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視頻:福建一分鐘

● 這14種病是氣出來的 再生氣命都沒了!

本週南平熱點推薦

來源:南平市博物館

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省臺辦、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文化廳、省旅發委、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文改辦等部門指導推動,東南網承辦的第五屆(2018)福建文創獎入圍作品評選結果出爐,南平市博物館三件文創產品入圍。

荷青伴夜

設計說明

鹽燈“荷青伴夜”原型取自南平市博物館文物“元龍泉窯青釉荷葉形瓷蓋罐”。南宋中晚期龍泉青瓷鼎盛發展,荷葉蓋罐作爲當時新器形而盛行,延續到元代。原型罐蓋翻卷的荷葉盡顯靈動,罐身矮胖的器形憨態可掬。“荷青伴夜”保留原有形制進行再設計,將罐蓋簡化爲一整片翻卷的不規則荷葉,更加奔放,延展性更強,南瓜形器身鏤空裝飾,增加透光美感,簡約素雅。顏色白瓷微青不規則漸變,像白瓷不經意染上了荷葉的顏色,引人遐想。鹽燈可作家庭日常擺件,柔和光線也可添加房間溫馨度產生安寧氣氛,同時鹽燈還能釋放負離子淨化空氣。

憶硯鎮紙

設計說明

“憶硯鎮紙”原型取自南平市博物館文物“宋琴式澄泥硯”,澄泥硯始於漢,盛於唐宋,迄今已有千餘年曆史。它與端硯、歙硯、洮河硯並稱爲"四大名硯"。“宋琴式澄泥硯”不僅保留實用性,在形制上又具有觀賞性,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憶硯鎮紙”保留其基本形制進行再設計,同爲雅緻的書房用具,鎮紙端方穩重,剔透晶瑩。中間凹槽可做臨時盛墨硯臺,邊緣兩處凹陷,可擱置毛筆。邊緣轉折微弧形,不割手。紋樣裝飾不單調美觀大方。兩方鎮紙合而成爲一個完整“宋琴式澄泥硯”。

望月生琴音

設計說明

“望月生琴音”筆架原型取自南平市博物館文物“宋琴式澄泥硯”,澄泥硯始於漢,盛於唐宋,迄今已有千餘年曆史。它與端硯、歙硯、洮河硯並稱爲"四大名硯"。“宋琴式澄泥硯”不僅保留實用性,在形制上又具有觀賞性,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望月生琴音”筆架根據其形制再設計,取其半邊紋樣,簡約勾勒出筆架樣式,硯池簡化爲金屬明月形狀,配以下部紋樣簡化的瓷山,形成山對月的意境。筆架掛上毛筆如琴上弦,完美貼合了原型的觀賞意圖,瓷山可取下擱筆用,明月作爲格擋,讓取筆時筆不會向後大幅度晃動。是一件簡約雅緻的書房用具。

南平市博物館積極響應省上文創號召,結合閩北地方特色文化與館內藏品文物文化,設計開發特色文創產品,使閩北文化不僅融入人們生活更得到了進一步傳播。

南平市首屆文創產品設計大賽

正在投票中

快爲您喜歡的作品投上寶貴的一票!

↓↓↓

南平首屆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結果公佈 〉快爲你喜歡的作品投票吧!

詳情請關注

“南平市博物館”微信公衆號

製作:南平廣播電視臺

微刊編輯:王馨

微刊校對:陳音頻

新聞熱線:0599—8888930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南平熱點直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