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政權之後,便開始着手於對武將的軍權管理上。因爲宋太祖本身的皇位來源就缺乏一定的正當性,是自己自導自演的一場“黃袍加身”大戲,才成功當上皇帝的。他心裏很清楚,自己既然能被這些武將推上皇位,那麼也能將自己從皇位上拉下來。所以,爲了穩固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政權,他必須得對這些武將的兵權進行削奪。

後來我們也知道了,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將兵權從武將手中收回到中央,並給予這些武將提供各種福利待遇,讓他們享受榮華富貴。

杯酒釋兵權

當然了,不得不承認,宋太祖這樣的做法確實很好,他以一種柔和的手段來收回權力,這樣既避免了大規模的流血事件發生,同時也能給世人展現出良好的君臣關係。但這同時也埋下了一個很大的隱患,那就是中央政府缺乏懂軍事的人才,軍營中的將領也沒有什麼實際權力,在戰爭來臨的時候就會缺乏有力的抵抗能力。如果熟悉宋朝兵役制度的人應該都知道,宋朝的軍隊規模很大,但是戰鬥力卻很低,究其原因還是因爲沒有皇帝沒有對武將放權,重文輕武的戰略使得宋朝在興盛之中慢慢走向了滅亡!後來的靖康之亂就是典例。

但是你知道嗎,雖然宋太祖這樣的策略有誤,但是他杯酒釋兵權的手段卻被一位偉大的帝王沿用,只是最後沒有成功而已。此人便是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劇照

那麼問題來了,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能夠成功,可爲何朱元璋就不行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首先從兩人的背景來說;宋太祖趙匡胤原本就是後周的臣子,在征戰南唐的時候屢建戰功,深受後周世宗柴榮器重,隨即被封爲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顯德七年的時候,又受命抵禦北漢和契丹聯軍,隨即便在發動了陳橋兵變,逼迫後周恭帝退位,同年改元稱帝,建立北宋政權。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趙匡胤是有一定背景的,且還是後周的臣子,他的所有兵馬都是歸屬於朝廷的。而這些將士其軍事素質都比較高,跟隨趙匡胤也不過是朝廷的命令而已。當然,這些將士對趙匡胤都是畢恭畢敬的。所以在趙匡胤搞杯酒釋兵權的時候,這些武將才能乖乖的將兵權交出去。但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心裏很清楚,自己雖然是幫助皇帝奪得皇位的功臣,但是自己本來就是他的下屬,奪權也是上司的意思,自己只不過是一個跟隨者而已,還是乖乖地將兵權交出去吧!這樣還能換得榮華富貴。

宋太祖趙匡胤——劇照

但是朱元璋的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他的那些將領,大都是他的死黨,像湯和、徐達、常遇春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從小和朱元璋一起光着屁股長大的,是明帝國的首批創始人。再者來說,朱元璋之所以能夠起家,完全是因爲這些文臣武將的幫助。朱元璋和其部下所經歷的是從0到1的過程,所以在取得天下之後,這些武將則大都想分一杯羹,巴不得朱元璋將天下分給他們一半。雖然兩者都是部下,但是宋太祖和部下和朱元璋的部下性質是大不一樣的。

爲何呢?因爲他們會想,以前你朱元璋啥都沒有,臭乞丐一個,要不是我們幫你,你根本得不了天下,現在你當皇帝了,就應該分一點給我們。所以說,朱元璋想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式來將這些驕兵悍將的權力收回,根本不太現實。所以他的辦法就只有一個——徹底清除

宋太祖——趙匡胤

其實總的來看,朱元璋和宋太祖在對待武將的方法不同,但是其效果都是差不多的,造成的結果也都大同小異,同樣是削弱了武將的力量,增強了文官的力量。當然了,明朝時期還有一個第三勢力集團,那就是——宦官。關於這一點,我們就不再細究了!你們怎麼看呢

參考文獻:

《明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