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聖嚴法師在《知足最滿足》一書中給出了十分圓滿的回答,總結一下一共四點分享如下。該文總結歸納出了聖嚴法師在《知足最滿足》一書中做到知足常樂的四個要點,特別推薦,非常值得一試。

摘要:

該文總結歸納出了聖嚴法師在《知足最滿足》一書中做到知足常樂的四個要點,特別推薦,非常值得一試。

關鍵詞:想要,需要,惜福,培福

Abstract:

Four key points on how to be content to live happily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book 《To be content is the most satisfied》by Master Sheng Yen. They are highly recommended and deserve having a try.

Key words: Want, Need, Appreciating Happiness, Cultivating Happiness

上次分享中分析了知足常樂難以做到的原因,尤其在這個充滿誘惑、廣告和處處都有比較的世界的確如此。既然這麼難,那是不是就放棄這條快樂之道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聖嚴法師在《知足最滿足》一書中給出了十分圓滿的回答,總結一下一共四點分享如下。

1、 知足主要是指物質生活層面

衆所周知,有錢難買快樂,富有的人不一定是快樂的,窮到一無所有照樣可以很快樂。快樂無需等到有車、有房、大富大貴後才能擁有,如果執着於此,就算真的擁有了也只是片刻的快樂。

另外,通常物質條件愈舒服,反而難進入快樂安定的狀態,因爲慾望無止境。真的億萬富翁,其實並不怎麼講享受,股神巴菲特的早餐只有3美元左右,釋迦牟尼和弘一法師都是放棄了優越的生活而出家過“清苦”的日子。

2、 知足不等於放棄,而是隨緣努力,盡力而爲

如果現在不管出於什麼狀況下都滿足的話,就會陷入了消極。最基本的喫飯、穿衣、睡覺等需求還是要的。知足不是什麼都不要,而是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目標,併爲之而努力。只要盡力去做,達成目標則好,達不成也不同懊惱和抱怨。

另外,對有些事情適當的“不知足”也是我們進步甚至創新的動力和靈感來源。

3、 知足最關鍵是要能分辨出想要和需要的分別

聖嚴法師這句話很妙,特全文分享”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想要的不重要,需要的纔要,能要的該要的纔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在逛琳琅滿目的超市時,會不會有幾乎很多商品我們都想要的感覺,而實際上我們需要的只有那麼些。一個十分重要的判斷標準就是:假如我們想要一樣東西,沒有它我們還是能生存得很好,也能發揮我們的價值,這個東西就是不需要。

4、 知足就是要惜福、知福、種福、培福

知足常樂就是知福,我們能走到今天,有多少父母、親人含辛茹苦的養育,有多少愛人的呵護和激勵,有多少老師的教誨和指導,有多少同學、同事、領導和朋友的幫助和支持。雖然我們喫的、穿的、住的和用的都是花錢換來的,但是都是別人辛辛苦苦一點一滴創造的。

比如,我們喝的茶葉可是一葉一葉由茶農採摘而來,有些還是年邁的奶奶。

我們喝的蜂蜜,那一小口,不知有多少蜜蜂飛到了多少花朵上才能釀得出來。

照片拍自筆者所住的小區

我們能安然地睡覺,不要忘了通宵達旦在門口堅守崗位的保安們。

我們在泳池裏暢遊時,不要忘了在岸邊默默守護的救生員們。

我們在寫文章時,不能忘了小學時教我認得一個個字的語文老師,還有初中高中時的老師們……

所有需要的東西夠用就好,不浪費這就是惜福,在餐廳喫飯點菜適量,不剩菜,衣服能穿就好不求多華麗時髦。如果有福多培福,可以多做些慈善項目,或者將自己擁有的東西多多分享;福報不夠就多種福,從身邊就可以做起,一句美言和安慰,一個關懷的動作和眼神,一個微笑都是種福。即使一無所有,也可以用感恩多種福田。

生活中國處處皆美,福分隨處可見

就像一位朋友在上次分享評論區分享的“說來容易,做起來難”,的確如此,但如果從以上四個方面入手,會不會更容易些呢? 最後分享幾個跟知足有關的格言以共勉

後記:

《知足最滿足》這本書是在杭州圖書館佛學分館裏有館藏,不過其貼着藍色的標籤不能外借,只能現場閱讀。

該館被綠樹花草環抱,室內佈置典雅,十分幽靜,是讀書好去處。

更多精彩內容,見思行享公衆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