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年去黃石港街上必須經過這座橋)可憐女子不知道工匠的陰謀,笑着熱情答應:“是啊,上街。無可奈何,於是,有工匠師傅提示說,必須有人扛住橋身,橋纔不會垮。

真名實姓金家橋

橋身成半圓,橋上行人,橋下流水,花湖之水,由此經彎彎曲曲數里港灣走到當年黃石港橋頭匯入長江。

這是花湖下湖口出口處的一座拱形橋,叫金爪橋,歷史上,這裏曾是北岸花湖鎮華山村與南岸丁祖鎮王家邊村之間的重要通道。

中國鄉間拱橋,形狀大多相似,不同的是各有各的故事。歷史上這座金爪橋曾經修建過多次,最後一次是上世紀70年代初,筆者曾帶領學生修建。

那麼,最初建橋是哪個朝代呢?筆者無能力考察,卻知道當地民間有個關於建橋的傳說。建橋最初的日子裏,工匠們花費了很多精力卻屢建屢塌,橋身站不起來。

無可奈何,於是,有工匠師傅提示說,必須有人扛住橋身,橋纔不會垮!說的對,自古建新橋都要準備人扛,百姓們都知道這事情。可是所謂“扛”,是用人的靈魂扛而不是肉體扛,也就是說那個扛橋靈魂的肉體是要死亡的。

可是,誰願意死呢?如同河伯娶親一樣的道理,送給河伯做妻子是要付出生命代價的啊。強迫是不行的,慣用的方法是哄騙,即胡亂喊名字或者在橋合龍時與人說話,誰答應了誰倒黴,那誰的靈魂就去扛橋。這天,橋體已經建成僅剩下合龍,只等有人來扛橋。

恰巧,有一位天姿國色的女子路過,一工匠蓄意和女子搭腔道:“大姐,你上街呀?”(當年去黃石港街上必須經過這座橋)可憐女子不知道工匠的陰謀,笑着熱情答應:“是啊,上街。”正想跨過去,突然醒悟到,這工匠是在拉人靈魂扛橋呀。天啊,自己馬上就要死啦。聰明機智的女子當機立斷,立馬抓下自己頭上的金爪子扔到在建的橋間水裏,說:“金爪子,金爪子,代替我扛橋去吧!”果真,新建的橋再也沒有垮塌,昂然聳立。因女子舍金爪子救了自己,後來人們把這橋起名爲金爪橋。這金爪橋至今仍在,不過,它的名字在不知不覺中卻發生了改變。

現在的金爪橋在花湖開發區西側,成了真正的“金橋”。不過,由於許多人並不知道金爪橋的來歷,故此叫成了金家橋。它的一旁又有了另外2座橋,最東邊的那座橋還是花湖開發區的重要通道呢。實際上,橋頭並無金姓人家,唯有楊姓、丁姓和胡姓。前些年,這裏豎了一大石上書“金雞橋”,這是不是一個小小遺憾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