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幸的羊妞,幸运地遇到了救助中心和它的“象爸”。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羊妞小的时候,象爸晚上也跟它睡在同一个房间里。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叫做“野象谷”的景区。对于从北方来的我们,绿树满眼、阳光和煦、空气清新的野象谷,实在是美不胜收。

中国境内大约有300头亚洲象,其中170多头生活在这个区域。野象谷里有观光栈道,作为休闲游览还是不错的,不过想要看到大象并不现实。景区的宣传栏里有拍摄到的野象,但那毕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场景。

在不对游客开放的地方,有一个“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这是一个国家级的研究救助中心,但外表有些简陋。用一位同行嘉宾的话说,跟熊猫基地比起来,这个中心是非常低调了。因为不对游客开放,基本上就是工作人员照顾着这些“被自然界淘汰”的大象。

救助中心里甚至可以用冷清来形容。上面图中的这头象是2015年闯进普洱市的一户村民家中而被发现的。当时小象只有76公斤中,比亚洲象的正常出生体重还要小一些。

村民惊恐之后,发现它的身上创伤严重,联系了救助中心。救助中心组织了救治小组,并从泰国请了2位专家会诊。

诊断发现,这头小象心率不齐、脐带伤口化脓导致腹腔感染严重溃烂。看起来,这头小象是被它的组群遗弃了。三岁以下的小象如果没有奶喝,会很容易因为缺乏免疫能力而死亡。再加上它先天的心脏疾病,以及后天的感染,这头小象活下来的机会实在渺茫。

好在是救助中心没有放弃。根据象奶的营养组成分析,羊奶是最接近象奶的。于是,三只母羊成了这只不幸小象的奶妈而这只小象,也获得了一个名字“羊妞”。

不幸的羊妞,幸运地遇到了救助中心和它的“象爸”。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羊妞小的时候,象爸晚上也跟它睡在同一个房间里。在它洗澡的时候,需要象爸也进入浴池中。当象爸带它上山活动的时候,如果看不见象爸了,它就会烦躁不安。

在救助中心的精心照料下,羊妞奇迹般地康复了。它的胃口很好,喝奶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喝45公斤。直到现在,它也还没有断奶。在它的“小屋”外面,我们还看到了它的日常护理记录:

所谓的“象草”是这样一种植物。

象爸们把象草切成段之后,在喂给大象们吃。大象的食物都是植物,消化吸收率不那么高,会产生大量的象粪。跟其他动物的粪便不同,象粪几乎没有臭味。在每天给象们做的例行体检中,观察象粪是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象粪,可以了解它的消化系统是否正常。

象粪是含水量很高的纤维。自然状态下,含水量高达70%到80%。通常情况下,象粪被拿去发酵之后作为肥料。不过象爸们说,其实可以拿去造纸——一公斤的象粪,可以造出几十张A4的纸来。——或许,中国的大象太少了,没有足够的象粪,也就不值得开发一套“象粪造纸”的生产工艺了。

这个救助中心救助过许多类似羊妞这样遭受伤病的大象,有的已经离世,有的还幸存于世。即便救助成功,它们的身体状况与生存能力也都远不足以在自然界谋生。比如喝羊奶长大的羊妞,甚至被会其他的大象多排斥。经过了象爸们的不懈努力——比如在它的身上涂满象粪,再让它去接近其他的大象,它才逐渐被同类们所接纳。然而,想让它回归山林,也还有大量的“野化”训练需要进行。就羊妞而言,虽然已经四岁多,却还没有断奶,饮食中还需要大量的香蕉和胡萝卜——对于它来说,在自然界中觅食,或许依然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羊妞和救助中心的其他大象,每天都要进行着例行的身体检查。在参观中,我们也换上白大褂,体验了象爸们每天要对“象宝宝”们进行的检查。

接受体检的这头不止羊妞,而是它青梅竹马的小公象“小强”。体检之后,我们还完成了体检报告。

救助中心里的大象都是在自然界遭遇了伤病的——它们往往已经被族群遗弃,如果没有人类的救助,就会被自然界淘汰。人类的救助,在一定程度上说是“逆天而行”的——但对于那些被救助的大象,这却又是它们幸存的唯一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