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周爆赚160%,为什么他们看准了如意不会违约?

来源: HY Bonds

昨天最后一刻,山东如意发布了美元债兑付声明,再次闯关。

临近兑付的这段时间,市场上唯一的正面消息是周一晚上流传的那条消息    

而昨日如意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预期。

但从价格走势上看,这笔美元债价格涨至63.998美分收尾,价格较票面价值仍有不少空间,证明直到最后一刻市场都在怀疑如意的偿债能力和消息的可信度。

01、几天爆赚160%的投资者

从HY BOND搜集到的不完全信息中,我们发现,这次在如意身上下了重注的一些私募机构,成了不折不扣的大赢家——一些投资者前两周在美元债二级市场以38-50美分左右的价格买入了19日到期的这笔美元债,几天时间收益率最高达到160%左右(可能还有更高的?)。注意,这里的收益率可不是年化啊,是短短几天几周啊。

同样,受到境内外评级机构的降级影响,如意的境内人民币债成交价格也经历了大幅波动,再次成为国内高收益债市场投资者的主战场。

“违约潮”之下,经济临近复苏之时,的确是“垃圾债”市场利润丰厚的红利期。虽然目前市场还对经济能否复苏存在颇多争议,但国内高收益债市场的崛起已经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一面是国内债市投资者中较为激进的策略先行,尝到了垃圾债投资的“头啖汤”,一面是早有多年另类资产投资经验的海外“秃鹫型”资本跃跃欲试。

前几天看到瑞银资管在采访中谈到看好中国高收益债市场的机会,瑞银资管的基金经理楼超表示,“我们认为中国信用债市场有很多错杀机会,很多行业、很多地域都有。”

另一位负责亚太固收的Hayden Briscoe也表示了市场对亚洲高收益债、尤其是中国的高收益债的兴趣,将在明年上半年增加投资。“由于许多fixed maturity funds将在明年上半年发行,会有大量资金投资于中国高收益债。”他还预计未来五年海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全球的固定收益资产组合将会发生重大的改变,可能40%配置在中国,40%配置在美国,还有20%是其它的国家。

资本嗜血的背后,也伴随着民企融资的困境。

02、如意有什么不一样?

顺着今天如意闯关的事情,继续多谈几句对如意的看法吧。

对于一直关注着如意科技这家公司的market participants来说,最近几周,的确看尽了一家巨型民企在困境中努力筹资保证按时兑付的艰难。

HY BOND此前就不止一次梳理过如意为了保证兑付而采取的种种转让资产的动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往期文章,在此不做赘述。

有一点其实让投资者印象深刻:短短时间内,债券到期、回售密集,而且负面消息不断的情况下,如意能够承受住这样的压力,还能完成境内外债务兑付中复杂的流程,至少还是能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一定说服力的证据。

而地处最近违约频繁爆发的山东,也是如意压力山大的一个来源。然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山东许多企业集中发生违约,其中避不开的两点是:1、行业和自身经营境况的下滑;2、互保连带关系明显。

但从这两点去挑如意的毛病,似乎不是那么说得通。

先从自身经营的境况来看:

2019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9.45亿元,同比增长11.45%;毛利润70.08亿元,同比增长1.54%;毛利率23.41%,同比减低2.28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毛利率较低的贸易收入增幅较大所致;截至2019年Q3,期间费用63.49亿元,同比增加0.85%;期间费用率21.20%,同比减少2.23个百分点。营业利润15.01亿元,同比增长8.28%;利润总额15.24亿元,同比增加1.39%;净利润12.76亿元,同比增加2.82%。

在经济基本面、整个纺织行业增速放缓和业绩下滑的背景下,营收方面的逐年收缩不可避免,但从财报和行业横向对比来看,如意的几个稳定因素也值得一提:

1、毛利率水平仍居行业高位;

2、主营业务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95%左右;

3、随着对新面料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公司业绩可能会有较强的支撑。

从资产规模上分析,如意集团无疑坐稳国内纺织业头把交椅,其体量造成的规模效应会持续侵蚀内需市场。

从短期偿债能力角度,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现金比率都在今年一季度达到顶峰值,究其内部因素,从2018年底到2019年Q1,应收账款增加的比重最大,数额接近3亿;其中,剥离应收账款的影响,现金比率在整体上表现平稳,相对有一定的下行趋势。但就数据本身与行业均值做对比,整体在短期偿债能力上属于行业均值之上。

从长期偿债能力角度分析,资产负债率和权益倍数在整体上表现平稳,没有大幅的波动出现,说明其财务结构比例相对合理。而从细项中分析,固定资产占最大比重,二三季度分别达到32.67%和35.05%,甚至经过18年开始的固定资产减值和更新换代,固定资产在数值上变化不大,基本可以锁定其生产线和生产规模在未来几个季度内相对稳定。另一方面,结合公司之前多起收购案和债项偿还风波,无形资产和商誉方面在占比上有所下降,19年Q3商誉为38.98亿,18年底达到39.4亿,下降幅度为1.1%。

对外担保方面,从评级报告中可略知一二,目前还没有暴雷等拖累因素存在:

而如意最受争议的可能还是前些年海外收购步伐过快,所引发的后续资金吃紧现象。在并购的标的中,目前整体看下来有成有败,初见成效的是法国SMCP,还在经历管理协同磨合过程的是日本Renown,稍显惨淡的有Bally、英国Aquascutum等……

在此,对于海外并购所牵扯到的其它敏感推测,不做探讨。用数字说话吧,对于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事情,多说无益。

并购之后的整合和协同往往是考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点,如此密集的并购的确是如意接下来的最大考验之一,上中下游完成布局之后,能够走到多高多远,只能交给时间去验证了。

03、如意剩下的债务压力几何?

企业战略上,还是可以理解的——一个给PRADA、Burberry供给顶级面料的民企,想要分一杯产业链下游利润大头的羹,但现去培养一个民族奢侈品牌耗时耗财耗力,那就直接利用资本优势布局下游——就是需要做得更稳健一些,当然这也离不开经济环境和各方条件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