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志願者部在成立之初就針對當下中醫未成主流,中醫衰敗之原因進行了深入思考。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寫到:“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衆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爲《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正是爲了拯救中醫,救治衆生,使得中醫傳承不滅。

研究張仲景《傷寒論》可以看出,在漢代,中醫已然出現衰敗之趨勢。他給的原因有:首先,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重大變化。張仲景說當時之人“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濛濛昧昧,蠢若遊魂。哀乎!趨世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其次,學醫之人忽略經典,丟棄“脈診”。只追求掌握什麼病什麼方什麼藥什麼症的簡單對應,以藥試病,不負責任,有效欣欣然,無效亦天經地義。故仲景雲“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終順舊。省疾問病,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彷彿,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爲難矣!”

當人們都去追逐名利的時候還有誰會“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然而,當今社會中醫的現在改變了嗎?中醫人才危機,培養之難,可見一斑。所以挽救中醫必須是一批價值觀相同的人,願意爲中醫奉獻終身的人。

傳播中醫,分享健康,服務社會,收穫財富。那麼,中醫志願者帶頭,分享傳播,是傳承中醫的偉大之路。

中醫志願者宗旨是什麼?招募50萬名中醫志願者,培養10萬名持有中醫適宜技術證書從業者,在全球建立1000箇中醫志願者服務站,推薦100款中醫創新產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