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尼爾森消費者洞察研究總監何歆解讀報告時說,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雖然接近90%,但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把信貸產品當作支付工具使用的(如信用卡在免息內結清)扣除作爲支付工具的部分後,中國年輕人實質負債人羣約佔整體年輕人的44.5%。據瞭解,該報告基於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2019年9月至10月3036名中國年輕消費者的在線訪問得出,力求還原出真實的中國年輕人信貸消費狀況和行爲方式。

90後實質負債率逾12%,精明消費還是透支未來?

臨時提額、分期免息、利率優惠……剛剛過去的“雙11”,信用分期成爲金融機構發力的重要戰場。有專家表示,消費信貸有利於釋放中國消費潛能,但也有專家批評稱,這可能導致非理性的年輕人負債過多,透支未來生活質量。

中國年輕人的真實負債情況究竟如何?11月13日,數據分析機構尼爾森發佈《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據瞭解,該報告基於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2019年9月至10月3036名中國年輕消費者的在線訪問得出,力求還原出真實的中國年輕人信貸消費狀況和行爲方式。

《報告》顯示,在中國的年輕人中,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已達到86.6%。不過在調研訪問環節,43.3%的年輕人明確表示,“使用信貸產品是一種更精明的消費方式”。

目前,年輕人獲得貸款的渠道主要有三類:一是商業銀行,通發放信用卡和消費貸款向年輕人提供信貸服務;二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三是依託於電商平臺、分期購物平臺、網絡小貸平臺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如花唄、分期樂、宜人貸等等。

《報告》表示,通過每月待還款金額佔月收入的比重可測算,中國年輕人平均債務收入比(即負債率)爲41.75%,其中13.4%的年輕人零負債。如果扣除掉消費信貸作爲“支付工具”的部分,那麼年輕人的實質債務收入比將降爲12.52%;在校大學生的實質債務收入比更低,只有7.5%。

調研還發現,互聯網分期消費產品使用率高達60.9%(信用卡爲45.5%)。值得關注的是,62%的使用者會將互聯網分期消費用於基本生活,而非追求“僞精緻”。

尼爾森消費者洞察研究總監何歆解讀報告時說,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雖然接近90%,但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把信貸產品當作支付工具使用的(如信用卡在免息內結清)扣除作爲支付工具的部分後,中國年輕人實質負債人羣約佔整體年輕人的44.5%。

報告顯示,有23.5%的年輕人對信貸產品態度謹慎,通常在關鍵時刻才使用,尤其是學生,謹慎使用的比例超過40%,反映出年輕人分期行爲相對理性。

從調研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年輕人沒有被負債拖垮。調研發現,32%的年輕人表示有明確的存款計劃,且隨着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每月新增存款比例也有明顯提升,6成學生和近8成上班族每月能存下10%以上的收入。


監製:塗露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