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喝奶,就是在睡觉,看起来什么也不懂。但其实,他们的感官是非常敏锐的。

早在出生前,他们就已经在聆听和感受外面的世界了。出生后的第一年,宝宝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你是否好奇过,站在宝宝的角度,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他最偏爱的人是谁?怎么做才能帮他积累更多的感官体验,促进大脑的发育?

我们今天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宝宝用五感来认识世界

出生后的第一年,宝宝还不会说话,也不太会思考,感知觉就成为宝宝探索世界、了解自我的重要手段。

虽然在我们看来,宝宝萌萌的,好像什么都不懂,但其实,他们的雷达可是非常敏锐的,尤其能捕捉到“妈妈”的信息。

下面我们就挨个来看看宝宝的5种感官是如何发展的。

1、听觉

宝宝还没有出生时,就已经能感受到外界的声音。而他们最常听到的当然就是妈妈的声音。

研究人员曾做过实验,发现出生后不到一周的宝宝,就已经能从其它声音背景中辨认出妈妈的声音。这也是为什么妈妈的声音最能治愈宝宝,让宝宝放松情绪。

具体来说,1~3个月时,宝宝的听觉会变得更加敏感。

当他们听到声响,尤其是妈妈的声音时,会朝那个方向转动头部。有些宝宝听到妈妈的声音,还会笑得很开心。

4~7个月时,即使妈妈在隔壁房间说话,也会引起宝宝的注意。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宝宝听到有人叫自己时会做出回应。

此外,宝宝还能从我们说话的声音中分辨出我们的情绪。如果我们当着宝宝的面争吵,他会觉得很害怕。

8~12个月时,宝宝已经能听懂一些语言,明白“不”的意思,让他挥手说再见时,他能照你的意思做。

【听觉训练】

❶ 宝宝哭的时候,要及时地安抚他,满足他的需求。如果你不能马上走到他的身边,就用你的声音安慰他。

❷ 多陪宝宝说话,或者唱歌给他听。不仅能增进你们的亲子关系,还能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❸ 给宝宝播放轻柔的音乐,在婴儿床上悬挂音乐摇铃,还可以准备一些可以发声的玩具。

2、视觉

宝宝刚出生时,只能看到20厘米左右处的物体,距离太近或太远,宝宝都会看不清楚。

虽然很多妈妈会给刚出生的宝宝精心挑选一些玩具,但其实和玩具相比,宝宝最喜欢看的就是人脸。

英国科学家曾经给出生仅一周的宝宝观看两种画面,一种是玩具,一种是人脸,同时观测宝宝的大脑活动情况。

结果发现,当宝宝看玩具时,大脑几乎没有特别的反应。而当他看人脸时,氧气大量涌入大脑,反应非常明显。而被人脸激活的脑区,正是大脑中负责社交功能的部分。

由此可见,和玩具相比,宝宝更想学习怎么和人打交道。

1~3个月时,宝宝视线的范围有所扩展,从20厘米增加到了一两米。当观看移动的物体时,他们的眼睛和头部也会跟着一起转动。

当然,他们最喜欢观察的还是人脸,尤其是妈妈的脸,以及他的新“玩具”,自己的小手。

4~7个月时,宝宝的双眼聚焦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能很流畅地跟随物体移动视线,也能看到近处很细小的东西。

除此以外,他还喜欢看色彩缤纷的图画,颜色越明亮,他们越喜欢。

到一岁时,宝宝已经能比较精确地判断距离,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即使是很小的东西他们也能看清楚,并用手指捏起来。

【视觉训练】

❶ 多陪宝宝说话,做目光接触。月龄小的时候,不管是和宝宝说话,还是拿玩具、图画给他看,都要离得近一些。

❷ 选择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的玩具。在不同的月龄,可以用这些玩具吸引宝宝,帮他练习趴、翻身、坐、爬、站、走等。

❸ 6-12月,可以给宝宝看小镜子(不易碎的)、纸板书或布书、带机关或按钮的玩具,不会打碎的碗、勺子,装有水或米的瓶子,各种容器(玩放进去、倒出来的游戏)等。

3、触觉

宝宝的触觉非常敏感。研究发现,仅仅两个月的胎儿,就能对头发丝的刺激产生反应。

出生后,宝宝的很多反射也都和触觉有关。

比如吸吮反射,触碰宝宝的口唇时,口唇及舌部会出现吸吮蠕动;抓握反射,用手指轻轻触碰宝宝的手心,宝宝会用力握住你的手指,力气非常大。这些反射都说明宝宝对触觉非常敏感。

