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這場罵戰,大多數人的批評對象是這名“博士家長”,但事件起因並不在“博士家長”,而在於該班級的家長羣缺少邊界管理,一些家長在羣裏探討酒的話題,閒聊與羣定位無關的內容,才引發該“博士家長”不滿。這一事件有個人素質問題,但當地教育部門不應反思家長羣管理缺失嗎。

原標題:家長羣罵戰緣於管理與素質雙缺失

張海英

近日,廣西玉林市玉東三小一個家長羣內,一場罵戰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因不堪家長羣內聊和學習無關話題,該校某班一名家長大罵羣內其他家長是“陪酒女”“戴綠帽”。其他家長建議將這名家長踢出微信羣時,這名家長聲稱她是中國社科院的博士,玉林師院特別引進的人才、副教授,“誰敢踢我,試試看?不自量力!”

如今,幾乎每所學校每個班級都有家長羣。最初,家長羣裏也發生過某些爭執,但遠遠不及玉東三小那個家長羣裏的罵戰——後者無論是內容不堪入目,還是持續4個多小時,都讓人驚詫“罵功”了得。更讓人頗感意外的是,罵戰一方竟然是博士、副教授,其公開表達的內容——辱罵其他家長的話和炫耀自己的身份,與高層次人才應有的素質極不相符。

對於這場罵戰,大多數人的批評對象是這名“博士家長”,但事件起因並不在“博士家長”,而在於該班級的家長羣缺少邊界管理,一些家長在羣裏探討酒的話題,閒聊與羣定位無關的內容,才引發該“博士家長”不滿。如果該家長羣早有明確的聊天邊界規定,家長都遵守羣規,這場罵戰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按說,家長羣只應用於家長之間、家校之間溝通,只應涉及與孩子教育、教學有關的內容,其他內容應予禁止。作爲家長羣的羣管理者,應該在建羣之初就“約法三章”,並及時履行管理責任。可以說,這場罵戰相當程度上是“羣規”缺失與“羣管”缺失造成的。對此,當地教育部門、涉事學校以及該家長羣的羣主,都應從各自角度反思家長羣管理缺失的問題。

今年1月,北京市教委發佈《關於加強中小學APP、互聯網羣組、公衆賬號管理的通知》,既明確了羣組定位——中小學羣組主要用於教育教學信息交流,又明確羣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管理責任。不過,不少地方還沒有出臺類似規範家長羣管理的規定。希望玉林這場家長羣裏的罵戰,能引起有關地方和教育部門的重視,早日規範家長羣。

這一事件除了暴露家長羣管理缺失外,還暴露出家長們的素質問題。首先暴露了這名“博士家長”素質不高——專業素質高不等於綜合素質高。雖然該家長個人學位、職稱都很高,但在這起事件中表現出來的文明素養,讓人實在不敢恭維。即使不滿意其他家長閒聊酒的話題,既可以好言相勸,也可以讓“羣主”糾正,而不該出口辱罵他人,也不必高調炫耀自己。

從法律角度來說,“博士家長”大罵羣內其他家長是“陪酒女”“戴綠帽”,已經涉嫌侮辱或者誹謗,如果其他家長依法進行維權,該“博士家長”很可能要付出侵權代價,可見其法律素養也不高。當然,坦率說其他家長素質也有待提高,因爲無論是閒聊無關話題還是參與罵戰,都表明素質堪憂。

對於這場罵戰,當地教育部門有關人員只認爲“這是個人素質問題,往後會加強家長的素質教育”。玉林師院回應稱,“這只是她個人(女博士)素質問題,根據規定,學校也不好就此對她做出處理”。這一事件有個人素質問題,但當地教育部門不應反思家長羣管理缺失嗎?“博士家長”所在高校,不應該反思對職工素質教育是否到位嗎?

如果對這一事件處理不當,恐怕不僅是相關家長個人形象大滑坡,當地教育系統形象、涉事高校形象也會受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