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的最後一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超過《流浪地球》,躍居中國電影票房榜亞軍。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特地發博恭喜,並貼出自己手繪的賀圖:

一位穿戴整齊的宇航員轉身下臺,順手將接力棒交給小哪吒——小哪吒,該你了!

說起來,國內這個做法還是從徐崢導演開始的。

2015年夏天,《捉妖記》打破了《泰囧》保持了兩年多的內地華語影片票房紀錄。徐崢就在微博貼出了一張海報,一個頭戴皇冠的小胡巴在徐崢的光頭上奮力跳躍。

徐崢在微博中寫道:“新的紀錄誕生了!恭喜恭喜!恭喜電影《捉妖記》……紀錄,就是用來打破的,中國電影加油!電影人加油!”

此後,這種方式就成了中國電影界的一種禮儀,每位被超越的票房記錄者都會向後來居上者道喜。

這數年來,咱們華語電影很爭氣,不斷創造新的票房紀錄,同時湧現了不同類型、不同題材的優秀影片。徐崢個人事業發展也是蒸蒸日上。就在去年,他主演的《我不是藥神》還獲得口碑、票房、獎項的三豐收。

無論哪個行業,這種不妒不恨的心態對於個人或者周邊環境都是有好處的。作爲家長,我們在養育孩子時也要重視孩子的嫉妒心,好好引導,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爲他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嫉妒這種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很多時候,嫉妒是因爲原本擁有的東西被搶走或者受到威脅,孩子有了不安全感。

某種角度上,嫉妒心是天生的。很多媽媽都會注意到這樣的表現:在寶寶幾個月時,當着他的面抱其他的寶寶,他就會伸手推其他寶寶,還會伸手要求媽媽抱自己。甚至當爸爸和媽媽和擁抱時,他也會試圖推開爸爸。

因爲在小寶寶的心裏,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其他人都是“入侵者”,在損害自己的利益,這時小寶寶就會產生嫉妒心。

隨着孩子長大,產生嫉妒心還可能是因爲能力不足或者追求完美。

“別人家的孩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近到鄰居家的孩子,孩子的同班同學,遠到電視裏的高考狀元,很多家長總是能夠給孩子找到各種各樣的榜樣,“人家怎麼就那麼棒呢?!再看看你!”類似這樣的話對於很多孩子都不陌生。

這種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也很容易產生嫉妒心。因爲家長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比較高的目標,孩子的能力達不到,無法完成,對於家長給的“參照物”就很容易產生嫉妒心。

比如家長說你們班同學XX成績那麼好,孩子可能就會反駁說:“他體育不好。昨天上課還被老師批評了呢,跳繩還沒完跳得多呢。”

而有的孩子能力比較強,很多方面做得不錯,經常得到家長的表揚。但時間久了,孩子就可能有追求完美的傾向,一旦有某件事自己不能做到,或者成績不能排在前列,就會有壓力,進而可能就會嫉妒那些超過自己的孩子。

二、如何引導,避免孩子嫉妒心過重?

既然說了,小寶寶其實也很有嫉妒心,說明這是一種正常情緒。關鍵是要注意,不能讓孩子的嫉妒心過重,即便有嫉妒他人的時候,也應該及時化解,將其轉化爲進步的動力。

過重的嫉妒心容易讓人鑽牛角尖,只關注對方的短處,或者認爲對方處處針對自己,這樣並不利於自己的成長,還可能有其他危害。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費盡心思試圖壓過諸葛亮,甚至不惜使小人手段來陷害諸葛亮。結果幾次佈局都被諸葛亮破解,被氣得一病不起。臨死前,周瑜還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心有不甘。

想要減少孩子的嫉妒心,家長應該從以下幾點着手。

01、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自信的孩子更樂於尊重和認可他人。

《士兵突擊》中,演習結束後,袁朗告訴吳哲,許三多成功地完成了任務,吳哲本來也能做到卻由於他自己的原因最終失敗。吳哲看了許三多一點,堅定地說:“我做不了他,但他也取代不了我。”

吳哲擁有軍事、外語雙學士和光電學碩士的學歷,年紀輕輕已升爲少校,非常自信。即便在袁朗刻意的打壓下,仍然不吝惜對他人的讚美,同時也保持自尊,終於成爲了A大隊的一員。

因此,我們作爲家長,不要總是拿孩子和其他人做比較,而是應該要幫助孩子發現自身的優勢,讓孩子擁有自信。這樣他們就不容易產生自我懷疑,也不會總是覺得其他人都比較自己強,不會輕易產生嫉妒心理。

02、注意表揚的方式,強調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培養一個樂觀的孩子。

前面說了,有的孩子經常受到表揚,本來應該是很自信的。但如果家長表揚的方式不對,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誤解,認爲自己樣樣都要領先,有追求完美的傾向,一旦做不到的時候,就很容易嫉妒那些超過自己的人。

在表揚孩子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對事不對人。不要說孩子“你真聰明啊!”“你真漂亮啊!”,這些都是孩子天生的特性,不是孩子自身能夠掌控或者影響的;也不要說“你真棒啊!”“你真厲害啊!”這種模糊的語言,孩子會不清楚後續的努力方向。

我們表揚孩子時,應該着重於他的努力和進步。“你上課認真聽講,今天作業全做對了。”“你現在一分鐘能拍40下了,比上星期多了5個。”“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練習,你這個字比之前寫得工整多了。”

這樣孩子也習慣於進行縱向對比,不會隨便和別人攀比;並且明白只有經過自己的努力和用心,才能得到好成績,或者有進步。

如果孩子真的在某方面不擅長,或者暫時落後。家長也應該多鼓勵孩子,而不是抱怨、嘲笑他。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有一次的活動要求是撈魚。其他爸爸們都撈到了大魚或者好幾條魚。郭濤一直沒撈到魚,堅持不肯上岸,最後撈到一條小魚。

這個過程,石頭一直在岸上喊“爸爸加油!”儘管郭濤拿上岸的只是一條小魚,石頭仍然很高興,非常珍惜地表示要帶回家去養。

我們這些做爸爸媽媽的,在這方面真應該和石頭學學。

03、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平日在職場、同學或者家族環境中,有時也免不了互相比較,薪水多少、職位高低、住房大小、汽車品牌等上面的差異都可能帶來心理不平衡。

家長要注意調整心態,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吐露攀比心理,更不要隨便挖苦、損貶別人,給孩子一個壞榜樣。

之前有一篇報道,一個男孩家境不好,但是成績很好,考上了重點學校。有一次他回家,跟爸爸說同學暑假去了美國旅遊,描述着很是誘人。這位爸爸並沒有生氣,而是說:“聽着真好,你努努力,將來有機會帶爸爸媽媽去看看好不好?”兒子也很開心,說:“好啊,等我將來工作掙了錢,咱們全家一起去!”

後來,這個孩子考上外國大學,還拿到了獎學金,也實現了帶爸爸媽媽出國看看的承諾。

莎士比亞說:“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誰做了它的犧牲品,誰就要受它的玩弄。”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長的幫助下,擺脫這個綠眼妖魔,幸福快樂地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