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正反讀書

  今年初馬蓉跟王寶強已判決離婚,隨後宋喆也被判入獄,本以爲這件事可以平息,結果馬蓉在11月15號下午,突然發文炮轟王寶強炒作,同時放話晚上8點見,預告將反擊。

  馬蓉的反擊戰在8點鐘準時打響,針對離婚風波中的多條傳聞和謠言進行反駁。王寶強和馬蓉的離婚風波已經紛紛揚揚鬧了兩年多,現在已經明顯陷入進自證清白的羅生門中。

  書房菌對這兩方糾纏不清的私事早就沒了興趣,也無意再關注馬蓉的“自衛反擊戰”。不過有一點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

  馬蓉在爆完料的第二天,又發了一條微博。表示自己昨天的爆料瞬間就引起了幾十萬的評論轉發量。

  沒想到這一檔播了兩年的明星家庭狗血連續劇,

  依舊有這麼多熱情的觀衆積極圍觀。

  爲什麼中國人如此喜歡議論別的離婚呢?

  書房菌想到易中天教授曾在《中國的男人和女人》一書中曾對這個問題有過一篇精彩的描述和分析,摘錄在此,以饗讀者。

  ★ 《中國的男人和女人》節選 ★

  文丨易中天

  離婚與再婚,是閒話的一個熱門話題。中國人對於離婚一類的話題,從來就是興趣盎然的。

  "某某離婚了!"這樣的消息,在任何單位和社區,往往都能引起熱烈的討論。

  打探真情者有之,尋根究底者有之,扼腕嘆息者有之,大發感慨者亦有之,其熱鬧與興奮,往往能持續好些日子。

  01

  中國人爲什麼喜歡議論別人的離婚呢?因爲一般地說,中國人不贊成離婚。

  在中國人看來,結婚也好,離婚也好,都不是純粹的"個人問題",而是"社會問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社會的要求;"夫妻恩愛,白首偕老",是社會的理想。

  既然是社會問題,當然也就"人人有責",大家都要關心過問。

  所以,單身男女如果老不婚嫁,便會有人一再來介紹對象。

  同理,已婚男女如果要各奔東西,自然也會有人一再來調解勸和,至少父老鄉親、同事鄰居們要議論議論。

  那麼,結婚和離婚,爲什麼不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呢?

  因爲,第一,它們關係到社會組織最重要成分——家庭的建立或破裂。

  第二,它們也關係到社會的安全與穩定。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家"是社會組織結婚中最基本和最常規的單位。最基本就是不可再分割,"最常規"就是"普遍性模式"。這是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的一個重大區別。

  西方社會是"個人本位"的。個人是社會組織結構最基本的單位。一個人完全可以因爲個人的原因而脫離家庭,投身社區,加入政黨,或獨往獨來,自行其是,仍不失爲社會的一員。

  他組成家庭也好,解散家庭她好,"成家"也好,"出家"也好,都完全是他個人的事。只要不違反法律,履行一定手續,社會和他人便無權過問。

  中國傳統社會則不同,個人的身份、地位、價值、權力、義務、責任、榮譽、利益,都和他的家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並取決於他的家庭,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比方說,一個人如果出身"名門望族",則他的地位也高,面子也大。反之,如果出身"賤民庶人",則也許一輩子也抬不起頭來。

  同理,一個人,如果升了官,就會封妻廕子、耀祖光宗。反之,一個人,如果犯了罪,則會禍及滿門,誅滅九族。

  可見,社會的獎懲,是施及家庭而非個人的;社會的管理,也是施於家庭而非個人的。其原因,就在於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

