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孩子在1岁半开始进入微小敏感期。一些生活中的小事物、小东西,常常被大人忽略,但孩子们却能够沉迷其中,聚精会神地盯住,看上半天。他们通过观察、抓捏,甚至放到嘴巴里咬一咬、尝一尝,来认识和了解新的东西。

所以,如果发现你的宝宝拿起就啃,可不要急于阻止他哦,他恰恰是在告诉你:我在长大,我想知道更多哦~

观察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外界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小虫子,细小、颜色丰富、好动,虽然大人知道有危害,但对孩子们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除了本能地被吸引,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更希望能够获得关于虫子的知识,满足自己更大的好奇心。获得国际大奖的科普绘本《冬天的虫子去哪儿了》,便是一本由画家带着孩子,用显微镜了解小虫子的优秀科普绘本。

假如我是一只虫子……

夏天到处都是昆虫,可是夏天一到,它们全都不见了。天寒地冻的,它们去了哪儿?是活着还是死了呢?

这样的问句,很适合勾起宝宝好奇心:假如你是一只小虫子,你怎么过冬呢?

假如你是一只帝王蝶,你会张开大大的翅膀,飞到温暖的南方……

假如你是一只黄缘蛱蝶,你却会藏起来,像一只熊那样,呼呼大睡……

对于孩子来说,理解一整个昆虫世界,无疑于天方夜谭。但是作家巧妙地让孩子扮演虫子,通过形象的表述和生动的画面描述,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虫子们的过冬方式,还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绘本讲读中最重要的环节:互动,带入到孩子的阅读过程中。

父母在为孩子讲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让孩子们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来,用一张毯子裹住他的身体,假装是他的虫卵,那么他一定会感受到温暖,并且明白,是温暖让虫子安然度过了严寒。

随处可躲的虫子,随机应变的技术

昆虫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中,昆虫的种类占了超过50%,有数百万种。如果再以数量来算,那恐怕要按照百亿来计算了。

认识全部的昆虫是不可能的,所以作家把12种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按照“如何度过冬天”的主题,描绘了不同纲目昆虫的应对方法。

其中鞘翅目选择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瓢虫为代表,红底黑点,像宝宝们最喜欢穿的波点雨靴

蜻蜓目选择了美国东部地区的绿蓝蜻蜓。全幅采用大广角景窗,皑皑白雪与蜻蜓幼虫藏身的黑土地形成了强烈对比。

蟋蟀作为直翅目的代表,在严寒的冬季里,就像一颗颗白雪粒,藏在靠近地面的土层里。

这些不同形态的昆虫,为了迎接第二年春天的到来,可谓想尽了办法。

由美国绘本作家琳达.格拉泽和绘本画家杰米.佐拉斯合作出版的《冬天的虫子去哪儿了》,可不是一本普通的“虫子书”,父母在为孩子讲读的时候,可千万要记得巧秒利用身边的物品,带着孩子参与到找虫子游戏中哦~

我是@楚楚悦历A,一个专注母亲与孩子共成长的职场女人,优秀绘本品读讲师与亲职教育专栏作者。楚楚动人、阅尽山河群书,愿我们的孩子都有好父母相伴、好书作陪。

#聪明孩子养成记##青云助力 共渡疫情##育儿心理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