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特稿】武昌模式:中醫衛士守牢社區關口

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

編者按:在武漢疫情阻擊戰中,社區和醫院同爲主戰場,爲居民築起了防止疫情暴發和反覆的“防火牆”。該市武昌區通過在社區大面積使用中藥,形成了中藥通治方+社區+互聯網的“武昌模式”,做到了中醫藥預防、治療、康復全鏈條干預。

《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武昌模式”不僅僅是對上述要求的生動實踐,更是中醫藥參與新發、突發傳染病社區防控的一個範本,凸顯了中醫藥參與重大疫情防控的重要意義。

對於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干預到底有沒有用?

“有用,有大用!”這是武漢市武昌區的答案。

“‘武昌模式’中藥早期干預,預防作用明顯。中藥結合臨牀,治療效果明顯。出院康復中藥專方,康復控制明顯。”武昌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王輝說,除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等得力防控措施之外,中醫藥對新冠感染的控制產生了明顯的效果。從2月3日開始發放藥品,經過14天(病程週期),確診人數出現斷崖式下降,並維持在低位水平,重症患者的死亡病例逐步下降,並保持低位水平。從社區收集到的確診病例,服用1號方2天以上的人沒有一例轉重。出院康復隔離患者服中藥組14天查覈酸復陽率顯著優於無干預對照組。

送藥到小區

得益於中藥通治方+社區+互聯網的“武昌模式”,武昌區在此次抗“疫”中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在1月下旬,患者空前積壓、醫療資源擠兌嚴重的至暗時刻,從找到核心病機、擬出中藥通治方,到社區大規模用藥,產生顯著療效。看似簡單的閉環,武昌區每一步都走得很不容易。

“事急從權。‘武昌模式’是特定環境下的應急選擇,卻也是面對新發、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社區中醫藥防控的一種創新模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仝小林院士如是說。

“必須從社區切斷病情”

1月24日,仝小林抵達武漢時,武漢疫情的漫漫長夜纔剛剛開始。那時,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人數不多,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還沒有建成,各定點醫院發熱門診被潮水般的病人衝擊得瀕臨崩潰,醫療資源擠兌十分嚴重。

送藥到小區

仝小林到達武漢後,深入發熱門診、急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地瞭解病情、診治病人、研究治療方案。看着患者們在溼冷的環境中排着長隊就診,他深感不安。

“社區如果不把那些輕症甚至疑似、發熱患者控制住,一旦發展成爲重症都必須住院的話,再多的醫院也不夠!從防控工作來說,必須從社區阻斷疫情。”仝小林迅速得出上述判斷。

但面對社區大量患者,靠中醫醫生一個個診脈開方,是無法實現的。“只有抓準核心病機,擬出中藥通治方,大規模用藥,才能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沉,把疫情阻斷在社區,堅守住第一道防線。”仝小林說,“特殊時期,應該先讓每一個患者都喫上中藥,阻斷疾病向重症發展。”

通過前期對武漢市百餘例患者的臨牀觀察,仝小林結合當地的氣候、物候,與本地專家討論。1月26日清晨,仝小林提出將本次疫情定性爲“寒溼疫”,隨後擬定了通治方“寒溼疫方”,即後來的武漢抗疫方(“1號方”)。根據主症的不同,他還擬定了四個加減方,可在通治方基礎上變化使用,精準用藥。通治範圍是針對新冠肺炎輕症、普通型、疑似病人和居家隔離的發熱病人。“這樣一來,社區醫生經過簡單培訓,就比較容易掌握和操作。”仝小林說。

2月2號,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正式印發文件,在武昌等多個區大範圍推廣“1號方”,這項由政府發文指導推廣使用中藥的舉措在中醫藥疫情防控史中意義重大。仝小林緊急與湖北省中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等多家醫院協商,將“1號方”投入到社區、隔離點和方艙醫院的疫情防控中。

爲什麼是武昌?

