能立奇功,實在是近來難得的人才,加爲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一起成爲了大將軍。

建炎三年春,諸葛亮與岳飛、韓世忠、李綱議論後,上了表章:

“臣諸葛亮、李綱、韓世忠、岳飛敢言:

自靖康以來,二帝北狩。中原喪亂,糜爛流離。赤心忠膽者所不忍聞。今天子都於揚州,北寇頓於塞北。中間河淮流離。不撫則必生禍亂焉,河南非國之有,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大宋之厚德,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祖宗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趙鼎、張浚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靖康以來,忠心可鑑,愚以爲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親賢臣,遠小人,此仁宗皇帝所以服敵國也;親小人,遠賢臣,此靖康所以傾頹也。如趙張等輩,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大宋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使無陛下之用,當老於琅琊林泉之下。苟全性命,不求聞達。受大宋之厚恩,粗通爲臣只禮義。身隨陛下,南北驅馳。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以傷陛下之明;故夙夜用心。

今者,當先治平南方,以足兵甲;西向荊襄,以分敵勢;吳玠兄弟在川中,可向秦川。待士民豐飽,則西出秦川,中出荊襄,東向淮泗,連接河朔。韓世忠出身關中,可使令西北;岳飛河南人,可就令出荊襄;三路並進,常山蛇勢,北寇東西千里難顧,則天下必定。”

趙構說:“諸葛公說得好啊!北伐之事,都由諸葛公便宜行事,寡人就像齊桓公那樣垂拱而治吧!”

建炎三年夏,岳飛攻擊襄陽府,擊破李成。諸葛亮就令岳飛爲襄陽安撫使,經略荊襄。

八月,金國完顏宗輔攻擊淮西。劉光世不戰而走。張俊進諫說:“應當聚天下兵,劃江而守”。諸葛亮在朝會上直接斥責了他。

諸葛亮令韓世忠出廬州抵擋宗輔,岳飛出蔡州攻擊金國側面。九月,淮泗水漲,金人不習慣,韓世忠用輕舟運兵,掩襲壽州,韓世忠的妻子梁紅玉親自擊鼓助威,一戰而破壽州,宗輔於是逃走了。

建炎四年春,岳飛剿平了洞庭寇楊幺。夏天,諸葛亮立了制度,設立殿前三衙軍、五行營護軍。張俊、韓世忠、岳飛、劉光世、吳玠就是五個護軍了。冬天,張浚上奏道:“劉光世驕傲懶惰不肯出戰,不可爲大將,請將他罷免。”

建炎五年春,劉光世自己要求還兵於朝廷。夏天,將他的軍隊分爲兩部分,分別讓岳飛與韓世忠統領。

秋天,苗博與右諫議大夫万俟卨謀劃,想煽動殿前司軍裏那些劉光世的舊將一起謀反。諸葛亮覺察了,詔令岳飛入京。岳飛親自帶了董先、張憲、牛皋等三統制,三天行軍八百里,急速到達揚州,苗博大驚,猝然想謀反,諸葛亮趕到殿前司鎮守,於是諸軍不敢亂動。岳飛斬了苗博,牛皋斬了万俟卨。苗博謀反時,趙構還在睡覺,起牀才知道。於是握着諸葛亮與岳飛的手,泣不成聲。

建炎八年春,金國完顏宗望與完顏宗翰爭權,宗望憂慮而死。諸葛亮聽說了,道:“可以了!”

於是諸葛亮令韓世忠出大散關,向鳳翔府進軍;岳飛的軍隊出鄧州、蔡州,向潁昌行軍;諸葛亮自摔兵出揚州,說是向海州進軍,而分兵徑直出淮泗。

五月,岳飛部將張憲攻破蔡州;岳雲向汝州進軍,岳飛自己攻擊淮寧府。

六月,岳飛攻破潁昌,斬了韓常;韓世忠攻克鳳翔府,佯裝向河中府進軍,自己卻率輕騎直向慶陽去;諸葛亮卻引軍向歸德府,直趨汴梁。

之前,完顏宗弼以爲韓世忠與岳飛會在河南會師,諸葛亮自出東線海州;如今見了此形勢才大驚,與完顏宗翰商議:“如今韓世忠佯攻東面,實際是向北;岳飛則向東,諸葛亮向西:他倆是要完全收復河南啊!”

七月,岳飛軍進抵朱仙鎮,宗弼以精銳部隊出戰,盔甲鮮明,光照天地。岳飛勒令諸將,不與之交戰。岳飛的兒子岳雲年少驍勇,問岳飛何以如此。岳飛說:“如今正當酷暑,北方人受不了;何況我取了潁昌、歸德、鄭州、河南,金人已被我控制了。金人是希望速戰速決,我當然要拖一拖。”雙方相守十五日,宗弼軍士氣喪失。

八月,諸葛亮麾下的張俊、劉錡、李顯忠、楊存中等諸軍都到了,岳飛說:“可以了!”諸軍在朱仙鎮會集,宋師列了諸葛亮的八陣出戰。岳飛不避酷暑,親冒矢石,岳雲先登陷陣,擊斬了完顏昌。宗弼大敗,正向向東進軍,諸葛亮已攻克東平,朝西來夾擊金國了;同時,韓世忠已攻克慶陽。宗弼不敢再守河南,北渡黃河而去。

十月,趙構到了歸德府。諸葛亮強烈請求趙構重新遷都汴梁。趙構躊躇了很久,才允許了。

十二月,趙構重回汴梁。見故都蒼涼,撫胸嘆氣。

於是詔令汴梁父老免了賦役二年。開始議論改元爲紹興。

除夕那天,趙構賜宴,會集諸將相。趙構親自爲諸葛亮、岳飛、韓世忠、李綱祝酒,感嘆道:

“朕先前經常做夢,有個奸臣秦檜,左右朝政,朕向南去了臨安,漂流海上,旦夕驚怕,向金國搖尾乞憐。今能回到舊都,重入汴梁,都是諸君的功勞啊!”盡歡而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