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屢禁不止?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焦慮,還是學前教育自身出現了問題?

“幼兒園大半個班都報了幼小銜接班。”一位家長如是說。

7月中旬,北京市各小學的錄取通知陸續發佈。在一處小學登記的現場,“學前班”成了家長們討論的話題。一位奶奶驕傲的告訴媒體:“我孫子大班就出來上課,上了快一年了,現在已經學會了100以內加減法,每天能用拼音寫日記。”

讓孩子在進入小學前提前接觸小學知識已經成爲了家長圈的普遍共識。很多幼兒園都出現了大班“空巢”現象。“大班的班級基本都空掉,因爲孩子快要去上小學,家長把他們送到園外去學習幼小銜接課程。”一位幼兒園創辦者向媒體道出了幼兒園“小學化”的現狀。

然而,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佈的《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讓幼兒園“小學化”成爲了幼兒園教育的“禁區”。

《通知》表示,要嚴禁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內容。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兒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

此通知一出便在家長圈裏炸開了鍋……

有家長支持:

家長一:我覺得這不錯啊,孩子就是應該玩的。

家長二:這一點同意,幼兒園就應該有幼兒園的樣子,而不應該是小學預備班。

家長三:想法是真的好,但是不能只整改幼兒園,既然是銜接,肯定不單單是一方的責任,學校一年級教師也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有家長表示擔憂

家長一:輸在起跑線上了咋辦?

家長二:小學零起點?拜託去看看幼升小的各種面試題吧。

家長三:一年級老師根本不會跟你講太多零起點的東西,感覺孩子一上小學就掉入了“你會就會,不會就完蛋”的坑。

家長四:最後還不是催生課外輔導,教育改革需要系統性,不能把幼兒園、小學、初中割裂開來。

01

幼兒園“小學化”爲何屢禁不止?

其實,對於幼兒園“小學化”的討論由來已久。

2012年,教育部出臺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目的是讓學前教育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嚴禁超前和強化訓練。

2012年和2013年北京市教委下發文件嚴禁幼兒園小學化。

2015年,北京再次嚴查幼兒園“小學化”……

然而,在執行過程中,幼兒園“小學化”的現狀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改善。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屢禁不止?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焦慮還是學前教育自身出現了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張圖片

圖片來源:家長幫

這是一些人總結的幼升小“普娃”、“牛娃”、“超牛娃”的量度標準。而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標準是“5-6歲的孩子會10以內的加減運算。”在上圖家長的度量標準中,“普娃”都要會“20以內的加減法”。大大超出了《指南》中的標準要求。

作爲父母,很多家長都有緊迫感,生怕孩子跟不上,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家長相信笨鳥先飛,於是讓孩子提前學些;還有的家長則是跟風,看到別的孩子學習,自己也要跟上。

有媒體稱,作爲成年人的家長們,絕大部分是不懂兒童教育的規律的。智慧從自己的角度去認爲6歲孩子應該懂得更多,或者從“天才就要餵飽”或“笨鳥就該先飛”的觀念出發,在幼兒園階段給孩子灌輸更多的東西。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成爲了導致幼兒園“小學化”的關鍵因素。在這一觀點的驅動下,家長不得不帶着孩子拼盡全力地向前奔跑。

“如果都是零起點,那我們不怕孩子學不會。現在是大部分都在學,逼得我們不得不提前學。在這樣的同學羣體對比下,孩子就會顯得很差。”小西媽媽在周圍孩子紛紛“搶跑”的壓力下,不得不放棄一貫秉承的快樂教育。

家長“望子成龍”的動機可以理解,但過高的期望施加在孩子的身上往往欲速而不達。教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要在成人的耐心培育下漸漸成長,過高的期望不僅會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和壓力,還阻礙了幼兒的身心發展。

同時,家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也給幼兒園施加了壓力。如果幼兒園不教授能讓孩子考上好的小學的知識,他們便讓孩子轉學到可以滿足自身要求的學校。在這樣的壓力下,幼兒園爲了保證生源,選擇開設一些小學課程。

吉林省長春市張女士的女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然而,在對很多幼兒園進行考察後,張女士陷入了糾結之中。

“我們這兒每週都有外教授課,很多大班的孩子都能用英語和老師對話了。”一家幼兒園的老師一邊帶着張女士參觀,一邊介紹着他們幼兒園的特色。

在另一家幼兒園中,張女士瞭解到,在這個幼兒園學習的寶寶識字量都非常多,很多小朋友都能讀簡單的故事書,而孩子們每天都有學習生字的課。一位老師驕傲地告訴張女士:“在我們這兒上幼兒園的寶寶,上了小學之後學習不費勁。”

爲了能夠吸引生源,幼兒園忽略了孩子自身成長規律,而是一味地迎合家長的“焦慮心態”。

再加上,一些教育資源優質的學校在一年級入學的時候仍然設有入學考試,考試內容多爲小學課程,其中考試的內容爲語文、數學和英語,這三學科必須達到及格的標準,否則就無法進入小學。

