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上午,去毓秀路蓮城大道丁字路口幸福萬家超市買點喫火鍋的食材。在水產櫃檯那裏,買了幾個生鮮蝦,過秤的時候,價格是十五塊七毛多錢,並貼上了條碼籤。在給我稱重之前,稱重員給另外一個顧客買的鱈魚稱重。稱完鱈魚又稱我買的蝦。稱完蝦,這個櫃的另一個男員工說條碼有問題,讓再稱,包括鱈魚在內。稱完重量再次貼條碼籤時,我聽到稱重員習慣性的說道:“十五塊九。”聽到稱重員說的價格和上次不一致,我就開玩笑的說道:“剛稱的十五塊七,怎麼又稱一次就成了十五塊九了?”稱重員聽我一說,似乎立馬有點不自然起來,說加了個標籤,重量不一樣。我就回道:“一個標籤就能重兩毛錢?”

這個時侯,稱重員也就不再解釋,又拿個食品袋,把稱好的蝦從原來貼了兩個條碼籤的食品袋裏拿出來,再裝回到另一個食品袋,然後再稱重,價錢又回到了十五塊七。巧合的是:這個稱重員把那個貼了兩個條碼籤的食品袋,很是仔細的收了起來,團了團,放在了稱旁邊一個旮旯裏。

這就是事情的經過。無意間發現的一個“祕密:多貼個標籤就可以多兩毛錢。”更有意思的是:在我質疑貼一個標籤就多了兩毛錢之後,那個說條碼有問題的男服務員似乎輕聲的嘟囔了一句“去皮”什麼的話,我也聽不太清楚話裏的意思。但是,事實是:同一商品,同一價錢,稱了三次,三個價錢就出來了。,前後兩個基本一致,中間那個多了兩毛。兩毛錢不多,但讓人心裏不快:這到底是稱壞了,還是人心壞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