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最新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兩篇文章顯示,脂肪攝入最多的人羣(脂肪攝入佔膳食總熱量的35%)死亡率比脂肪攝入較少的人(脂肪攝入佔總熱量的10%)低23%。脂肪還能促進這部分維生素的吸收。

2019年4月第2期 總第1113期

近年來,慢病的高發讓很多人對脂肪敬而遠之。很多人認爲肥胖可能會引發多種慢性病,而一般認爲脂肪是引發肥胖的罪魁禍首。所以很多人抑制住對肉的熱愛,就是想對脂肪說再見!

然而,最新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兩篇文章顯示,脂肪攝入最多的人羣(脂肪攝入佔膳食總熱量的35%)死亡率比脂肪攝入較少的人(脂肪攝入佔總熱量的10%)低23%。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基本相當,甚至脂肪攝入較多的人羣中風的幾率更小。

其實,脂肪作爲人體重要的營養素之一,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供給能量,貯存能量,當機體需要時,脂肪分解釋放出甘油和脂肪酸進入血液循環,釋放出能量以滿足機體需要。

保護機體、維持體溫

器官周圍的脂肪組織對器官有支撐和襯墊作用,保護器官免受外力損傷;脂肪不易散熱,故能很好地維持體溫恆定,抵禦寒冷。

促進碳水化合物代謝、節約蛋白質

充足的脂肪可以保護體內蛋白質不被用來作爲能源物質消耗,從而使蛋白質有效地發揮其重要生理作用。

促進食慾、增加飽腹感

脂肪特殊的香味可促進食慾;食物脂肪由胃進入十二指腸時可刺激產生腸抑胃素,使腸蠕動受到抑制,導致食物由胃進入十二指腸的速度相對緩慢,延長胃內停留時間,增加飽腹感。

提供脂溶性維生素,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

脂肪含有維A、維D、維E、維K等脂溶性維生素,能爲機體提供營養。脂肪還能促進這部分維生素的吸收。更多心腦血管精品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號:名家心講堂。

內分泌作用

由脂肪分泌的細胞因子(如瘦素、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參與機體多種代謝、免疫、生長發育等生理過程。

日常膳食到底攝入多少脂肪合適呢?一般建議,成年人膳食總能量的20%~30%由脂肪提供。脂肪細胞可以不斷地貯存脂肪,至今未發現其吸收脂肪的上限,所以人體會因不斷地攝入過多的能量而不斷地積累脂肪,從而導致肥胖。因此,日常膳食脂肪攝入應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健康。

最後,需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動物性食物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其提供的熱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0%。

來源:搜狐健康

---------------------------------------

·免責聲明:本網站和公共微信平臺上提供的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知識和方法是從預防疾病的角度出發,使亞健康人羣和輕中度的心腦血管病患者加強危險因素的關注,目標是延緩或降低突發性重症的發生。不能替代醫院的檢查和治療。請接受醫院治療的患者,謹遵醫囑。

·我們尊重原創。本平臺部分文章、圖片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及其他公衆

平臺,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讓更多人獲得健康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