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刪好友好爽啊。”

1

前段時間和幾個朋友聚會喫飯。

朋友都是從事各行各業,話題天南海北,不免就聊到了微信。

我發現,不同的行業,使用微信的的方式也不同。

一個朋友是公司的職員,使用微信的方式比較主流,好友數300人,加一些同事同學好友,逛逛朋友圈,用用微信其他功能,算是一般微信使用者。

一個朋友是新媒體運營,對微信的依賴就深一些,好友數1000多人,不僅加了各種的運營人員和大號編輯,還長時間泡在搜一搜看一看裏,看熱點追諮詢。

一個朋友是公號作者,是深度微信依賴者,微信好友95%都是粉絲,好友數近5000人,粉絲羣20個,每天和粉絲聊天,運營公號做維護。

一個朋友是小公司的副總,是微信分散使用者,有三個手機,三個微信,一個只加合作方客戶,一個只加酒肉朋友,一個纔是正常的家人和親密好友。

而我,作爲廣告人和***作者,是斜槓青年,微信好友控制在1000以內,沒加粉絲,不加陌生人,對微信依賴程度中等。

我只有一個微信,好友屬性還算複雜,所以我非常善用朋友圈分組功能,不同的朋友圈,不同的分組可見。

蘋果手機有一項功能是屏幕使用時間,我的數據顯示,我每天看屏幕的時間不足4小時,可以說是很不依賴手機了。

曾經我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如果一個人總是看微信,總髮朋友圈,說明他工作不飽和。

