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评:旅游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天津市A级旅游景区的监督管理,通过明察暗访两条线对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安全与卫生、游客游览服务品质、旅游景区的功能提升、景区综合管理水平和智慧景区建设等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逐步随机化、常态化。天津市文旅局强调,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天津市A级旅游景区的监督管理,通过明察暗访两条线对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安全与卫生、游客游览服务品质、旅游景区的功能提升、景区综合管理水平和智慧景区建设等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逐步随机化、常态化。

山西:到2022年5A级景区将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该省出台关于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所有5A级和热点4A级景区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引导游客错峰出行,提升旅游体验度。
山西将以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龙头景区为重点,加大对旅游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快打通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大通道,建成一批体现山西特色的精品旅游公路风景线。
到2022年,山西将实现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都能支持银行卡或移动支付,互联网售票和4G或5G网络覆盖率超过90%。
山西将持续深入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鼓励政府定价景区每年从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门票价格优惠20%,国有及国有控股景区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实行5折优惠。山西还将加大旅游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监管,建立健全“红黑名单”制度,不断规范行业准入,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点评:随着旅游消费水平提高,景区供给往往难以满足消费需求,推动景区提质扩容提上日程。鼓励景区尤其是资源脆弱型景区推行门票预约,通过门票预约可以保障游客的体验度,同时也更好地保护景区、维护品质,到2022年,5A级国有景区将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对很多景区而言意味着已经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人工售票窗口工作方式也将进行调整。

天津取消天鹅湖休闲旅游区等8家A级旅游景区资质

据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网站12日消息,天津市开展A级旅游景区评定复核,取消天津希乐少儿休闲旅游区、天鹅湖休闲旅游区、华蕴博物馆等8家A级旅游景区资质。
天津市文旅局指出,经过为期1个月的复核经查,发现天津市A级旅游景区目前普遍存在的6大类问题:
一是厕所环境基本良好,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二是景区场地秩序较差,堆放现象普遍存在;
三是旅游资源和功能老化、滞后;
四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较好,个别点位存在安全员配备不足;
五是讲解服务不规范;
六是门票价格适中,门票设计和服务提示设计落后。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天津市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是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所诟病的焦点。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所有存在相应问题的景区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以此督促企业苦练内功,使企业硬件和软件保持在高水平,从而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
天津市文旅局表示,在此次复核工作中,对天津市十几家A级旅游景区做出警告或严重警告,并限期整改。此外,结合复核检查结果和企业申请等因素决定取消天津希乐少儿休闲旅游区、玉佛禅寺、名洋湖都市庄园景区、天鹅湖休闲旅游区、君利农业示范园、华蕴博物馆、华明世博馆、无暇生态园A级旅游景区资质。
天津市文旅局强调,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天津市A级旅游景区的监督管理,通过明察暗访两条线对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安全与卫生、游客游览服务品质、旅游景区的功能提升、景区综合管理水平和智慧景区建设等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逐步随机化、常态化。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实施A级旅游景区退出机制,保证景区在执行行业标准下良好运转。

点评:旅游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天津市A级旅游景区的监督管理,通过明察暗访两条线对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安全与卫生、游客游览服务品质、旅游景区的功能提升、景区综合管理水平和智慧景区建设等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逐步随机化、常态化。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实施A级旅游景区退出机制,保证景区在执行行业标准下良好运转。

景区开放时间将延长,九部门鼓励景区开发夜间游览项目

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发布意见,鼓励各景区适当延长游览开放时间,开发夜间游览项目。
意见提出,实施景区流量控制和门票预约制度,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在符合安全保障等相关条件的基础上,适当延长游览开放时间,鼓励开发夜间游览项目。
针对“智慧景区”建设,意见提出,充分运用VR、4D、5D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立体、动态展示平台,游客可线上体验和选择游览线路。重点推进门票线上销售和自助游览服务,推进全国4A级以上旅游景区运用APP开展智慧导游、电子讲解等。
意见同时提出,注重旅游消费引领,拓宽旅游活动空间,避免旅游消费冷热不均、结构失衡。
在假日出行环境方面,意见提出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包括提升高等级公路网通行效率,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以及交通拥堵路段扩容改造,加快推广ETC,提高收费站通行效率。
假日期间,在机场码头、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换乘站等重点地区加开临时接驳交通。在有条件的服务区拓展信息查询、票务服务、特色产品售卖等功能。

点评:政府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全国首家数字王国·绿洲大型数字主题乐园在湖南宁乡开建,总投资1.2亿

12月12日,投资约1.2亿元的数字王国·绿洲大型数字主题乐园在宁乡市炭河古城景区内正式奠基开工。据了解,这是好莱坞视觉特效巨头数字王国在中国开出的首家数字主题乐园,也是今年宁乡文旅产业首个奠基开工的过亿元项目。
据悉,数字王国·绿洲大型数字主题乐园计划于2020年正式投入运营,集聚尖端科技、硬核科幻、文化内涵等要素于一体。
该主题乐园位于宁乡市黄材镇炭河里村,占地10亩,是由数字王国及旗下娱乐社交平台数字王国空间(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宁乡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基于VR、全息投影等前沿数字影像技术,主题乐园将构建全息剧场、怪兽监狱、VR影院等数字娱乐项目,建筑使用面积可达8800平米。
据了解,数字王国是首家成功进军大中华地区的好莱坞独立视觉特效工作室。2017年在北京成立的子公司数字王国空间是领先的虚拟现实娱乐社交平台,依托于全球最大的单一视效集团--数字王国集团,致力构建虚拟现实内容的分发渠道并汇聚全球优秀虚拟现实内容,提供全新虚拟现实体验,已在中国一些一二线城市建设VR线下体验中心。

