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第三届海峡两岸和香港儿童绘本高端论坛现场(官方图)

第三届海峡两岸和香港儿童绘本高端论坛暨教学观摩活动于昨今两天在上海市金洲小学进入进行,论坛对于如何在创作与发展中开创中国儿童绘本的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等话题作了深入探讨,同时针对目前国内绘本的一些弊病提出了需要改进之处。

海峡两岸和香港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学者、教育专家、出版社主编与社长以及数百位绘本教学工作者参加了本次活动。与会嘉宾就中国儿童绘本在阅读推广、儿童智力开发、民族品质培养以及心理健康建设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建议。

沙龙论坛上,作家、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张锦江认为:所谓“开创中国儿童绘本的新时代”其内涵是:开创一条崭新的,适合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儿童绘本之路。其特点是:既不“厚古薄今”,又不“崇洋媚外”,而是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来的文化长处,形成具有新颖的现代意识,又有中国文化风韵的新型的儿童绘本作品。他举例了一些优秀作品,诸如《多杰》《回家》《中国童话绘本》《中国红色经典文学绘本》等,这些绘本致力于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地域文化与国际文化之间寻找到和谐统一的平衡点,体现出可贵的创新精神。

图说:《回家》封面(网络图)

但是,与会嘉宾们也指出,现阶段的绘本原创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甚至许多作品都属于粗制滥造的初级阶段。对此,张锦江认为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品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生活的丰富性、个性及活力,不少作者都在人为地编织故事。二是绘本尚未超脱连环画的模式,叙事性单一,缺少画面艺术的内涵美感,更缺乏象征性、隐寓性和诗意性。三是作者一味依赖外藉画师的风潮悄然而起,并将其视为创新。四是绘本创作中的文与图缺乏统一性,能够“一肩挑”的创作者还不多,往往先有作家的文字再进行配画的创作。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艺术分裂性,对作品质量产生了影响。五是绘本中返古复古现象不少,缺少21世纪现代文明的意识与生活的欲望和追求。

之后的观摩活动中,特级教师蒋军晶、李文分别带来绘本课《一首能治愈鱼的诗》和《先左脚,再右脚》,青年名师姜晓燕、李华则献上了《长大,长大,越长越大》和《奇异的种子》两堂绘本课,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的专题报告——《优秀图画书的关键要素》,则为广大教师和绘本爱好者在绘本选择和鉴赏方面指明了方向。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福利会出版社主办,少年儿童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上海市金洲小学、上海市文达学校承办。(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