但現在我卻扭轉了這種認識,微信和朋友圈,已經不僅僅是我們社交或打發時間的一種工具。

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的工作越是偏向公衆服務,就越依賴微信。

但我依然認爲,適時刪除你的微信好友,對生活很有用處。

2

微信好友逐年遞增,是一個人成長變化的必經過程。

升學、工作、婚姻、年齡等等多種因素,我們的好友在不斷增加,朋友圈的內容也不在不斷髮生着改變。

你仔細研究一下你的朋友圈,你屬於哪個圈子,你的好友範疇就在哪裏,你的朋友圈內容就會越傾向於哪種類型。這是肯定的。

但你在這個圈子裏,你是否能夠融入進去,和你加不加好友,不能作爲因果進行分析。

有一種感受幾乎是所有人的共鳴,你在某個時間突然回憶起往昔歲月,想起某個好友時,翻翻聯繫人列表,發現那個人已經不在了,或者改名了實在想不起來他是誰。

要麼是找到那個人,卻面對着空白的對話框,遲遲不知道該說什麼,想來想去只能作罷。

或者,朋友圈裏刷了五六頁,真正想看到的內容一條都沒有,大部分都是一些陌生人發的一些根本與你無關的事情,有些掃興。

我在以前,也是總習慣加好友。

在各種應酬上,三杯酒喝下去,大家就嚷嚷加個好友,一羣人拿出手機掃一掃,揚言說過幾天再好好聚。

但大多數情況是,好友是加上了,可再也沒聊過天,更別提再見面。

我曾經也覺得加好友這件事很爽,看着聯繫人裏1000多好友,覺得自己真牛,人脈真廣,誰也認識。

但之後我才察覺,這不過是一種假象,就好像你在大街上匆匆遇到的一個人,你記住了他的相貌、衣着,你誤以爲你認識了他,但實際上,他依然只是擦肩而過。

後來,我就保持了一個特殊習慣:刪好友。

刪掉那些可有可無的人。

刪掉那些不再聯繫的人。

也不再隨便添加人爲好友。

過了小半年,我最初近千個好友,已經剩下了500多。

漸漸地我發現,刪好友這件事,比加好友還爽。

3

你或許有過類似的感受,當你的微信里人滿爲患時,最開始會覺得很充足,但慢慢的心理就會有一種感受。

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在做什麼。

你看着那些根本沒有說過話的人,擠在一起叫嚷,你融不進去,插不上嘴,又想稍微顯示一點自己的存在感,但又擔心有些突兀,心裏就會有些彆扭。

就像是你誤打誤撞闖進了一家大型菜市場,人滿爲患,你本來沒想買東西,但既然來了,就順便買了點,還覺得人多挺熱鬧。

本來買完就可以走,但人實在太多了,你根本擠不出去,心裏就開始毛躁,本來覺得挺熱鬧的喧囂聲,也開始有些刺耳。

當你好不容易擠出去了,結果這些人跟在你屁股後面繼續吵鬧,一刻不得閒,你原本真正在意的事情根本無法聽到,只能聽得到這些噪音,甩也甩不掉。

然後,你就會懷疑,我爲什麼要來這裏,我爲什麼要買這些東西,我這是在幹嘛。典型的喫力不討好。

但很多人的情況是,到了下一次,他們看到不遠處熱鬧非凡,依然想過去湊熱鬧。

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交流,是我們的社會屬性。

進行社會活動,可以獲得信息,可以建議和別人的關係,獲取認同感和安全感,進行自我認知和成長,同時也能滿足自我的精神需求。

社交的力量,絕非只是和幾個人簡單說說話那麼表面。

但也正是因爲它的意義非常複雜,所以在你面對諸多無效社交之後,就會帶來自我意識潛移默化的改變,甚至能動搖你的三觀。

那麼,選擇合適的、有餘地的、甚至是緊縮社交,就非常必要。

社交圈不需要多麼大多麼廣,而是像一個坑種一個蘿蔔一樣,有一個是一個,是一個用一個,用一個得一個。

物盡其用這個道理我們從小就知道,但在社交領域,我們卻一直在崇尚濫竽充數,氾濫成災。

我們不能保證自己時刻保持“社交在線”狀態。

但我們能夠做到的是,在線的時候,我們在做有效社交。

4

有句話說:人生,進場容易,退場很難。

微信同樣如此。

加一個好友容易,成本不過三五秒的時間,但刪除一個好友卻要考慮好幾分鐘。

這個人我是不是認識,以後會不會有交集,主動刪人會不會不好,這麼做會不會得罪人。

但我們衝動添加好友時,卻未想過,這個人我是否需要認識,以後會不會有交集,萬一哪天刪掉他會不會不好,留在我的微信裏有什麼用。

加人時腦筋一熱,自然刪的時候就有諸多顧慮。

微信幾乎佔據了我們生活中絕大多數時間,你可以裏面聊天,購物,打車,玩遊戲,付款,它幾乎無所不能。

但越是這種全面覆蓋生活的網絡社交方式,我提醒你,就越要值得警惕。

在很大程度上,微信正在掌控我們的生活,而我們也在不由自主地,交出了自我生活的控制權。

微信利用算法,給你推送感興趣的文章,利用定位,給你推薦附近的好友,甚至搖一下,你就可以添加十幾個好友。

你或許也欲罷不能,但卻並沒有真正的促進你的溝通質量,反而是消耗了時間。

因爲這些事情,你原本不必做。

正如你原本不必添加那麼多的好友,認識那麼多可有可無的人。

你回望一下自己的這幾年,你會發現,添加過那麼多好友,讀過那麼多熱點,越來越沉迷於此,但你的生活,其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國外有一篇討論技術的論文,其中有這樣的一句話——

技術會影響我們的人性。

因爲它會左右我們的思考,控制我們的判斷,讓我們變得十分機械,且被動。這會讓我們喪失了嘗試新鮮事物的機會。

漸漸地,我們通過這些通過算法精準推送的技術,通過你聯繫列表裏從不聯繫的“好友”,讓你過得越發重複。

人的諸多行爲,是對自我的定位。

但這種定位,卻不同於定義,不要定義你的人生,而是無論到了哪個階段,都要學會定位你的道路,主動的,自願的,輕鬆的。

而想要準確定位,就是掌握社交主動權,維持你社交方面的穩定且有用。

5

你是人,你不是技術,不是機器,你加了那麼多陌生人,最終能夠真正維護的,也不過區區100多人。

基數越大,好友越多,那麼這種穩定性就會搖搖欲墜,你就會莫名的恐慌。

一定要分清,什麼是聯繫,什麼是交流,什麼是近距離,什麼是親密,什麼是天性,什麼是能力。

社交軟件(不僅是微信)給了我們聯繫,卻未必給我們交流。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卻未必增加我們的親密,激發了我們的溝通天性,卻未增長我們的溝通能力。

如此,拋棄無用社交裏的人和事,就非常有必要。

將時間留給你自己,留給那些你真正願意付出交流的人,會更加值得。

請刪除你微信裏那些根本不認識也不會再聯繫的所謂的“好友”,不必可惜,不要手軟。

不信你試試,刪好友真的好爽。

若你要問我,刪掉好友之後,那些曾經想象的“後坐力”該怎麼處理。

我告訴你,如果你刪掉一個微信裏可有可無的好友,他們發現後不會怪你。

因爲你對於他們而言,或許也是可有可無。

他們也會鬆口氣。

這年頭,大家都很忙,誰認識你啊。攤手。微笑。

作者簡介:這麼遠那麼近

廣告人,作家,電臺主播,古器物愛好者。出版作品多部,新書故事集《我該如何說再見》熱賣中。新浪微博@這麼遠那麼近,公衆微信:這麼遠那麼近(ID:yuanjin0412)

毒語

微信需要一個“對話置底”功能,拯救我們這些不好意思直接退羣,但每次看到羣裏上百條未讀提示就心煩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