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位李先生向女兒討要5000萬贍養費的視頻,引起軒然大波。

他稱自己的女兒是一位當紅女星,30歲,身價幾億,天津人,中戲畢業,演過熱播古裝劇。

李先生回憶道,女兒不到兩歲,他與妻子便離婚了,孩子跟着母親一起生活。

他後來因吸毒進過監獄,2008年3月份,女兒還去探視過。但出獄後兩人就斷了聯繫,連他去探班女兒都閉門不見。

他稱自己非常珍惜這段父女之情:“無論混成什麼樣,我也是你爸爸!你也是我女兒!”

提起女兒棄養自己,李先生氣憤地瞪大了眼睛說:“既麻木,又憤怒,又無奈。”

“無奈”之下,他“只好選擇”對簿公堂。

在他眼中,明星賺錢極其容易。

5000萬根本算不了什麼,這是按科學、按法律辦事。如果置氣的話,要500個億也不爲過。

這次拿了錢之後,他從此便能跟閨女了結一切,以後老死不相往來。

她,到底是誰?

許多眼尖的網友,迅速鎖定了毛曉彤:88年、天津人、中戲畢業、父親姓李、母親姓毛。

而在毛曉彤的微博中,常能見到她與媽媽的溫馨生活,卻從來未見其父親的蹤跡。

但當女兒在娛樂圈剛站穩腳跟,就獅子大開口討要贍養費,這喫相未免也太過難看。

01

類似的場景在今年5月也出現過一次。

張韶涵的爸爸帶着舅舅找來了媒體,痛訴她棄養父母,言辭鑿鑿,咄咄逼人。

他稱張韶涵過去曾說每個月要拿6萬給父母,並各買一棟房,但都未兌現承諾,還放話要毀了她在大陸的演藝事業。

“在爸爸媽媽面前跪下來,磕頭認錯!”

如此義正言辭的他們,似乎忘了,在十年前他們從張韶涵身上搜颳走了1個億,還污衊她吸毒,害得她一度被雪藏;

(做尿檢、開記者招待會、一次又一次地做着澄清,卻再也挽救不回事業)

忘了在她29歲生日那天,各大媒體頭條上都是媽媽罵着髒話、撕扯他人頭髮的照片,只因他們想帶走從軍校放假的弟弟,由此逼出張韶涵,結果被人阻攔便痛下狠手。

也忘了,她從15歲起就承擔了家庭大部分的開銷,連弟弟妹妹都由她養大,如今還與她同住。

(張韶涵妹妹的微博)

幾年來,漫天遍地都是家醜的新聞,壓得這個1米58的女孩,根本直不起身子。

以至於人們也一度忘了,她是《海豚灣戀人》裏倔強改變自己命運的易天邊,她是用一首《隱形的翅膀》鼓勵了無數人的歌壇天后。

2017年,張韶涵終於藉助《我是歌手》重回舞臺,回憶過去的一切,她說:

“有一天,如果我可以用自己的能力,買一個很大的房子,給家人住的話,那我一定會很開心!”

“後來,那個願望實現了,也算,破碎了。”

沒錯,她憑藉自己的天賦和努力給家人帶來了更好的生活。

只是,金錢改變的不僅是全家人的命運,還有人心。

哪怕是骨肉至親,也抵禦不了銅臭味的驅使。

02

在演藝圈裏,被爸媽坑害的明星們,比比皆是。

張柏芝媽媽戴莎莉是個混血美人,年輕時好喫懶做,愛和黑道男友出去喝酒應酬;父親張仁勇,因欠賭債被黑道下追殺令。

1999年,張柏芝捲入父親與黑道的糾紛,一度被追殺,險些性命不保。

吳奇隆父親欠下鉅額債務,他從1988年出道到2001年拍《蕭十一郎》,用了12年的時間,才替父親還清了債務。

回憶起那段還債經歷,吳奇隆說:“1990年開始,每個月就要還將近20萬元的人民幣,很長一段時間,每天工作時間在20到22個小時,每天只有兩三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一代港星梅豔芳,生在一個極其“重男輕女”的家庭,四歲半就被迫跟着姐姐登上舞臺賣唱,當歌女養家、供兩個哥哥讀書。

成名之後,這個視女兒如塵埃的母親,也不要臉地跟着享盡榮華。

打着“我是你媽”、“我是你哥”的旗號,一家人理所當然地把賭債、投資債往梅豔芳身上扔,一次至少幾百萬,動輒上千萬。

後來梅豔芳得了絕症,得此消息的梅媽,第一時間不是問候關心而是要錢。

梅姑雖然心灰意冷,依然顧念母女之情,在遺囑中給母親留下了每月7萬的生活費,並贈送170萬的教育經費給兄弟姐妹。

然而梅媽卻揮霍無度,還不斷出來打官司爭遺產,指責女兒讓自己生活困窘,甚至把梅豔芳生前全部好友都得罪了。(梅姑將部分財產贈予了好友)

幾番上訴無果,梅媽絞盡腦汁,竟想到把梅姑的貼身衣物拿出來拍賣!

讓人唏噓的,還有謝霆鋒、張衛健、歐弟、何炅等諸多明星,他們在人前光鮮靚麗,人後卻是被原生家庭拖進泥淖的可憐人。

他們的父母一個個輪次出現在鏡頭前,企圖用輿論壓力和道德綁架讓孩子乖乖聽話,都不是爲了愛,而是爲了錢。

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然而,對於以上父母而言,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就是要無條件地榨乾子女,至死也不休!

03

“我生的孩子,ta的一切都是我的。”

這句話,樊勝美的媽媽說過,梅姑的媽媽說過,張韶涵的媽媽也說過。

彷彿孩子就如同院子裏種的果樹,苦苦等待,只爲開花結果的那一天,心滿意足地把所有的果子都扯下來,甚至砍了樹枝拿回去當柴燒。

有良心點的,前期還知道澆水施肥、遮風擋雨;惡劣些的,生了之後就不管不顧,只等ta賺錢孝順自己。

這不禁讓人疑惑,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引以爲傲的血緣關係,成了拖垮彼此的無底洞?

紀伯倫有一首詩《論孩子》,這樣闡述了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望所生的兒女。

他們經由你所生,但不是從你而來,雖然在你身旁,卻不屬於你。

是啊,孩子與父母是世上最親密的人,但即便如此,他們依舊是分割的個體。

我們都努力經營着各自的生活,有着相似卻不同的喜好。

我願意做第一個爲你帶去快樂、祝福與安慰的人,我願意做第一個傾聽你內心痛苦的人,我願意做第一個在你危難之際伸出援手的人。

但,我依然是我,而你依然是你,相互依存,相互獨立。

我們都曾爲孩子,但終有一天我們都會爲人父母。

如若你曾因爲血緣的過度捆綁而痛苦,願你及早抽身而出,不要把同樣的痛苦帶給下一代。

長路漫漫,人海茫茫,兩代人一輩子的交情來得不容易,怎能因“過度依賴”和“過分控制”而夭折?

或許正如教育家阿德勒所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父母有自己的命運,孩子有自己的命運。

每個人要爲自己的命運負責,每個人也只能爲自己的命運負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