“武昌模式”之所以發端於武昌,並非偶然。

“武昌區政府主動作爲,敢於擔當,落實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中藥飲片納入基本藥物目錄,實行政策性補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居民的看病貴問題……”。這是2017年“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複覈評審工作組對武昌區中醫藥工作的評價。自2011年首次創建爲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以來,武昌區的中醫藥服務網絡和內涵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中醫藥也深受當地百姓喜愛。

“近年來,我們不僅建立了區域性中醫醫聯體和中醫專科聯盟,組織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60名骨幹中醫師拜師湖北省中醫院國家級名老中醫,傳承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牀經驗,還加強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基礎設施建設。”王輝告訴記者。

也正是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卻在洶湧的疫情前築起了堅固的屏障。當新冠疫情風暴式席捲武昌時,武昌區緊急拉響了社區警報,依靠原有的社區、中醫藥、互聯網基礎,打響了武漢保衛戰社區防控的“第一槍”。事實證明,中醫藥的表現沒有讓武昌人失望。

在擁有125萬常住人口的武昌區,截至1月29日確診感染人數已超600餘人,密切接觸者人數也在成倍增加,潛在感染人數也絕非少數,社區還有大量發燒、疑似患者和輕型確診患者沒有得到有效救治。如果不加以控制,後果將不堪設想。面對井噴式的暴發,武昌社區醫療的承載力面臨巨大考驗,迫切需要釋壓。

“武昌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常年與湖北省中醫院開展合作,中醫藥基礎比較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底子也厚。”通治方的應用,仝小林將目光對準了武昌,先從武昌開始,再推向武漢乃至湖北。

1月29日,當仝小林向武昌區政府和湖北省中醫院提出共同開展社區中藥防控的提議時,三方一拍即合,並馬上行動。當天,仝小林就帶領湖北省中醫院的專家醫療隊,前往武昌,向社區隔離點密切接觸人羣發放藿香正氣滴丸、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等中成藥,起到了積極的預防作用。2月2日文件印發後,武昌區副區長向悅立即協調本地藥企九州通藥業,連夜熬製湯藥,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範圍免費發放。

水果湖省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是其中之一,疫情暴發後,水果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大量的通治方運往轄區隔離點,抑制了疫情火勢的蔓延。水果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通過家庭醫生團隊爲簽約居民、封控小區內的健康居民免費提供通治方,累計服務2000餘人次,築牢疫情“防線”。

送醫上門

第一批中藥發放的同時,武昌區緊急向江蘇連雲港市求援。連雲港市江蘇康緣藥業,3天內生產了約4.2萬人份14天用量的中藥顆粒劑,全部免費捐贈。顆粒劑更便於儲存、轉運和服用,大大緩解了中藥短缺的局面。

互聯網+“大鍋藥”取得好療效

社區防控的最大問題是居家隔離的人員分散,醫護人員十分緊缺。中藥發放下去後,誰來跟進用藥情況並提供專業用藥指導?在當時的情況下,僅靠當地醫護人員來完成這項工作,顯然是不現實的。

仝小林很早就預判到了這一問題,在2月2號深夜11點,他撥通了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醫藥數據中心主任劉保延的電話。

“仝小林跟我講了他的想法,通過搭建平臺對接全國的中醫醫師,讓武昌區用藥的隔離人員,發熱、疑似和確診患者(下稱用藥者)能夠通過網絡,實時反饋用藥信息,得到專業的用藥指導和建議。”劉保延說。

沒有過多考慮,劉保延立刻答應下來並着手這項工作。事關患者救治,從App開發,到醫生招募,再到隨訪流程設計,數據接入,數據分析,劉保延事無鉅細全程過問,力求不出差錯。

“我們採取‘臨牀科研一體化’策略,讓臨牀救治與‘患者結局登記註冊’的方法相融合,嚴格審覈每一位志願者的執業資格,並制定了志願者工作服務手冊,要求他們嚴格參照執行。”劉保延透露,爲了確保遠程用藥指導貼近一線救治實際,他們和前方專家保持密切聯繫,在手冊中儘可能列舉了用藥者可能提到的問題,並附上經前線專家認可的解答,爲志願者提供參考。

2月3日,“1號方”開始發放使用。用藥者通過掃描印在通治方包裝上的二維碼填寫病情和用藥情況,生成病例日誌。志願者定時打電話詢問並記錄他們病情,依據志願者反饋的情況,一線醫生則可以對用藥者的情況做出判斷並及時進行用藥調整。

