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暖氣熱了,居民笑逐顏開。濟南熱電供圖

濟南熱電工作人員爲用戶檢修設備。

供暖季開始了,很多居民下班回到家都能享受到愜意的溫暖。但是,隨着濟南城區面積的逐漸增大,爲了保障老舊小區和新開發小區都能夠順利加入集中供暖,如何充分合理使用點多面廣的熱源,即便某個熱源點出了故障,也能有其他熱源點補充進來,這是很多熱企面臨的一大挑戰。近年來,濟南熱電通過“南熱北調”的聯網聯供,“六橫六縱”實現管網互聯互通,爲轄區內的用熱戶供暖提供了“雙保險”。

齊魯晚報記者 張曉燕 於悅

沿西外環“南熱北調”

解老舊小區供熱難題

和往年採暖季一樣,今年,住在齊魯花園的張大爺家中早早就熱了起來,但他和其他小區居民不知道的是,供給該小區的熱源已和往年大不一樣。今年,濟南熱電針對北部部分老舊小區供熱進行了一項大工程,即“南熱北調”。

“今年我們針對老舊小區,例如張莊路、堤口路片區,提出了新的概念,‘南熱北調’。”濟南熱電供熱調度中心主任史凱說,由於該片區現實條件所限,無法建設熱源廠,只能通過熱源之間互相調配來實現。於是,爲了解決堤口路、張莊路和興濟河附近的閆千戶、老屯小區供熱問題,濟南熱電將臘山熱源廠的熱源通過二環西路管線輸送到張莊路、堤口路,解決該片區居民的採暖問題。

隨着城市的發展,老舊小區用熱願望越來越強烈,但由於配套水平低,缺乏足夠的配電容量和供熱容量等硬件基礎,老舊小區供熱的難題越來越突出。若新建熱源廠不現實,只能通過聯網聯供,優化熱源配置,更換管網、提高管道口徑,加強郊區熱源輸送至市區的能力,才能緩解老舊小區的供熱矛盾。

據瞭解,2010年左右,濟南熱電規劃建設的二環西路主幹線(DN1000)開始統籌規劃西部、北郊和臘山的流量貫通問題。在上個採暖季停熱後,2018年3月濟南熱電啓動了管線耐壓測試,又投資兩千萬元更換搪瓷廠、榮泰南區等十幾個低點小區的老舊管線和換熱器、閥門設施,提升老小區管線耐壓等級,建設文莊中繼泵和中海中繼泵,整體管線降壓安全輸送,通過二環西路南北向聯網管線,實現濟南市西南片區的臘山熱源調往張莊路和堤口路片區,管線輸送長度13.5km,保障老小區的穩定供熱。

據瞭解,本次“南熱北調”涉及供熱面積450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嘉瑞苑、營市東街、老屯、閆千戶、榮泰小區和鐵路工程宿舍等。

“六橫六縱”管網

連接多個熱源點

據瞭解,濟南熱電的熱源和供熱管網都是自上世紀90年代規劃建設,供熱管線規劃均是以熱源爲中心,呈枝狀管網向外敷設建設,呈現“熱源附近管網口徑大、末端口徑小”的特點,這種建設方式適應於上世紀90年代的城市發展速度。當時的熱源建設,備用熱源容量較大,適應濟南市抵抗連續五天-7℃的寒流。

隨着近幾年城市的快速擴張,原來的郊區變爲市區,多層變爲高層,容積率不斷攀升,市區內熱源緊張的局面遲遲難以得到緩解。存量老舊小區的供熱問題、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濟南熱電在供熱範圍內已經形成了“六橫六縱”的供熱管網格局,包括南北向和東西向的十二條主管線。“六橫”分別是:一橫,濟齊路—粟山路—濼安路—清河北路;二橫,青島路-北園大街;三橫,煙臺路—張莊路—堤口路;四橫,經一路—明湖西路—明湖北路;五橫,劉長山路—臥龍路—六里山南路;六橫,二環南路。

“六縱”指的是:一縱,青年東路—舜耕路;二縱,順河西街—文西路—玉函路;三縱,濟濼路—緯二路—英雄山路;四縱,濟齊路—緯十二路—陽光新路—郎茂山路;五縱,二環西路;六縱,臘山河西路。

