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要因爲自己最疼愛他,孩子就會孝順。想讓孩子孝順,首先父母自己要孝順,其次對孩子要公平合理,養育之法要科學健康,不要嬌縱也不要過於嚴苛,在這樣的環境裏生長,孩子以後纔會知道感恩,知道烏鴉反哺。

如今出門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忙,忙着把荷包賺鼓,忙着讓自己在陌生的誠實生根發芽。

但大家似乎都忘記了,家裏有老人,在門口看着你離開的那條小路,翹首期盼。

也有將老人接到家裏住的,但老人更像是免費的"保姆",不僅要管你的喫喝,還要顧着你孩子的生活。

稍有不如意,還要對老人指手畫腳。

"孝"字哪裏去了?最疼愛的,或許是最不孝的

我的同事今年28歲,在城市裏打拼的很辛苦,是個很努力的女孩,她最大的願望是攢錢在這座城市買個90平的房子,在這裏安定下來。平時省喫儉用,有時候同事之間的聚會,她也捨不得參加。

可前天,她提交了辭職報告,問她爲什麼,她哭得稀里嘩啦,說她的媽媽尿毒症要人照顧。

後來我才知道,她的眼淚裏或許不僅是對父母的擔憂,更多的可能是一直以來的委屈和不甘心。

原來,她還有個哥哥,今年32歲,也在外打工,但知道媽媽生病的時候,他卻不願意回來照顧,他還狠狠地對他們的父親說:"我現在老婆都沒娶,憑什麼養你們?"

可是,因爲是家裏的獨男,從小他就是爹媽最寵愛的那一個,小時候一隻雞的兩個雞腿都要給哥哥喫。慢慢成長中,哥哥不玩的玩具,才輪到妹妹玩。因爲家裏經濟條件不好,差點爲了讓哥哥上學,取消了自己上學的機會。

她說,她還記得當初跪在媽媽面前,說一定會好好學習,長大了要孝順父母,她才緊巴巴地回到學校。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她學的比誰都刻苦,上班之後比誰都拼命。如今,也到了兌現孝順父母諾言的時候。

但她還是心有委屈,爲什麼哥哥可以梗着脖子,說不養父母就瀟灑的離開,而自己要放下這裏打拼的一切,回去盡孝呢?

和她的對話中,我聽得出來,雖然她嘴上說着抱怨,但她內心是真的孝順,我們的電話就是在她父親呼喚她扶媽媽起身的時候掛斷的。

不要因爲自己最疼愛他,孩子就會孝順。孩子孝不孝順,從小就看得出來,不要疼錯了,到老了後悔

人都會老去,誰都希望孩子能有顆孝心,不枉養育一場。有些孩子,在他小時候就能判斷他以後會不會孝順,有哪些特徵可以看出孩子是否以後孝順呢?第一,父母縱容其以自己爲中心

孩子應該有勝負欲,但是如果父母刻意縱容孩子爭強好勝,很容易讓孩子性格走向極端,形成以自己爲中心的性格,從而變得不孝。

甚至會從孝順變成不孝。

歷史上著名的"孔融讓梨",是一則著名的孝順故事,孔融要把大梨讓給父母兄弟,是一個三好少年的典範。

但他晚年卻因爲說出"子之於母,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這樣大逆不道的話,意思是,孩子和母親的關係,就像把物品放在瓶子裏,兩者分離就沒有關係了。

而形成這種扭曲觀念的源頭,則是來自父母的嬌縱。

孔融跟着父親去洛陽,想拜見大人物李膺,他裝作李膺的親戚混入到李膺面前,並當面駁斥陳韙評價他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成爲一段佳話。

孔融的父親,沒有批評孔融對待大人的態度太強硬,也沒有因孔融解決問題的手段過於油滑,他只是說,這孩子真聰明。

如此以往,孔融成了一個自負自大的人,凡事都是以自己爲中心,最後落得不孝的名聲。第二,謊話連篇

說謊是孩子發展階段性的問題,有時候孩子說謊並不是惡意的,反而是孩子大腦發育活躍的表現。

但如果孩子任何事都是以撒謊爲應對方式,則說明孩子已經習慣性"撒謊",這樣的孩子以後是很難孝順的。

這兩天,一個7歲的西安男孩牽動了網友的心,父母離異的他,跟着媽媽生活。但他在兩年內遭受了不少媽媽的家庭暴力。但就這樣,他仍然說希望能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因爲雖然捱打,但媽媽如果不在身邊,他就沒有媽媽了。

這句話感動了多少網友,紛紛說孩子懂事。但反轉隨即出現。孩子媽媽雖然被拘留,但透露說孩子從小撒謊、偷東西,她管也管不住,慢慢變成了打罵家暴的局面,她雖然後悔但無可奈何。

整件事讓人唏噓不已。

可以想象,如果讓孩子繼續如此發展,整天謊話連篇,可能這個"懂事"的孩子,將來會和孔融一樣,變得不孝。

孩子雖然從出生起,都有性格差異,但最終他們能成長爲什麼樣,還是要看父母的打磨。想讓孩子孝順,首先父母自己要孝順,其次對孩子要公平合理,養育之法要科學健康,不要嬌縱也不要過於嚴苛,在這樣的環境裏生長,孩子以後纔會知道感恩,知道烏鴉反哺。

你認爲怎樣才能培養出孝順的孩子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