2月5日,“1號方”的應用初見成效,3698位發熱、疑似和確診人羣服用寒溼疫方後,其中90%以上服藥後第3天發熱、咳嗽、咳痰、乏力、氣短、情緒緊張、納差、腹瀉八大症狀就已經消失。單純服用“1號方”的977人中發燒患者共有318人,服藥後發燒消退平均天數僅爲1.74天,“1號方”迅速鋪開,從源頭上阻斷疫情的發展,發揮了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

“對於居家隔離用藥的病人來說,由於無法及時聯繫到一線醫生,他們容易焦慮恐慌。通過電話與App的遠程交流,他們不僅可以得到專業指導,還能在溝通中緩解焦慮、消除恐慌。”劉保延告訴記者,“更重要的是,及時的信息反饋能起到很好的預警作用,一旦發現用藥者有病情加重的傾向,志願者會第一時間對接前線醫生介入治療”。

截至3月9日,全國已有682名醫生報名成爲志願者,通過App爲新冠肺炎患者提供遠程服務,累計服務11847人次,收集病歷日誌82466份。

線下的巡診工作也在同步進行。2月19日,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印發《關於開展武漢市集中隔離點中醫藥巡診工作的通知》,要求巡查集中隔離點中醫人員配備及中醫藥治療開展情況、中藥配送發放和服用情況等。

“我們會根據病人的舌象、現有症狀等情況進行指導用藥,並配合開展中醫適宜技術,儘量在通治方基礎上做到中醫辨證論治,精準用藥”。巡診專家之一、湖北省中醫院專家組成員肖明中介紹。

一項回顧性分析,總結了武昌區確診輕型、普通型721例。其中1號方組430例,對照組291例。從主要的結局指標新冠肺炎病情加重率來看,1號方組爲0例(0.0%),對照組爲19例(6.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01)。該研究表明,在社區推廣使用“1號方”,對控制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有作用。截止到2月27日,武漢市累計發放“1號方”70多萬付。

全鏈條干預練就防治最佳

3月24日,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武漢市武昌醫院、武漢市第七醫院、徐家棚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水果湖街社區衛生服中心、中華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全國新冠肺炎康復門診協作網絡。

“仝小林院士十分重視康復期治療,強調要發揮中醫在康復期治療中的核心作用。”全國新冠肺炎康復門診協作網絡負責人李曉東說。

隔離點送藥

“此次武昌區多家醫療機構的加入,是跨區域跨層級的醫療機構組合的新嘗試,希望能通過多手段、多層級的康復治療,促進武昌區六千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全面康復。”仝小林說。

對於治癒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來說,社區康復驛站和醫院康復門診,是他們回家前的“最後一站”。

隨着康復出院人數的不斷增加,患者康復期治療成爲醫護人員面前的重要命題。中醫藥進駐康復驛站和康復門診,廣泛參與康復期治療,進一步豐富了“武昌模式”的內涵。

在“武昌模式”下,基層醫療機構可以對出現輕微咳嗽、胸悶等症狀的康復期患者進行指導用藥,而一些伴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則通過分級診療,被送往三甲醫院進行康復治療。

“在康復階段,中醫藥在基層的應用也起到了患者分流的作用,減輕了三甲醫院的壓力,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助於醫療秩序的持續穩定。”王輝告訴記者。

如今,武漢的300多個康復驛站裏,大部分患者都接受了中醫藥治療。在仝小林的指導下,除武漢外,孝感、黃石等地的多家中醫醫院新冠肺炎康復門診也相繼開診,各方艙醫院和醫療機構出院患者所在的隔離點,基本實現了中醫藥全覆蓋。

送醫上門

通過對武漢康復驛站420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核酸檢測復陽和症狀改善情況研究,結果顯示:經中醫綜合干預後,觀察人員的咳嗽、胸悶氣短、出汗、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狀得到明顯改善,而未接受任何干預方式的人羣,症狀改善不明顯。中醫綜合干預組,核酸檢測的復陽率爲2.8%(9/325);未接受任何干預方式核酸檢測的復陽率爲15.8%(15/95)。

“在武昌,從預防、治療到康復,中醫藥的全程參與使防控效果達到最佳”。仝小林認爲,這一模式在未來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具有示範意義。

文|本報記者黃蓓 李娜

編輯 | 徐婧

審覈 | 吳瀟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