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絲自媒體原創

劉冷絲

欄目絲說大學文化和精神

7月19日,中山大學學生會在公衆號發佈《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度幹部選拔公告》,公示了200多個學生幹部崗位,而且特別標明瞭一些諸如“正部長級”“副部長級”的職位。第二天,針對任命百名“正副部級”學生會幹部一事,中山大學學生會又在公衆號中致歉,稱錯誤使用了級別的表述,誠懇接受大家的批評,並將認真反思、改正和完善自身工作。

孫中山先生的校訓

不論是職位的公佈,還是致歉,中山大學學生會都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激烈的批評,批評之聲直指高校行政化對教育和學生的影響。

人們之所以猛烈抨擊中山大學學生會這一作爲,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與孫中山先生有關,與中山大學在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國大學教育史上具有的獨特地位有關。1924年11月11日,孫中山先生於在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題寫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這也就是後來中山大學的校訓,這一校訓也被後來的中國大學廣爲借鑑。

十字訓詞出自儒家經書《中庸》第20章,原文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孫中山把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和篤行五者作爲有機統一體給予新的解釋,他所指的“博學”是指學生要學習“古今中外的知識”,包括自然和社會科學,還有社會實踐。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孫中山的“博學”而識,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遠大志向而又有廣大文化知識的人才。因此,孫中山先生尤其強調,大學要培養學生有正確的人生觀,孫中山先生本人特別強調學生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不要把學生造就成新的欺負人民的“新貴”。

理解了孫中山先生在中國那個積貧積弱的時代苦心積慮寫下的校訓,我們才能進一步理解批判中山大學學生“學生官風波”。

引起批評的官微公告

中山大學學生會這種做法和公告內容只是被人牽出來溜達了一番而已,國內幾乎所有的大學不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哪一所大學敢說自己沒有類似行爲?高校行政化其實早已飽受詬病了,中山大學學生會事件只是這個社會問題的一個縮影。

中山大學學生會這種做法當然應該挨批,該校的學生們和校友們不必有怨氣,如果連這個批評都不能接受,那還有什麼批評能夠被接受?

大學不是象牙塔,學生也不是真空裏或者溫室裏的小花朵,他們都與現實的世界緊密相連,這種做法無疑就是“官本位”思想的體現,當然也是全社會的“官本位”思想折射在大學學生會這裏而已。

中山大學學生會機構構成

每一個大學學生會,他們都不需要專門學習就能將社會上官本位的那一套模仿得栩栩如生。中山大學學生會雖然表面上撤除了公告,但內心的進入骨髓的那種思想是否被撤除?

所有人將矛頭指向中山大學的時候,這些批評者的骨子裏頭的“官本位”思想是不是就不存在?

學生會正在進行換屆

大學學生會該回歸自身了——本身就是一個爲大學生服務的組織,其“初心”始終是學生會存在的基礎。學生會層層設級別,早就習以爲常的學生會獨有的官僚作風與社會上的官本位同樣具有政化色彩,學生會的這種設計很大程度上是衝着官位去的,而不是本着爲同學服務而去。

但願不僅僅是中山大學學生會,應該是國內所有大學的學生會,他們都必須以此爲契機,重新學習孫中山先生給我們留下的校訓,深刻反省自己,不改學生會初心,爲同學服務。

敬告本文如有錯漏,作者將在跟帖中及時更正

個人原創拒絕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