点评:基于VR、全息投影等前沿数字影像技术,该大型数字主题乐园将构建全息剧场、怪兽监狱、VR影院、赛博街区等数字娱乐项目,近年来,依托国家政策号召,文旅产业渐衍变成文旅大消费产业。国家旅游局数据称,未来十年,中国文旅市场规模预计达30-50万亿元,VR等数字影像技术是市场的发展方向。

香港海洋公园:业绩连续第4年亏损,仍会策划新项目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海洋公园11日公布上一个财政年度业绩,指因需为项目作出投资并更新设施,加上超强台风“山竹”造成的破坏导致维修保养开支大增等,令海洋公园录得5.57亿元(港币,下同)净亏损,业绩连续第4年“见红”。海洋公园表明,尽管面对成本压力,仍会继续发展新基建及策划新项目。
海洋公园11日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的2018财政年度至2019财政年度业绩报告。全年入场人次为570万,维持平稳,年内共录得17.35亿元收入,较上一个年度的16.86亿元,按年上升2.89%。但营运成本却增至15.44亿元,故最终录得5.57亿元净亏损。
海洋公园解释,由于要为项目作出投资,例如运用先进数码科技令经典机动游戏耳目一新、采用崭新节庆活动形式、扩展夜间娱乐活动,以及更新设施。加上“山竹”造成的破坏及其他因素导致维修保养开支大增。再加上新基建和新设施折旧涉及的种种开支,导致年内录得净亏损。
海洋公园于上年度的入场人次维持平稳,由于公园推出多项港人专享优惠,以及大规模的“智纷全年入场证”新会员推广活动,令本地游人入场人次强劲。公园的市场推广策略亦令来自主要海外市场的个人游旅客入场人次录得强势增长。但在追求个人化旅游体验的全球大趋势下,旅行团游客入场人次持续下调,抵消本地游客及个人游旅客的增长。
孔令成并提到,海洋公园于上年度共举办30个关爱社群项目,总值逾3.6亿元,接近64万人受惠。海洋公园在上年度亦捐出1140万元给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用作保育亚洲区的生物多样性。
他表示,海洋公园已向成为国际级度假区的目标迈进一大步,以主题公园度假区全新定位,加上海洋公园酒店开业,发挥增值及协同作用,有效增加过夜及家庭游客,以及拓展企业客户业务。
海洋公园会继续运用先进科技,扩宽游客的娱乐体验,并采取全新餐饮策略及增设新餐厅食肆,令餐饮服务收入及园内消费稳健增长。

点评:海洋公园正面临区内主题公园增多而造成的激烈竞争,以及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但尽管面对成本压力,为提升游人体验,并保持公园作为休闲玩乐胜地及旅游热门地的吸引力,海洋公园必须投资发展新基建及悉心策划新项目。

甘肃将打造“五个制高点”,2025年文旅收入达到9000亿元

12月5日记者获悉,为落实《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的部署要求,确保文化制高点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枢纽制高点实施方案》《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技术制高点实施方案》《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信息制高点实施方案》《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生态制高点实施方案》经甘肃省政府印发实施。
《 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提出,要将甘肃省建设成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传承弘扬、创新利用的新高地,丝路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合的新典范,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新样板,使敦煌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成为“一带一路”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优秀代表,不断扩大“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开发型转变,从观光消费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力争到2025年,全省文化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人均文化旅游消费达到13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成为推动甘肃省绿色发展崛起的首位产业和支柱产业。
《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枢纽制高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枢纽制高点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效对接,争取一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兰州为中心的国际陆港和国际空港功能更加完备,通道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到2025年,枢纽经济新动能显著增强。全省交通物流体系、跨境贸易体系、对外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向西开放为主、融入“一带一路”的大通道、大平台,通道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提高到5%。
《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技术制高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环境全面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质量实现新跨越,创新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到2025年,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区域创新发展功能更加集聚,开放创新合作水平显著提高,建成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形成西部高端引领型产业研发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协同创新核心支撑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
《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信息制高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信息制高点基础设施将初具雏形。以兰州市5G商用网和丝绸之路信息港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集群为重点的标志性工程全面启动,初步具备区域性信息通信重要节点枢纽的基础条件。引进和培育一批与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相关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网络空间安全企业,商贸物流、人文交流、生态环保等领域初步建成重大综合服务平台并提供服务。到2025年,信息制高点动能初步显现,数据信息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新引擎,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基本建成丝绸之路信息港。
《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生态制高点实施方案》提出,2020年,甘肃省将全面启动生态制高点建设,到2025年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明显降低,以清洁生产、高效生产、低碳生产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形成,生态产业和生态环境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点评:打造文化制高点,有利于形成甘肃省对外交流与开放新格局;打造枢纽制高点,有利于形成甘肃省枢纽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打造技术制高点,有利于甘肃省形成西部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打造信息制高点,有利于甘肃省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打造生态制高点,有利于形成甘肃省绿色崛起新格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