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市场整治行动期间,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20余万人次,检查经营单位52万余家,立案调查8300余件,罚没款4100余万元,责令停业整顿715家,吊销许可证113家;景区整改提质行动中,全国复核A级旅游景区5000多家,1186家景区受到处理,其中405家受到取消等级处理。

一、2019年部分景区受处理名单

1. 景区被摘牌(取消等级)

2. 景区被降级

3. 景区通报批评

4. 景区被警告

(以上数据均由文旅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所得)
目前,从处罚措施来看,除了摘牌(被取消等级)外,景区还收到了降级、严重警告、警告、通报批评以及专项整治等处理结果。从“开罚单”的数量看,在目前已经发布公告的省份中,河北省下的“痛心”最大,共有84家A级景区被通报批评。
另外,通过整理数据发现此次复核中的不合格景区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通达性差、旅游咨询及硬件服务设施不到位,安全上有隐患及环境卫生不达标等方面。那么景区的A级评定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二、景区评选方式

景区需要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对“旅游交通建设、游览、旅游安全、环境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和环境保护”等8个方面进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金上的投入动辄上亿,甚至数十亿,数百亿。
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分标准》细则中显示,总分一共为1000分,共分为8个大项,具体为旅游交通140分、游览210分、旅游安全80分、卫生140分、邮电服务30分、旅游购物50分、综合管理195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155分。
1A到5A的及格线分别为500、600、750、850、950分。
不同等级景区的要求不同,如5A级景区要求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以上,其中海外游客5万人次以上,而4A级景区的这两个接待量分别只要求50万人次和3万人次。5A级旅游区的导游员或讲解员均应具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本科以上不少于30%,要求持证上岗,普通话达标率100%等。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冯学钢表示,“除了打分外,还有倒扣分和一票否决制。比方说,涉及欺诈游客、环境污染的等重大违规现象,都可以被一票否决。”

三、理想照进现实

1. 名不符实
5A级景区资质,是当今国内衡量各景区软硬件发展水平的最权威标准,代表着世界级旅游品质和中国精品景区的标杆。对景区来说,“5A”的名头更像是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因此景区纷纷争创“5A”,争取挂牌A级标志。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A级景区质量等级评定规范了旅游景区的开发、服务和管理标准,提升了景区建设与服务质量,提高了景区景点的知名度,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但在创“5A”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景区有着“看大家都评,所以跟着评”的心态,不问服务人群,不问自身优势,不顾自身发展定位,照猫画虎,盲目跟风。
现实中,不少景区哪怕是勉强评上A级后,也存在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弱等硬伤,无疑就是盲目跟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评A级的后果。
根据前文整理,将目前景区所出现的问题大致分为四个,分别是:
1)安全隐患严重:主要体现在安全巡查缺失、安全警示缺乏、安全防护设施缺失、安全教育缺乏、消防设施不足、高峰期客流管控不到位、游步道安全隐患等方面。
2)环境卫生差:主要体现在厕所革命滞后、垃圾清理不及时、乱堆乱放、餐饮区卫生差等方面。
3)服务与管理差:主要体现在导游服务差、宰客欺客、擅自更改票价、岗位无人值守、景区服务人员不足、交通及停车场管理差、购物点管理差等方面。
4)旅游设施破损与缺失:主要体现在游客中心功能欠缺、休息设施不足、标识系统缺失、垃圾箱不足、无障碍设施不足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不在说明景区强行评上A级后却没能力一直维护A级标准,一些问题随着时间而逐渐暴露出来。
而且,这些A级标牌并没有给这些景区带来明显的优势,相反,严格的评审程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景区的规范性,无疑也会让景区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对于其更加特色化的发展,反而是一种阻碍。
A级标准只是一把尺子,但是,并非所有景区都有必要用这把尺子来度量。景区应该摆脱评A级的束缚,找准自己的定位,获得长远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既是景区之福,也是游客之福。
2. 变味的评选
资深旅游专家提到景区质量实质上是商品社会中产品或商品质量的鉴定,其评定工作本质上一种市场经济中的行业行为,是制造或生产商品的企业之间的一种比较或质量认证工作。这种工作政府相关机构可以进行指导或监督,但不宜由行政机构包揽而在企业和行业竞争中失去中立性与公正性。就旅游产品而言,其生产单位的质量等级的鉴定理应交给市场主体的行业组织与消费主体的代表机构或社会团体、媒体中介机构去进行。
开展景区质量标准评定工作的本意是促进景区建设与提高服务质量,但由于该项工作采用纯行政手段推进,特别是当5A级景区成为一个地方旅游形象的标志和工作目标时,评选就变了味。从编制规划、审报审批到复核过关,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与某种利益与关系相挂上了钩。
业内人员提出,如今,随着旅游业态不断扩展,旅游产品供给种类愈发多元化,旅游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用一种标准、一套分值去评价就不合时宜了。前文提到的5A级景区的评定方式这1000分的内容,看似十分具体、面面俱到,但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与方法繁琐、抽象,评定结果随意性很大,难以准确反映景区质量的水平。比如,相关细则中提到的“资源要素价值”“景观市场价值”等,内容抽象、标准模糊,打分的主观随意性很大。
他建议,有必要对各类景区、主题公园、度假区、国家公园、文化公园、自然保护地以及城乡旅游景区等进行分类指导、分别评价。
旅游景区的旅游等级评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地文旅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景区复核检查,符合等级标准就升级,达不到标准自然就应该被“摘牌”、降级。
景区的星级评定主要是为了鼓励行业发展,监管部门通过定期明查和不定期暗访的复核审查,以后也将成为常态化的监督监管机制。
编辑整理:文旅帮
素材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中新经纬、劲旅网等

欢迎致电

目前最受欢迎的二消产品之一——雪萌先生冰雪世界

实战专家咨询:4006-654-123

商务合作电话:18613807891

请您读完点一下,小编感激不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