  家庭既然如此重要,則社會對於導致家庭破裂的事,也就不能放任。

  02

  離婚不但會導致家庭的破裂,而且還會影響社會的安定和政局的穩定。因爲如前所述,結婚的第一目的,歷來就被說成是"合二姓之好"。

  依此理,則離婚當然也就是"結二姓之怨",至少也是"絕二姓之好"了。這樣,兩個人的離異,便很可能導致兩個家族之間的仇恨和敵對,甚至徒起禍端,大打出手。

  如果這兩個家族是名門、豪族、官宦、諸侯,則還可能引起政治糾紛,甚至引發戰爭,至少也會鬧得天翻地覆,雞犬不寧。

  這種嚴重後果的產生是很自然的。一個人受損害,就是全家受損害;一個人沒有面子,就是全家沒面子。離婚,尤其是女方被"休",對於女方家族而言,是極沒有面子的事。

  因爲這往往意味着自己的女兒"不好":或是不賢惠,或是有過失,或是沒福氣,或是無婦德,總之是"有問題",這才成了"沒人要的貨"。這當然是極丟面子的事。

  更何況,這些"問題"深究起來,又多半要歸咎於"沒家教"。這就等於直接往女方家族臉上抹黑了,豈能容忍?

  離婚影響社會安定的第二個方面,是會造成新的單身男女。

  在中國傳統社會看來,"單身男女"無異於"無家浪子"。他們和"無業遊民"一樣,都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一個人沒有職業,也就沒有"飯碗"。沒有飯碗,就會"鬧事",比如行竊、詐騙、搶劫、殺人等。

  同理,一個人沒有配偶,也就沒有"家室"。沒有家室,就會"出事",比如通姦、嫖妓、搞同性戀、看黃色錄像,甚至強姦。

  因此,社會必須關心兩件大事:一是讓每個人都有一份職業,"有口飯喫";二是要讓每個人都有一個配偶,"有個家室"。總之,不能讓個人成爲"無業遊民"或"無家浪子",成爲流離於社會組織結構之外的"不安定因素"。

  03

  既然離婚會造成這麼多的危害,則離婚也就當然不會被人看作是"好事"。

  既然不是好事,則人們當然也就不但要表示反對,而且要表示驚詫:"好端端的,離什麼婚呢?"

  中國人是很主張湊合的。"好死不如賴活",是主張湊合着活;"好散不如好合",是主張湊合着過。

  那麼,如果有兩個人居然不肯湊合了,則大家便會不約而同地得出結論:"一定是出什麼事了!"

  而這,正是閒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一對夫妻要離婚,當然是"出事"了。但這個事,卻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性格問題、經濟問題、與男方或女方家族成員關係問題等等,都可能導致一對夫妻的要求離婚。

  但是閒人們卻多半不會這樣理解。

  在一般的閒人們看來,一對夫妻要鬧離婚,只可能是在一個問題上出了事,這就是性。

  具體說來,又有兩種可能,一是某一方出現性功能障礙,二是至少一方有了外遇。無論是何種情況,都足以讓人大講其閒話。

  前已說過,性,是中國閒話的一個熱門話題。平時沒事找事地,都要以歪就歪地扯到性上去,如今有了真人真事,便更可大肆議論一番。

  議論的內容,自然少不了捕風捉影。比如說那男的常服"固精丸",或親見他買狗腎鹿鞭泡酒,或說那女的常去醫院看婦科。

  或許有個楞小子,聲稱他確知那對夫妻新婚之夜就沒幹成那事,這時大家就會一起看着他笑,問:"聽房了吧!"其結果,當然是楞小子面紅耳赤,其他人鬨堂大笑,大家都覺得講這類閒話,真是開心好玩。

  04

  如果說第一類問題多具神祕性,那麼,第二類問題則更具戲劇性。因爲一個人如果有了"外遇",那就一定會有許多故事情節。

  比如說,兩個情人是如何認識的?是舞場上的伴侶,還是從前的舊相識、舊相好、青梅竹馬?

