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跡記憶法(method of loci)或位置記憶法就是通過記住所經過路線的路標(按路標出現的順序),然後把所要記憶的與路標聯繫起來,從而每次回憶路標的時候就可以促進回憶起所要記憶的東西。其中路標一般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東西,而所要記憶的東西往往是比較難記住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理解什麼是“軌跡記憶法”,如果不是很明白,沒有關係,我們來舉一個例子。

現在你需要按照順序記住行星(planets)的名字,按照離太陽(sun)從遠到近的順序。

首先,想一下從你的宿舍到餐廳所路過的地標,宿舍大門——教學樓——圖書館——體育館——。。。——餐廳。然後把這些地標與你所要記憶的行星按順利聯繫在一起。宿舍大門(水星)——教學樓(金星)——圖書館(地球)——。。。以此類推。這樣每次你想要按順序回憶起行星的名字,你就想象自己要從宿舍走到餐廳。包括以後每次你從宿舍走到餐廳的時候,你看到宿舍大門的時候就會想到水星,再走到教學樓就會想到金星,這樣一來不斷地把熟悉的事物與不熟悉的事物聯繫在一起,形成聯結。這就是利用了“位置記憶法”。

軌跡記憶法最開始是由一個古希臘人開始使用的,他通過使用這個記憶術在一次聚會的時候,輕輕鬆鬆地記住了幾十個人名。

認知心理學曾採用“位置法”對118例被試(包括兒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個年齡組)進行記憶訓練研究,分析不同年齡人記憶的發展變化和認知訓練對改善記憶的作用,進而探討發展的認知功能儲備能量的年齡差異。

結果表明:

1.老年和兒童組各項成績明顯低於青、少年組;(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認知功能和儲備能量均有減退)

2.認知干預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記憶,再次證明老年智力和記憶有一定的可塑性。

此外認知心理學家還通過比較中德兩國被試訓練前後的實驗結果得出:

訓練前,中、德被試各項成績均無顯著性差異;訓練後,中國被試各項成績的提高均比德國被試明顯,訓練揭示了跨文化差異。

當然位置記憶法也有它的缺點:

1、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利用“位置記憶法”去記憶一些“抽象概念”,因爲抽象概念不利於我們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即我們很難把抽象概念與我們熟悉的事物聯繫在一起,這樣的話我們就會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把二者聯繫在一起。當然也有研究表明,利用位置法記憶抽象事物也可以保持幾周的記憶時間,也就是說記憶抽象概念沒有記憶非抽象概念的效果好。

2、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易混淆性和不穩定性。

易混淆性:路標的種類可能相對單一。比如說學校,可能很多教學樓都具有相似性,那麼這個時候可能就會出現混淆,當然這就要求你把熟悉的地標背的爛熟於心。

不穩定性:假如因爲一些原因,平時你熟悉的地標突然被移動了。這時就會給你之前的記憶帶來混亂,必須要將舊的地標變成現有的新的地標。

在這裏只是給大家介紹一個記憶的方法,並不是說會適用於每一個人或者記憶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此方法。個人認爲只要是適合自己記憶的都是好方法,當然要是想形成長時記憶,“重複”是必須的,就是因爲在不斷重複的過程中,新舊知識不斷聯結纔不會被“遺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