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写作业磨蹭”解读为孩子学习态度差、不上进、浪费我的时间、让我没面子、让我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么生气、焦虑的情绪就会不断滋生,直到把我们和孩子都吞没。就拿陪孩子写作业为例,导致我们生气的原因,其实不是“孩子做错题”这个客观事件A,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解读B。

这两天,小样妈刷到一条“陪孩子写作业”的视频集锦。视频中,孩子们的错误五花八门,有把9乘9算成45的,有把“公牛”写成“工牛”的(工作的牛),还有把铅笔的长度单位写成米的(15米长的铅笔)。

看到孩子们犯的这些错误,旁观者觉得很可爱,亲生的爸妈却被气得不行,不仅一个比一个嗓门高,还引发了很多家庭矛盾。

比如今天10月,杭州的一位妈妈就因为女儿不写作业,把孩子关在了门外。湖北的一位妈妈因为每天辅导孩子写作业,被气出了乳腺结节。还有的夫妻因为陪孩子写作业而吵架,甚至惊动了邻居。

当“不陪作业母慈子孝,一陪作业鸡飞狗跳”从一句玩笑话,变成越来越多家庭的真实写照时,不知道爸爸妈妈们有没有想过,到底是孩子太气人,还是我们家长太容易生气了呢?

生不生气,由你决定

在我们通常的观念里,生气一定是有原因的。正因为孩子做了让人生气的事,比如不好好吃饭、打人、学习不认真,我们做父母的才会生气。如果孩子乖乖听话,我们哪有气可生呢?

可是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听话的时候,为什么有的妈妈就能忍住,不随便对孩子发火,有些却有生不完的气呢?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正好能回答这个问题。

艾利斯认为,造成人们情绪(C)的直接原因不是客观事件(A),而是我们对事件的主观认识和评价(B)。

就拿陪孩子写作业为例,导致我们生气的原因,其实不是“孩子做错题”这个客观事件A,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解读B。

同样是做错题,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也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反应。

家长1的解读是:我讲了那么多遍,你还不会,白白浪费了我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很生气。

家长2的解读是:你反复做错题,导致每次考试成绩都那么差,让我很没面子,所以我很生气。

家长3的解读是:做错题说明孩子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得多练练这个题型,这样成绩就能提高了。这没什么,所以我很平静。

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同样一件事,解读的方式不同,我们最后的情绪反应就会不同。

而生活中孩子那些看似调皮、任性的行为,其实都暗藏着很多种解读方式,只是我们习惯用消极、单一的方式去解读,觉得孩子是故意的,所以才会特别生气。

怎么改变这个思维习惯呢?小样妈给大家分享3个方法。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你也能做到不吼不叫,平和地和孩子沟通。

1、生气的时候学会暂停

很多妈妈问过我,“我知道吼孩子不好,可有时候就是忍不住啊,该怎么办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小样妈想先问一个问题:你能做到一边骑车,一边用手机看小说吗?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说,不能。同样的道理,我们也没办法一边控制情绪,一边教育孩子,这是由我们大脑的结构决定的。

当我们陷在强烈的情绪中,比如愤怒、恐惧的时候,我们的大脑由专门负责处理情绪的边缘系统接管,这意味着负责理性思考、决策和计划的大脑皮层不得不掉线。想要让理智重新上线,就得先恢复平静。

所以当孩子的某个行为惹恼我们时,请把教育他的事先放一放。讲道理也好,立规矩也罢,都等到我们恢复理智后再说。

当务之急是赶紧离开“战场”,让其他人照看孩子,我们则找个安静的空间,比如房间、阳台、卫生间,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数120个数。

等我们的心跳、呼吸都恢复正常,感觉自己没那么生气时,再重新思考怎么去面对和教导孩子。

假如只有我们和孩子待在一起,没有其他家人可以帮忙,又或者带孩子外出,没有安静的地方可以去,那该怎么办呢?

最好是平时就和孩子沟通好。告诉他妈妈有时会很生气,会很大声地说话,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可是妈妈不想这样,所以下次妈妈生气的时候需要先灭火。

如果妈妈和你说“我生气了,要去灭火”,或者妈妈走到旁边没有和你说话,就是妈妈在努力冷静下来。

提前和孩子沟通好,这样当你一个人管孩子的时候,也可以走到边上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尝试冷静下来。孩子看到你的这个信号,也会有所察觉,时间长了还会学你的样子去平复自己的情绪,学习控制自己。

2、重新解读孩子的行为

冷静下来,或者平时空闲的时候,我们要尝试用更多的角度来解读孩子的行为。

给大家举2个常见的例子,孩子发脾气和写作业磨蹭的问题。

孩子发脾气,我们常常会解读成是调皮、任性,故意和我们作对。

但其实,如果你对孩子的发展特点多一些了解,你就会把发脾气解读成是“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还在发展中,生气的时候没办法控制自己”,这样我们就没必要生气,只要抓住机会,多带孩子练习怎么平复情绪就可以了。

又或者你结合孩子发脾气的情境,把这个行为解读成是“孩子太累了,所以才发脾气,他不是故意针对我的,只是需要休息”;

又或者“孩子和我都在成长中,他在学习怎么控制自己,我在学习怎么帮助他,所以孩子发脾气不代表我不称职,我不必因此而觉得失败。”

当我们尝试用更多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发脾气这件事时,是不是就没那么气了?反而对孩子和自己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至于很多家长没办法理解和容忍的“写作业磨蹭”问题,其实也有很多的解读方法。

可以是孩子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

不会管理时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对学习不感兴趣,需要培养兴趣,重新看待学习,找到未来的目标;

觉得自己不擅长学习,有挫败感,需要帮孩子建立对学习的胜任感。

从这些角度解读,不仅不会觉得生气,还能帮孩子找到改变现状的办法。

但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写作业磨蹭”解读为孩子学习态度差、不上进、浪费我的时间、让我没面子、让我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么生气、焦虑的情绪就会不断滋生,直到把我们和孩子都吞没。

3、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接纳彼此

当我们冷静下来,并且找到积极的解读方式后,我们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只要我们有心去解决问题,就一定能找到方法。

比如孩子爱发脾气,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平复情绪,如何合理地表达需求。

可以看这篇:

孩子发脾气时你怎么做,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

孩子做事磨蹭,总要你催,需要做的是帮他培养良好的习惯。

可以看这篇:

孩子做事总要催,妈妈心好累!这3个技巧,帮孩子轻松养成好习惯

孩子学习吃力,积极性不高,需要做的是教给他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找回自信。

可以看这篇:

学霸好成绩的秘密:3个高效学习方法,别等孩子考砸才后悔没早用

更多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小样妈就不在这里一一举例了。总之,当我们把视角从责怪孩子转移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来,理智脑上线后,冲动的情绪脑就会安静下来。

除了解决问题的这个方法,我们还要接纳孩子和自己。

我们都在学习和成长中,犯错是必然会发生的。不管是期待孩子听话、懂事,不闹别扭、不闯祸,还是期待自己能解决所有的育儿问题,把孩子培养得很优秀、很完美,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只会带来挫败感和无助感。

所以爸爸妈妈们,我们尽力就好。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少吼孩子,多用积极的视角去解读孩子和自己的行为,剩下的就是接纳现状,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