這其中,一橫和二橫銜接西部和北郊熱源,涉及片區爲小清河沿岸、北園大街兩側和西客站東側;三橫和四橫影響西客站南側和市區膠濟鐵路兩側,涉及熱源爲經三緯九、明湖廠和岔路街;五橫和六橫銜接臘山、南郊和金雞嶺熱源廠,影響範圍爲南部城區。

目前,濟南熱電比較大的熱源點有北郊、明湖、南郊、金雞嶺、臘山、西部、大學城、丁字山等,爲了充分利用這些熱源,即便某個熱源點出了故障,其他熱源也能補充進來,保障居民及時供暖。“六橫六縱”的供熱管網也把濟南熱電目前能夠聯網聯供的幾個熱源廠連接了起來,讓這些熱源點之間許多都實現了互聯互通。

熱源廠互聯互通

熱源不足可以互借

濟南市老城區地勢海拔呈現南高北低、北部區域東西海拔落差不大、南部區域東部海拔高於西部的特點。目前,這十二條主管線中,東西橫向管線實現了局部聯通,實現分區域聯網供熱,提升老舊小區的供熱保障能力,但是南北向縱管因爲地勢落差,局部隔壓運行。

“濟南熱電的各主力熱源單位的海拔高度分別是:北郊熱電廠約28米,明湖熱電廠約28米,南郊建設路熱電廠約76米,金雞嶺熱電廠約125米,領秀城熱源廠約170米,西客站熱源廠海拔約31米,臘山熱源廠約78米,供熱小區海拔約23米,海拔約210米。這樣一來,在二環南路以南最高到了200多米,北邊最低的地方是23米,基於這樣落差大的現狀,我們只能將同標高的熱源廠連在一起。”史凱說,目前北郊熱電廠和西客站熱源廠,明湖熱電廠和北郊熱電廠,臘山熱源廠和北郊熱電廠等都連在了一起。

例如,濟南熱電西客站熱源廠與北郊熱電廠就在2014年冬季進行了互聯互通。據濟南熱電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濟南熱電在煙臺路至二環西路新敷設了3公里DN600的供熱管線,與前期完工的4.2公里二環西路DN1000供熱主管線共同構成了西部供熱主動脈,濟南熱電北郊熱電廠與西部熱源廠正式實現了聯網。這樣一來,堤口路沿線的萬盛園、榮泰小區等由西客站熱源廠供熱。北郊熱電廠的熱源更多用於爲老城區用戶供熱,大大緩解熱源不足的難題。

爲了提高供熱穩定性,保證一旦有一個熱源點出問題,可以互相借調。這幾年,濟南熱電一直在進行聯網聯供的管網工程施工,耗費了許多時間,“管子直徑一米到1.4米,1.4米的管子加上保溫層是1.6米,擺上兩根就是3.2米,加上溝槽有4—4.5米,在現有的道路條件下開挖這樣深的管道,考慮到管網的密集和交通壓力,難度可想而知。”史凱感嘆,“可能在施工時有些市民不太理解,但我們通過一個夏天的忙碌,就是爲了冬天能夠保證用戶用暖。同時通過熱源點之間的互聯互通也能夠解決部分管網末端的供暖問題。”

經四路萬達廣場的供暖也是通過聯網工程施工解決的。萬達廣場在建設前,附近都是沒有供暖的平房,改造後該區域入住率不斷上升,但限於周圍條件也無法建設熱源廠,經過聯網施工後,現在由南郊熱電廠、北郊熱電廠和明湖熱電廠三處共同供熱。

其實,在今年供暖季來臨前,濟南熱電就針對聯網聯供進行了工程施工,二七南路工程就是其中一個。“明年可能還有類似的工程,例如經一路營市街附近,是爲了連接明湖熱電廠。”史凱說,現在的管網施工中,下挖1—1.4米深的管道,馬路開挖佔車道的工程,一般都是爲了內網的互聯互通實施的。“明年可能也會有啓動臘山熱源廠和南郊熱電廠聯網的思路,爲了減少二次開挖,兩者之間的馬路已經鋪設了管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