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秀良,獨立學者,研究方向爲民國史、社會工作,著作有《守望與開新:近代中國的社會工作》、《王士珍傳》、《段祺瑞傳》等。

復辟事起,黎元洪於1917年7月2日寫了一道起用段祺瑞爲國務總理的命令,責成段祺瑞舉兵討伐叛逆。他還意識到無法繼續在北京行使總統職權,於是又擬出致馮國璋電稿,請馮國璋在南京代行總統職權。將這個電稿與任免國務總理的命令一起交府祕書覃壽衡帶到天津,命令直接送交段祺瑞,電稿即在天津發出。電文曰:

此次政變猝生,致搖國體,元洪不德,統御無方,負疚國民,飲痛何極! 都中情形,日趨險惡。元洪既不能執行職權,民國勢將中斷。我公同受國民重託,應請依照約法第四十二條暨大總統選舉法第五條,暫在軍府代行大總統職務。目前交通梗絕,印綬齎送深虞艱阻,現已任命段芝泉爲國務總理,並令暫行攝護,設法轉呈。此後一切救國大計,務請我公與芝泉協力進行。事機危迫,我公義無旁貸。

張勳復辟的辮子軍

接到黎元洪電報的馮國璋一刻也沒有耽擱。7月3日,馮國璋在南京召集軍事會議,他把握機會想領導恢復民國的主流,反對復辟,通電討伐張勳。電文如下:

國家以人民爲主體,經一度之改革,人民即受一度之苦痛。國璋在前清時代,本非主張革命之人。迨辛亥事起,大勢所趨,造成民國,孝定景皇后禪讓於前,優待條例保障於後,共和國體,民已安之。《約法》誅叛民國者,雖大總統不能免於裁判;清室亦有倡議復辟請置重典之宣言。誠以民生不可復擾,國基不可再搖,處共和國體之下而言帝制,無論何人即爲革命。國璋今日之不贊成復辟,亦猶前之不主張革命,所以保民國,亦所以安清室。皇天后土,共鑑此心。乃安徽督軍張勳,奉命入京,調停時局,忽以兵士圍護清宮,逼勒清帝擅行復闢,自稱政務總長議政大臣,又捏造大總統與陸巡閱使及國璋勸進之僞奏,進退百僚,行同兒戲。夫禪讓之詔,優待之條,著在史書,傳爲佳話。今乃一切破壞之,玩沖人於股掌,遺清室以至危,是謂不義。

自民國成立,延及三年,方得各國之承認,變更國體,是何等事。今以各國承認之民國,變而爲非國際團體之帝國,以一手掩盡天下耳目,中外疑怪,駭人聽聞,是謂不智。近年國家多故,天災流行,金融滯塞,商民愁苦,正賴安居樂業,迄可小庥。乃無故稱兵,閭閻惶惑,分裂之端,已兆生民之禍無窮,是謂不仁。保全元首,擁護共和,各省均有宣言,即該督軍亦電稱不得別圖擁戴。乃狐埋狐搰,反覆無常,欺詐同胞,藐視國法,是謂不信。若任其橫行,不加聲討,彼恃京師爲營窟,扶幼帝以居奇,手握主權,口含天憲,名器由其假借,度支供其虛糜,化文明爲野蠻,委法律於草莽,此而可忍,何以國爲。是用誓掃妖氛,恭行天罰,刻日興師問罪,殄此元兇。諸公憂國之忱,過於國璋,尚望慨賊同仇,各攄義憤。敢葉肝膏,佇盼玉音。

乍一看馮國璋的這通電文頗有些不解,他所使用的“革命”一詞的含義與今天的理解相差很遠。“在前清時代本非主張革命之人”,這句話是把推翻滿清王朝的行動稱爲革命,似與通常所說的辛亥革命的含義有些相通;後面“處共和國體之下而言帝制無論何人即爲革命”就不好理解了,其實他是把改變國體的任何行動都稱爲革命,似與現在所說的“反革命”含義相接近。

《馮國璋傳》,中華書局2015年版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馬巧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