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成功。可是怎样才能更容易成功呢?

关于这一点,19世纪第一位亿万富翁,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言下之意就是说,不要挤破头去做大家都在做的事,与众不同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这就好比一条美食街上有10家店都在卖包子,只有2家在卖面条,那自然是面店的竞争优势更明显一些,也更容易吸引顾客。假如你能够独辟蹊径,成为唯一一家卖披萨的店,相信你的生意会更好。

把这个道理搬到孩子的教育上,就是在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

马云曾经说过:“未来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竞争,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如果你像机器一样思考,那么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在这个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想要孩子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一定要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不然孩子再优秀,也只是一颗随时会被取代的“螺丝钉”而已。01 你对创造力可能有个误会

仅管很多家长都认同创造力的重要性,但大家普遍有一个误解,就是觉得创造力很难培养。

有的家长认为,“创造力是天生的吧,我家孩子没那个天赋,培养了也没用。”

还有的家长觉得,“创造力这个东西这么玄乎,我们家长不懂,也没那个闲钱送孩子去机构,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学习搞好。”

其实,创造力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培养起来不难也不贵。

如果我们能把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用心拿出十分之一来,用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上,或者至少不要破坏、磨灭孩子的创造力,他的未来就会很不一样。

而且,创造力的培养和孩子的学业并不冲突。

超常儿童研究领域的世界权威,中科院的施建农教授就做过不少儿童创造力方面的研究。他说,“任何一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而且,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时期,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期。”

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托伦斯也发现,3-5岁是儿童创造性能力发展的高速时期,5岁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是因为学龄前儿童主要从事各种“游戏”活动,受到的限制较少。

上小学后,游戏就被“学习”取代了。家长和老师往往更重视孩子是不是守规矩,作业答案是不是正确。受此影响,孩子的创造力也慢慢被磨灭了。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抓住6岁前这段创造力培养的黄金期,不要因为错误的教育方式,过早毁掉他宝贵的创造力。02 创造力不是标新立异,而是用新办法解决问题

在分享具体的方法前,我们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才是创造力。

和很多人以为的不同,创造力不是稀奇古怪、不切实际的想法,而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一种表现。

创造力由5个维度构成,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看一看,你家孩子的创造力怎么样。

1、新颖性

指一个想法或产品的独创性,或者说与众不同的程度。

比如我们问孩子,“电灯可以用来做什么?”

如果他回答“照明”,就是一个比较普通的答案。但如果他说“可以用来种花”,那就比较新颖了。

2、流畅性

指想法的发散程度。

比如问孩子,“如果给你一笔钱,你准备用来干什么?”

A说出了2个答案,“买糖果、买玩具”。

B说出了5个答案,“买糖、蛋糕、玩具,去游乐场玩,给妈妈买书”。

B的流畅性就比A更好。

3、变通性

变通性也叫灵活性。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方法行不通的时候,孩子是会钻牛角尖,还是能够转换思路想到别的方法。新方法之间的差异越大,变通性就越强。

比如面粉的用途中,“做蛋糕、做面包、做馒头”这3个答案都属于食物的范畴,变通性就比较差。

但如果答案是“做蛋糕、清洁水果上的农药”,前一个利用了面粉的“可食性”,后一个利用了黏性,变通性就比较强。

4、精细性

这是指思维过程中能够对已有想法做进一步的完善,使之变得更加周密、具体。

比如“旅行时你会带什么东西?”

A的回答是“钱和衣服”,B的回答是“钱、衣服、饼干、火柴、药品”,B的精细性就比A更好。

5、现实价值

真正的创造力不仅要与众不同,还要能够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问孩子,“家里有老鼠怎么办?”

“用捕鼠夹、养一只猫、把老鼠洞堵起来”都是具有现实价值的答案,但如果孩子说“把房子拆掉”,那就有点不切实际了。

以上就是我们判断孩子的某个想法、行为是否有创造力的5个标准。

其中,“新颖性”和“现实价值”是两个很关键的指标。既有新意,又能够解决问题的点子,才是真正有创造力的好点子。03 培养创造力的4个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日常生活中,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提升孩子的创造力。这些方法并不难,只是有的时候,我们不小心做了相反的事,反而妨碍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一定要注意避免哦。

1、创造一个易感应的环境所谓的“易感应”,指的是孩子身处其中能够轻易受到熏陶,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环境。

环视一下孩子的四周,他每天面对的、可以轻易接触到的东西有哪些呢?是爸爸妈妈的手机、电视遥控,还是乐高、颜料、橡皮泥?