家長的焦慮、幼兒園生源的需求、小學入學考試的壓力……社會上的種種因素之間相互影響,讓幼兒園“小學化”愈演愈烈,屢禁不止。最終苦的是孩子。

02

“超速”的學前教育消耗的是孩子的童年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

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練習爬樓梯,其中一個在他出生後的第48周開始練習,每天練習10分鐘;另一個在出生後的第53周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到了54周,一個孩子練了7周,另一個只練了兩週。那麼,這兩個小孩哪個爬樓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實驗結果出人意料,只練了兩週的孩子爬樓梯的速度更快。

作家鄭淵潔也說過,假設將人比喻成汽車,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滿負荷運轉,要適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馬加鞭,後勁十足。

然而,當前處於“超速”學前教育中的孩童就像是沒有渡過磨合期的新車,車速太快,損耗也將越來越快。

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發展規律,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知識,容易給孩子帶來挫敗感,容易造成孩子的厭學情緒。

《中國教育報》曾採訪過一名北京市海淀區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小剛(化名)。在上小學前,小剛上了一年的學前班。一、二年級時,小剛覺得老師教授的內容自己都學過,提不起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依然能夠取得很好的成績。但到了三、四年級,隨着學習難度的加大,小剛上課注意力依然不集中,學習態度不端正,漸漸的成績開始下滑,學習也越來越喫力。

有意思地是,小剛的好朋友小明(化名)沒有上過學前班,一二年級成績不如小剛,但到了三四年級,小明的學習越來越輕鬆。

這樣一個案例,恰好契合了鄭淵潔先生有關“新車”的比喻。東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蓋曉松教授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在教育實踐中對於認知能力、知識學習、書面語言的早期開發,固然有其益處,但競爭式的過度開發,佔據了兒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會使得兒童在其他領域方面的發展需求受到擠壓。有相當多的成人過分重視孩子的認知發展、書面知識,也導致了孩子身體鍛鍊不足。

與此同時,孩子將更多的時間用於應付繁重的學業,不僅剝奪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機會,更限制了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多彩的童年變得單調和單一。

如今,教育部再次提出要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這次的政策能夠發揮多大的功效,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渡過“磨合期”嗎?

03

兒童時代的“磨合期”應該如何渡過?

對於此次教育部發布的《通知》,大部分的人把關注點放在了“幼兒園不得教授拼音、漢字、外語,只准教10以下加減法”,也一刀切地將這一點同“所有學習知識的行爲都是小學化”“幼兒園就是玩”劃上了等號。這樣的認識加重了多數家長的焦慮。

很顯然,這種認識是不對的。有文章認爲,幼小銜接是有必要的,爲進入小學做準備也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功能。但是幼小銜接不是提前學習小學知識,而是爲幼兒園進入小學階段做身心全面發展準備,包括身體和運動、認知能力、學習態度和方式等等。

而幼兒園應該教什麼,如何教,如何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和教育規律,如何爲他們提供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應該是《通知》發佈的初衷,也應該是各位家長,幼兒園,社會執行《通知》的初衷。

西安某民辦幼兒園袁老師說,“掌握度很重要,不要強迫孩子去學,要在遊戲總吸收。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我認爲幼兒園孩子學習簡單的拼音、計算、英語知識是比較好的。因爲現在競爭很激烈,家長都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於孩子年齡小不能消化所學知識,我們老師都會根據孩子的掌握情況和課程的難易程度酌情教授,遊戲+學習的方式,學中玩玩中學,大多數孩子都能學會。

袁老師的觀點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端正辦學理念,採用正確的教學內容與方法。

有文章認爲,雖然做好進入小學的準備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但必須嚴格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合理地安排相應的入學準備,而不是單純地向幼兒傳授小學階段的具體的教科書知識。

另外,在幼小銜接上,不應該是幼兒園的單向對接,而是應該實現幼兒園和小學的雙向銜接。從這一點上來看,單純的對幼兒園進行規範和治理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爲小學的標準不降低,幼兒園就無法放棄小學課程的學習。

因此,有文章認爲,小學招生部門應該堅持就近免試入學制度,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招生政策,規範小學招生程序。同時,小學應該加強與幼兒園的銜接,實施“零起點“教育,即將剛入學兒童視爲未接受知識教育的學生,嚴格地從最基本的認知環節開始教育學生。

正如上文所說,家長、幼兒園、小學等種種因素之間相互影響,完善了幼小銜接的雙向對接,端正了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態度,家長“搶跑”的焦慮心態也可以隨之減輕。

教育應該回歸到人本身上來,家長、學校、社會應該更加尊重孩子的自身發展規律。教育部發布的《通知》雖然起到了影響和震懾作用,但僅靠一份通知應該無法達到理想的目標。解決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家長和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看待孩子和教育。

文章來源:教師博覽。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聯繫我們在24小時內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