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一糕點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排隊,爲什麼在如此忙碌的現在,人們會花幾個小時在排隊?只是爲了打卡一家網紅店又或者因爲大家都在排隊?

我相信這種現象很常見,因爲我本人也有親身經歷,就在前不久的國慶假期,爲了買到一杯網紅奶茶而排隊一兩個小時。

衆多人排隊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爲好喫?是因爲好奇?其實真正的原因並非這麼簡單,心理學上稱之爲“同調行爲”,即想和大多數人的步調保持一致,以此而感到安心。

“同調行爲”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一個發現,米爾格拉姆(社會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請來一些“托兒”,讓他們站在街上,向面前的一棟大樓上張望,然後觀察路過的人們的行爲反應。其實那棟大樓上面並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事情。實驗的結果表示:當有三名“托兒”同時向上張望時,有百分之六十的路人也會停下腳步向上張望。當“托兒”增加到五人時,有百分之八十的路人會向上張望。其實這就和排隊是同樣的道理,因爲看到大家都在排隊,自己也不想落單,爲了保持一致,才選擇和多數人採取同樣的行爲。

此外我們還有一個發現:隊伍越長似乎越能激發人們想排隊的願望。長長的隊伍彷彿在說:“快點加入進來吧,前面有好東西等着你!”,這也就是爲什麼好多人竟然都不知道自己爲何要排隊,都不知道是什麼美食如此受歡迎。

其實,當我們看到很多人排隊時,會刺激大腦分泌一種激素,即“多巴胺”,它有使人興奮的作用。對於那些本身就喜歡排隊的人,只要一看到長長的隊伍,腦內就會開始分泌多巴胺,於是就順其自然地加入到隊伍中去了。

現在的很多商家也是利用了這一點,尤其是在開業時專門找一些“托兒”來排隊,以刺激消費者的慾望,打下自己的品牌。

好了,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排隊的內幕,也給大家提個小建議:不要單純的因爲排隊的人多或者大家都議論此店,而去選擇花費好幾個小時排隊。也許你不經意發現的人少的小店也有意外的驚喜哦,不要爲了和多數人保持一致而失去了自我內心真實的感受哦~

最後,我相信有的人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這個同調行爲和我們平時所說的從衆行爲有什麼不同呢?

社會心理學已經證實,人們具有從衆心理(conformity),當決策者行動時,常常考慮他人的判斷和行爲,即使知道其他人是一種從衆行爲,完全理性的人也會參與其中並採取類似的行爲。 如果脫離了大多數,會讓人產生不安感,尤其是對自己缺乏自信的時候,這種心理效應會更加顯著。(也稱爲“同調行爲”)

其實二者並沒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傾向於把同調行爲應用於消費者的行爲身上,而當面臨其他決策時,比如說會議中的少數服從多數,我們傾向於說這種行爲爲從衆行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