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法:以上食材加約8杯水,用電鍋共煮成粥,最後加入食鹽調味。3.白米洗淨加入5~6杯水煮成粥,加入上述食材、少許鹽攪拌後食用。

天冷進補「粥療」最好!顧脾胃、養腎改善腰膝無力的4款粥

神黃中醫智庫

清代醫學家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把粥品譽爲「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以粥養生是自古流傳下來的智慧。粥可以強化脾胃功能,溫和性平,能補氣養生,再搭配節令食材進補,方便又健康。

冬天滋補身體不用花大錢,早起一碗粥就能健脾胃、養氣血,好處多多!一碗粥,就能達到顧脾胃、養腎的功效,健康效果更加分。

冬季天冷,不自覺喫下太多高熱量、高油脂食物或是補品,腸胃反而得不到適當休息,有時身體還沒補到,就先喫壞肚子。

補冬選入腎、益筋骨食材

冬天要先顧好腸胃,纔能有效吸收營養,讓身體維持溫暖。粥就是很好的選擇,不僅可以保護腸胃,也能暖身驅寒。粥屬於性平的食物,溫和不刺激,各種體質的人幾乎都適合食用。

冬天喫粥又該怎麼喫?

中醫強調因時制宜,冬季屬於五行中的水,對應到五臟是腎,對應五色則是黑。因此「補腎」是冬天的養生原則。黑色食材多能入腎,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都是很好的食材。

冬季因爲活動量少、日照時間不長,因此保護筋骨特別重要。腎主骨,入腎的食物有益筋骨,排骨、烏骨雞對筋骨也很好,可以加入粥中。煮粥其實不用太過複雜,1~2種食材、藥材,相搭配就可以熬出一碗營養的粥品。

想要營養更均衡,可以適量加入蔬菜。可以多選擇溫熱性的冬季蔬菜,芥菜、韭菜、疙瘩頭(又稱蕪菁)都很適合。冬天因爲寒冷,也可以在粥裏面加入適量生薑、蔥白,增加抵抗力,預防感冒。

晨起一碗粥,護養胃氣

早上7~9點是護胃的時辰,因此晨起來一碗粥,可以達到護養胃氣的效果。除了搭配的食材外,選米也有學問

《滇南本草》曾記載,梗米治諸虛百損,強陰壯骨,生津,明目,長智。

糙米則因爲沒有完全脫殼,比白米保留更多米糠層的纖維質和鎂、鋅、磷、鉀等礦物質,胚芽則含有蛋白質和維生素B羣,營養豐富。

但糙米、小麥胚芽、豆類等食物的磷含量也比較高,每100克就含有大於300毫克的磷,患有高血磷、慢性腎衰竭的人要適量攝取。

粥也並非適合所有人食用,飯煮成粥以後,糖從大分子變爲小分子,身體吸收快,因此會有血糖快速上升的情形糖尿病患者就要儘量少喫粥。

喫飽了,多走走

喫粥也要注意細嚼慢嚥,因爲粥容易入口,很多人習慣直接吞下肚而沒有咀嚼,在口腔停留的時間太短,仍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另外因爲是米、水、食材一起煮,不小心容易喫太多,造成脹氣,也要酌量食用。

料理時需要注意食材的特性,決定何時下鍋。若是不容易熟的食材,可以先汆燙過後,再加入粥裏熬煮。想要自制藥膳粥,可以先將藥材熬成藥汁,等粥煮熟後再加入攪拌食用,風味更佳。

自古養生學家也建議喫飽後要多走走,有助消化與吸收,也讓身體熱起來。清代養生學家曹庭棟「緩行數百步,散其氣以輸於脾,則磨胃而易腐化。」現在,就用一碗暖呼呼的粥,開啓一天的好精神!

天冷想進補?中醫推薦4粥品

01、排骨花生仁粥﹙2人份﹚

改善腰膝無力、消化不良

食材:排骨5小塊、(生)花生仁半杯、白米1/2杯、薑絲少許、鹽少許

做法:以上食材加約8杯水,用電鍋共煮成粥,最後加入食鹽調味。

貼心提醒:若想要萃取排骨骨質,加強壯骨功效,可拉長熬煮時間。

02、黑芝麻何首烏粥﹙2人份﹚

護膚美容、補血固腎

食材:黑芝麻10克、枸杞子10克、何首烏10克、米1/2杯、鹽少許

做法:

1.黑芝麻稍微壓碎備用。

2.何首烏先以1杯水煮取汁。

3.白米洗淨加入5~6杯水煮成粥,加入上述食材、少許鹽攪拌後食用。

貼心提醒:黑芝麻壓碎可以讓人體容易吸收營養素,也可以使用黑芝麻粉代替。枸杞能保護眼睛,又增添風味。

03、肉蓯蓉羊肉粥﹙2人份﹚

補氣暖身、改善腰痛

材料:肉蓯蓉15克、羊肉100克、白米1/2杯、鹽少許

做法:

1.羊肉切薄片或切絲,拌油清炒。

2.肉蓯蓉加2杯水煮成汁。

3.白米加5~6杯的水用電鍋共煮成粥。

4.煮熟後加入上述材料拌少許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貼心提醒:羊肉汆燙後可以去掉其騷味,再加入粥中煮風味更佳。

04、陳皮皮蛋瘦肉粥﹙2人份﹚

改善腸胃脹氣、提升食慾

材料:陳皮6克、皮蛋1顆、瘦肉50克、蔥1根、白米1/2杯、食用油少許、鹽少許

做法:

1.白米煮成白飯。皮蛋切塊,瘦肉切絲,蔥切段。

2.炒菜鍋內放入少許食用油,加入瘦肉和蔥段炒一炒。

3.湯鍋加入適量的水煮沸後,加入陳皮煮2分鐘,再加入白飯、皮蛋、瘦肉絲和蔥共煮成粥。

4.最後加入食鹽調味後即可食用。

貼心提醒:若不想要喫到陳皮,可以在煮完後挑出,或是先熬汁再加入粥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