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日報全媒體訊金秋十月,花果飄香,經開區西塘鎮素有“岳陽後花園”之稱。山林綠意盎然,村莊秀美整潔,桔子、胡柚掛滿枝頭,果農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裏,遊人沉醉在香氣撲鼻的果園裏。

生態引領、農旅融合的特色產業化方式,正帶動區域內農、林、果、苗等農業產業協同發展,一個生態綠色的花果小鎮已經成型。

10月18日,在西塘鎮西嶺果業的種植基地,生產技術負責人張春年正在指導果農修剪枝條、嫁接新品種。上世紀80年代末,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西塘鎮開始拓荒山、展林地,大規模種植梨樹和桃樹。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張春年在父輩們勸說下,也來到西塘栽培果樹。但當時技術水平有限,不能有效控制病蟲害,果樹掛果很不理想。

張春年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初,果場連續三年遭受梨木蝨的危害。果園連續失收後,參股的部分果農打起了退堂鼓。爲及時防治病蟲害,重拾果農的信心,張春年到處學習取經,邀請專家研究防治方法。苦心鑽研攻克難關後,果樹也開始進入盛果期,盛果期的每顆果樹能夠達到200至300斤。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裏,西塘果場每年都會迎來大豐收,而且產量逐年持續增長。爲進一步搶佔市場,西塘果場於2010年撤場成立西嶺果業有限公司,合力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充分調動起當地羣衆種植果樹的積極性。果農周經方原來在跑運輸,2011年丟下方向盤,重新拾起鋤頭和剪刀,在西嶺果場周邊開闢種植100畝果林,現在每年收入有20多萬元。

目前,西塘鎮共開發水果種植面積1.2萬畝,水果產業已成爲支柱產業,主打產品有8個系列,25個品種,尤以梨、桃、胡柚等果品聞名,西塘果場被譽爲“丘崗開發的典範”,沿京珠線形成了“十里花廊,萬畝果香”的奇觀。

依託農、林、花、果的品牌效應,西塘鎮的特色花果農旅產業逐步壯大起來。上山下鄉、香灣園等生態農莊,以及一年一度的桃花、梨花等旅遊文化節,每年爲西塘鎮帶來遊客超過20萬人次,全鎮人均純收入也達到1.7萬餘元。

下一步,西塘鎮將依託自然資源、產業基礎,結合特色的花果經濟,全力打造以集鎮爲中心的古鎮風情體驗區,以萬畝果場爲龍頭的花果風味體驗區,以現代農業產業生態農莊爲基地的戶外風尚體驗區,着力構建一個春季踏青,夏季賞花,秋季品果,冬季觀景爲一體的休閒度假和鄉村深度體驗遊的花果小鎮。

經開區更是高度重視西塘鎮“花果小鎮”的創建工作,提出要以“堅持規劃先行、突出市場導向、始終立足創建、做好結合文章”的要求爲原則,努力將西塘鎮“花果小鎮”打造成爲全區鄉村振興的品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