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又稱硯滴、書滴,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文房器物,貯存硯水供磨墨之用。硯滴的出現與筆墨的使用和書畫的興起有關。最遲在東晉時期,就出現了各種形狀的水盂,人們在使用中發現,用水盂往硯裏倒水時,往往水流過量,於是出現了便於掌控水量的器物,這就是硯滴。硯滴做工都比較精美,材質除金屬、玉石、瑪瑙外,大多是陶瓷材料的。在造型設計上,也是窮其工巧,堪與後世出現的紫砂壺藝術相媲美。它們大都古雅別緻,多姿多彩,散發着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

宋元之時,瓷硯滴再度興盛,造型各異,有舟形、作俑形、童子牧牛形、魚形等。自然形象,完美地反映了此硯滴與衆不同的工藝美學價值。此黃釉水滴造型古樸,整潔大方,高6.5cm,重9.48g。束小口,短直頸,鼓圓腹,帶圈足。通體使用黃釉工藝;釉色純正,釉面光亮瑩潤。造型自然,惟妙惟肖。經專家鑑定爲宋代黃釉器中的精品,器形周正,製造精細,黃釉色彩飽滿悅目,裝飾性強。

如果說筆墨紙硯是古代文人書房中不可或缺的實用四寶。那麼硯滴之實用功能則要小得多,而相應的清賞把玩價值卻要大得多。它們題材多樣,寓意美好,其消費對象則往往是達官顯貴、皇家貴胄,因此傳承至今的硯滴類作品大多具有很高的鑑藏價值。此宋代黃釉水滴品相完好,工藝精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