很多家长花钱给孩子买了不少玩具,却因为没做好2件事,限制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第一,是买了太多高级的玩具。

玩具越高档,功能越繁多,孩子能够发挥想象力的余地就越少。

比如很多声光电的玩具,只需按动某个按钮,就会有灯光、声音或动作的特效。但孩子能做的也只有按按钮这一个动作而已。

相比之下,乐高、橡皮泥、纸箱、旧报纸、水这些材料,孩子能操作的空间就很大,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注入其中,完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品”。

为了孩子的创造力着想,我们应该多给他准备一些简单、初级的,孩子可以进一步“加工”的材料和玩具。

比如前面提到的水、沙子、乐高、积木、橡皮泥、画笔、颜料、纸箱、旧报纸、海绵、树叶等等。

即使只是简单的拓印,用不同的蔬菜、水果来做,效果也会完全不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的东西,都会进入他的“灵感宝库”,成为日后发挥创意的原材料。

第二,把玩具收拾地太好,孩子自己拿不到。

你可能会说,这些东西我们家都有啊,孩子不爱玩。

假如每次玩橡皮泥、画画,孩子都要请大人帮忙才能拿到工具,每次想玩水的时候,都会被大人“及时”阻止,孩子玩的动力就会变小。

建议爸爸妈妈把这些创意工具整齐摆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并通过练习,帮孩子养成“玩好就归位”的习惯。

在玩的过程中,多一些鼓励和启发,少一些限制和批评,孩子的创造力自然能够得到锻炼。

2、鼓励孩子完成一件事,并做好记录

很多人以为,创造力就等于奇思妙想。然而,任何一个想法从萌发到落地,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创造力的5个维度中,会出现变通性和精细性了。

如果孩子想出一个点子后,能够不断地完善它,发现行不通后,会努力想出第二个、第三个点子,他的创造力就不会只停留在新颖这个层面上。

为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完成一件事,培养他的责任心。

比如他想用乐高搭一个城堡,中途觉得累了想放弃,我们可以建议他休息一会儿后再继续搭。

也可以对他说,“等你搭好了,我们用这个城堡玩国王的游戏吧,妈妈很期待哦。”以此激励他坚持下去。

等孩子完成后,一定要用照片或者纸笔的方式把这件事记录下来。

这样不仅有仪式感,在孩子想放弃时,我们可以借这些事鼓励他坚持到底,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创造力和责任心的成长过程。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完成”和“坚持”,而不是城堡搭得好不好,橡皮泥捏得像不像。

如果我们把焦点都放在评判作品的好坏上,孩子就会因为害怕被说“不好”而拒绝创作,不仅创造力会受到限制,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3、培养孩子,不要怕“浪费时间”

很多家长培养孩子的时候,功利性会比较强,特别怕孩子浪费时间去做一些没有“结果”的事。

在他们眼里,认字、背诗、做题才是正事,玩水、玩沙子、追逐打闹都是浪费时间。就算要培养兴趣,比如画画、弹琴什么的,也必须要有个像样的结果才行。

然而,越是高级的能力,越需要时间去慢慢培养。孩子不是机器,不是上过一节课,给他一只画笔,他就能按照程序,立刻画出一幅创意满满的作品来。

培养创造力更像是酿酒。孩子要花时间去观察、体验、放空和沉淀,才能在某个时刻把曾经输入大脑的东西用与众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

即便是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孩子也需要休息、放空,大脑才能更有效率的运作。

所以,不要把孩子的时间都填满,给他留点可以自由挥霍,酝酿创意的时间吧。

4、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

这里的表达有两层意思。

第一,孩子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要随意否定,而是要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鼓励孩子大胆地说。

如果孩子在说第一个想法时就被否定了,第二个、第三个想法就没有形成的机会了。

第二,孩子用游戏、作品表达自己时,我们要把关注点放在他想法的独特性上,而不是用大人的标准去评判作品的好坏、合理与否。

有一次,小样从幼儿园带回一幅他的画,一开始我没看懂,就请小样自己说说他画的是什么。

小样告诉我,他画的是西瓜,左边是整个的,右边是切好的,这样大家就可以直接拿起来吃了。

仅管在别人眼里,小样的画只是混杂在一起的色块,和那些画面整洁,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的画比起来有很大的差距。但我知道,通过画面传达出来的想法才是最宝贵、最有灵魂的东西。

所以我很真诚地告诉小样,“妈妈很喜欢你的画,既有整个的西瓜,又有切开马上可以吃的,特别有意思,别人都想不到呢,你怎么想到这么棒的主意的?”

在我的影响下,小样特别有自己的想法,总能把生活中遇到的、观察到的东西融入进他的乐高搭建、图画,还有游戏中去。

只要细心观察,做孩子最捧场的观众,你也能发现孩子闪烁着创意的好点子,让他越来越与众不同。

因为篇幅的原因,小样妈先分享上面这4个方法。

其实,我们只要忍住不随意否定和限制,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事物,允许他按自己的想法去玩耍和创造,有犯错和发呆的机会,他的创造力发展就会往前迈进一大步。

下次,小样妈会再分享一些有趣、方便的创意游戏,利用家里的玩具和材料就能陪孩子玩,记得关注哦。

我是小样妈,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转发支持我吧。欢迎加入早教游戏群,我们一起用游戏改变孩子。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