  如果是新認識的,則他們如何相識,又如何由相識而相好,自然有許多故事,許多情節。如果是舊相識、舊相好,則自然有許多典故和史實可以稽查考證。

  再下來,兩個人是如何勾搭成奸的?幽會和偷情又在什麼地方?這裏面也大有文章可做。當然,最精彩的高潮,還是捉姦那一幕。那可真是懸念迭出、險象環生、扣人心絃。

  這時,擁有"第一手可靠情報"的人,往往會成爲衆望所歸的核心人物,出盡風頭。

  除了敘述情節外,議論人物,也是這類閒話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時,話題往往會較多地集中於那個"第三者"。

  因爲如果沒有那個"第三者"出場,這臺好戲自然也就無法上演。所以,人們對於"第三者"的關注,往往會超過離婚的當事人雙方。

  如果那"第三者"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性,則大家的談興也就會更濃。如果她竟是一位"女明星",而那男的又是一位"大導演",那就不止於大家說說閒話,還會驚動新聞傳媒,讓許多三流小報重金聘請"寫手"來妙筆生花了。

  因"第三者插足"而導致婚姻的破裂,只是諸多離婚案中的一種。如果並沒有什麼"第三者",那就只好在當事人身上去做文章。

  在中國傳統社會,一般地說,一旦發生離婚案,責任往往是被算在女人身上的。中國古代沒有"離婚"這個概念,而只有"休妻"的說法,這是男女不平等的又一體現。

  "休妻"又叫"出妻",禮法上歷來有"七出"之條:不事公婆、無子、淫佚、口舌、盜竊、妒忌、惡疾。也就是說,做妻子的只要犯了"七出"中任何一條,做丈夫的都有權將其趕出家門,予以體棄,就叫"出妻"或"休妻"。

  由此可見,"七出"之條,對女性極不公平。不但不公平,也很苛刻。做妻子的稍有不慎,便會有被休的可能。比如孔子的學生曾參,僅僅因爲妻子做了一頓夾生飯,便把她休了,簡直豈有此理。

  正因爲丈夫休妻如此便當,可以成爲"正當理由"的條件又那麼多,所以,一旦發生離婚案,人們就有可能作出截然相反的兩種判斷,一種是條件反射般地立即想到準是那女的有了什麼"問題",另一種則是條件反射般地立即想到沒準是那男的"沒安好心"。

  05

  事實上,許多男人的出妻、休妻、棄妻,根本就不是做妻子的有什麼錯誤,而是他們自己嫌貧愛富、厭舊喜新。

  大約禮教的制定者也料定了會有這種事情,因此又作出了"三不出"的規定,以爲休妻的限制。"三不出"是:"嘗更三年喪,不去,不忘恩也;賤娶貴,不去,不背德也;有所受無所歸,不去,不窮窮也。"

  一個女子,如果出嫁時孃家有人,現在孃家無人(父母雙亡,"孃家"已不存在),就不能休棄,因爲這會使她無家可歸。

  在舊時,女子是不能獨立成"家"的。兒時以父母爲家,婚後以丈夫爲家,所以出嫁叫"歸",離異後回孃家也叫"歸",又叫"離異歸宗"。

  孃家不存,自然無家可"歸",這是極不人道的,因此社會不予允許。

  "嘗更三年喪"是指做兒媳婦的已爲公婆守"三年之喪",義同"未嫁女",與丈夫有了兄妹情分,如若休去,便是忘恩負義。

  "賤娶貴不出",則是指丈夫娶妻時,夫家尚貧賤,現在富貴了,倘若休妻,便是勢利、背德、沒良心。

  "三不出"中,最深入人心的是"賤娶貴,不出"。一個男人,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便難免會有人說閒話,甚至受到公開的輿論譴責。

  中國人歷來崇尚的,是"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反對的是見利忘義、喜新厭舊、另攀高枝。如果有人膽敢如此,輿論一般都不會輕饒;如果這時女方起來反戈一擊,大家則多半會拍手稱快。

  

  封號頻繁,以免與書房菌“失聯”

  請大家關注一下兄弟號:書房夜讀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