虽然宝宝大部分时候都穿着衣服,尤其是冬天,我们很少会直接触碰宝宝的皮肤。但其实,皮肤的触觉刺激对宝宝非常重要。

皮肤是人体最大、最敏感的感受器官。它不仅能帮助宝宝认识世界,积累最初的感知经验(如吃手、咬玩具),还会直接影响宝宝身体和心理的发育。

研究发现,宝宝最喜欢轻柔的抚摸。抚摸不仅能让哭闹的宝宝安静下来,还能促进身体的发育,帮助早产儿增加体重,提高免疫力。

此外,抚摸还能增强宝宝和我们的情感联系,让他的心理更健康。

有多项研究指出,那些从小接受较多肢体接触(爱抚、按摩、拥抱)的孩子,长大后普遍攻击性较低,合作能力更强,更富有同情心。

所以,为了宝宝的身心健康,一定要多给他温暖的拥抱和爱抚,不要总把他留在婴儿床上。

【触觉训练】

❶ 多给宝宝爱抚和拥抱,给小手、小脚按摩等。宝宝哭闹或者哄睡的时候,也可以用轻轻拍抚的方式帮助他安静下来。

❷ 不要阻止宝宝吃手、吃玩具、摸东西。

不过要做好清洁工作,保证干净卫生。把易碎、有毒、有细小零件的玩具或物品收到宝宝碰不到的地方。把电源的插孔封闭好。

❸ 让宝宝触摸不同材质、温度的东西,积累触觉体验。比如家里现有的衣物、餐具、蔬菜、水果、玩具等。

4、味觉

虽然宝宝出生后的食物只有母乳或配方奶粉,但研究发现,新生儿已经能够分辨酸、甜、苦、咸这4种基本的味道。

其中,宝宝最偏好的味道就是甜味,难怪母乳和配方奶都有一点淡淡的甜味。

很多家长苦恼,孩子长大后有偏食、挑食的习惯。想要避免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早下功夫。

0~6个月喂母乳的时候,妈妈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不同味道的健康食物。这样宝宝就能透过乳汁品尝到不同的味道,进而习惯它们。

6个月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除了让宝宝吃饱、吃得有营养,我们还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尽量让宝宝多尝一些天然的味道。这样宝宝对食物的接受度会更广一些,味觉体验也会更丰富。

同时,在给宝宝做辅食的时候,不要加盐、糖等调味品,尽量让宝宝保持清淡的口味,有助于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味觉训练】

❶ 添加辅食后,可以在点心时间给宝宝准备不同味道、质地的食物,如磨牙饼干、水果条、乳制品等。

尽量让宝宝自己吃,既能增加对食物的兴趣,增加味觉体验,锻炼咀嚼能力,还能提升宝宝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5、嗅觉

宝宝的嗅觉也是非常灵敏的,并且他们很早就表现出了对妈妈味道的偏爱。

研究人员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妈妈和另一位妇女的内衣分别放在新生儿头部的两侧。

刚开始的几天,宝宝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好。但是从第6天开始,宝宝更常把头转向妈妈衣服的那一侧,表明他们已经能够分辨不同的气味,并且对妈妈的味道更加偏爱。

虽然我们成年人更多地使用视觉来接收信息,好像只有在吃东西时才能体现出嗅觉的重要性,但其实,嗅觉对我们的大脑,尤其是情绪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闻到某个人身上散发着我们不喜欢的气味时,会感到不舒服,没理由得讨厌对方。而在商场闻到某些气味,如咖啡、柑橘的味道时,我们又会觉得心情愉悦,更愿意光顾那里。

可见气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嗅觉训练】

❶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宝宝闻闻不同东西的味道。可以是水果、蔬菜、食物的味道,也可以是肥皂、洗发水、乳液的味道。

❷ 如果宝宝对某种气味特别偏爱,比如橘子、柠檬,可以在家里经常摆放这类物品,宝宝的心情会更愉悦、放松。

仔细想想,宝宝认识世界的五种感官里最偏好的都是妈妈。

听妈妈的声音,看妈妈的笑脸,感受妈妈的抚摸,品尝妈妈的乳汁,闻妈妈身上的气味,难怪宝宝会对妈妈那么依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