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沒見過世面,不行嗎?

這年頭,要說誰“這人一看就見過世面”,絕對是句很高的讚美。

但到底怎樣,纔算見過世面?

前幾天看到一條微博說“就喜歡看老外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打開視頻一看,是一幫外國友人,在上海磁懸浮列車上爭相拍照。他們那麼好奇又非常歡樂,像極了我第一次回農村老家的樣子。

原來對沒見過的事物感到新鮮,這就叫“沒見過世面”。

1

說到回農村老家,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有壓水井,自帶冰鎮功能而且喝起來比農夫山泉還甜;還有露天廁所,除了不能自動沖水,那穿堂風的乾爽效果,比好幾千的馬桶蓋自帶的風乾功能還強。

最有意思的,是一頭驢。

那頭驢算上頭頂的髮型跟我差不多高,但卻是暗紅色的。

我覺得這妥妥是驢中的高富帥了,結果姨奶說,那是頭小驢崽子,他媽媽更好看,但是被牽出去幹活,晚上我才能看到。

看着我圍着驢圈興奮地直轉圈圈,老姨奶笑得樂不可支:

“城裏長大的孩子,看驢都新鮮?你這樣兒啊!真沒見過世面哈哈哈...”

後來好說歹說,老姨奶才相信,那真是我第一次看見活驢。

說回那個讓老外“原形畢露”的磁懸浮,直到今天,我也沒坐過這個號稱時速高達431㎞的“地面飛車”。

這輛時速400㎞的磁懸浮,在老外眼裏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英國某報紙兩年前就曾報道:

“上海的磁懸浮列車是一項科技奇蹟...它本應只會出現在主題公園中,而不是交通線路圖上。”

本來已被劃分到“沒見過世面”行列中的我,終於有了外媒作伴。

2

《了不起的蓋茨比》裏,有一段情節分支,很有意思。

蓋茨比曾向他的宴會來賓自我介紹:“我在美國長大,但我在英國牛津接受教育,這是我們家的傳統”。

但這套說辭很快就被發現是個謊言,就連他發家致富的手段,也是個謊言。

上流社會,可不是光靠財富就能擠進去,也難怪蓋茨比兜裏揣着那麼多錢,爲了自己心愛的虛榮女人,也要爲了讓自己看起來見過世面,而編織一套完整的謊言。

心理學中有個馬蠅效應,是說再懶惰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叮咬,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奔跑。

這個理論本意是告訴人們,要有正確的刺激,纔會有正確的反應。

但蓋茨比在那個物慾橫流、裝逼成性的圈子裏,連某女賓請求別人遞個杯子也要重點強調“crystal glass”,全天候全方位地受到這種光怪陸離的刺激,也難怪蓋茨比要把自己包裝成360°無死角的見過世面。

像蓋茨比這樣,“被迫”見世面的人,現實生活中,還真不少。

3

見過世面這個概念,現在的答案和標準,基本都落在了“見”上。

去西餐廳點牛排還喊8分熟呢?你真沒見過世面;

AJ是什麼你都不知道?簡直low到爆;

我說的東西對你來說是未知的,那你就沒見過世面。

見過世面,真是個堪稱玄學的概念。

有人說你要見過世界每一面,我就很納悶。

世界有多少面?到死能不能見到每一面?見過高低見過黑白,最高最低又在哪裏,最黑最白又爲何物?

這個世界太大,無論用地域去丈量,還是見聞去評判,亦或是用知識去衡量,沒人有資格說自己見過世面。

其實到最後,我們能追求的見過世面,只有見自己。

4

讀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還是學生的時候,和同學走進北京胡同某飯店,坐下來後翻開菜單差點被嚇得從椅子上摔下來,因爲太特麼貴了。

但他的朋友招手叫過服務員來,說:“您好,我們進來的時候不知道你們家的價格,我們是學生,承受不起,不好意思,打擾了。”

其實,說你見沒見過世面,是別人的事。

但你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對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判斷;

面對別人的知識盲區,你要有不妄下判斷的涵養,就是倆人面對面,你眼前這人也一定知道幾件你不知道的事,換句話說,誰也不是百科全書,誰也別裝大尾巴狼。

還有一點很重要,你要有不羞於無知的氣度。

沒喫過沒見過不稀奇,愛惜錢不浪費也不丟人,別用“沒見過世面”束縛住自己。

扎西拉姆·多多有一段話說得真好:

“有人尖刻的嘲諷你,你馬上尖酸的回敬他。有人毫無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馬上輕蔑的鄙視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馬上加倍證明你更厲害。有人對你冷漠,你馬上對他冷淡疏遠。

看,你討厭的那些人,輕易就把你變成你自己最討厭的那種樣子。這纔是敵人對你最大的傷害。”

爲了別人去見世面,爲了見世面而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這隻會讓你越來越累、越來越難。

不如按照自己的節奏來,一點點進步,不急於求成,不一步登天。

畢竟,見沒見過世面,誰也說了不算。

非要較真的話,誰也沒見過世面。

文 | 毒哥 x Faye語

本文首發自微信公衆號@毒雞湯,如需轉載,請在後臺聯系。負能量也是雞湯,只不過它更真實。歡迎添加毒哥微信:whysoserious915

加入毒哥的小密圈,享受點對點的答疑解惑,最新的感悟分享,以及一些不會發在公衆號裏的敏感內容。尺度很大,角度刁鑽,內容敏感,未滿十八歲請在父母陪同下進入👇👇👇

毒語

誰也不比誰優越,誰也不比誰卑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